[多圖]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

2015年09月14日 科學探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410 次

據《探索》雜誌報道,自隸屬美國史密森學會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從19世紀中期開始收集海洋動物標本以來,魚類標本數量急劇增長。美國國家魚類收藏館如今擁有約350萬魚類標本。

  史密森學會博物館的館長們在《魚類構造》(Ichthyo: The Architecture of Fish)一書中展示了其標本的數位X光片。書中還有海洋學家讓-米歇爾·柯斯蒂、魚類學家丹尼爾·帕裡、攝影藝術博物館主任黛博拉·克羅切克和攝影研究人員斯蒂芬妮·柯莫(Stephanie Comer)等專家學者所寫的小短文。


  1.拜爾海鰻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

拜爾海鰻


    圖片中顯示的是一種稱為「拜爾海鰻」(Bayer's moray)的珍稀海鰻,它們一般躲藏在東南亞和大洋洲海域的暗礁周圍。


  2.黃貂魚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

黃貂魚



    在攝影術問世前,手工製作的圖示被用於記錄自然之美。柯莫和克羅切克在書中寫道:「1895年,X光的發現使得用膠卷捕捉這種動物和物體細微內部構造的照片成為可能。」一個多世紀過去了,X光技術仍在不斷向我們提供令人叫絕的照片,比如黃貂魚的這張奇特照片。


  3.巨鯰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

巨鯰



    X光照片使動物看上去栩栩如生。魚類研究者丹尼爾·帕裡在書中一片短文中寫道:「我們會常常想起這條魚的嘴,身體倒成了其次。」根據其牙齒或下顎確定一種動物如何進食,經常讓科學家傷透腦筋。但是,有時X光會讓動物最後一頓美餐清晰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以這條巨鯰(shark catfish)為例,它的肚子中就有幾個蛤,巨鯰非常善於消化這種東西。


  4.尖嘴魚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

尖嘴魚



    國家魚類收藏館成立之初從「威爾克斯探險」(Wilkes Expedition)購買魚類標本,「威爾克斯探險」是一次從1838年至1842年環遊南太平洋的任務。如今,魚類研究人員每年仍會向收藏館提供數千種新魚類。這些照片最初的目的是讓史密森學會的科學家去研究魚類的內部構造,同時不必對它們進行解剖。照片中的尖嘴魚是1929年從菲律賓捕撈的。


5.玻甲魚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2)

玻甲魚



    史密森學會照片圖書館如今收藏有約2萬種不同魚類的標本,提供了堪稱無價的海洋多樣性的記錄。這些玻甲魚(shrimpfish)屬於蝦魚科(centriscidae)家族,這個家族共有13種不同種類。玻甲魚亦稱「剃刀魚」(razorfish),因為它們的口鼻部尖尖的,長度大約達到8英吋(約合20厘米)。


  6.刺蝟魚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2)

刺蝟魚



    黃麻鱸、刺河豚、河豚,還是刺蝟魚(porcupine fish),無論你怎麼稱呼這些水生動物,它們均擁有對付捕食者的有力武器。這張X光照片顯示的是處於防備狀態的刺蝟魚(前面),體內充滿水和空氣,銳利的尖刺全部展開,後面則是它處於正常、放鬆的狀態。一旦膨脹起來,刺蝟魚的身長將達到其正常身長的兩倍,其中一些種類還有毒。如此一來,這些奇異的水生動物少有對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7.侏儒小海馬


數位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組圖)(2)

侏儒小海馬



    海洋學家兼電影導演讓-米歇爾·柯斯蒂在書中寫道,「90%商業放養的大型魚類因過度捕撈從海洋消失了。我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我們正『全力以赴』消滅海洋中的魚類。」多種海馬處於危險之中,包括照片中所示的「侏儒小海馬」,它們已被列為「易受威脅」物種。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