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三國時期十大英年早逝的將領 哪些名將死得早? | 陽光歷史

 

A-A+

細數三國時期十大英年早逝的將領 哪些名將死得早?

2015年09月14日 中外名將盤點,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1,111 次

  在三國時期(公元184年-公元280年)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對三國時期的歷史進程有一定的影響力,並且是在40歲之前去世的。

  1、漢靈帝劉宏(156年-189年)公元168年他12歲即位成為東漢的第11位皇帝,死後謚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公元184年遍及中原大地的黃巾大起義還沒有完全摧毀虛弱腐朽的東漢王朝,但公元189年他去世之後不久,董卓就馬上率軍進京作亂了。華夏大地開始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割據大戰亂,直到公元280年三國歸晉為止。所以東漢雖然沒有直接滅亡在他的手裡,同時他也改變不了東漢王朝最終滅亡的命運,但他的英年早逝卻加速了這個滅亡的進程。至少如果他不在那個時候去世,當時董卓作為西北的一個小地方軍閥是不能隨便進京的,至於後面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等大事件可能都不會發生了。

  2、孫堅(155年-192年)字文台,他是孫策和孫權的父親,據傳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公元229年孫權建國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他和奸雄曹操是同一年出生的,可惜他卻比曹操早死了近30年啊。公元186年他和董卓一起參與了鎮壓西北涼州韓遂、邊章的叛亂,當時他就高瞻遠矚很早就建議東漢平叛軍隊的主帥車騎將軍張溫殺掉還遠沒有成氣候的董卓,可惜張溫性格仁厚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後來的很多人在經歷了董卓之亂後都為之扼腕痛惜。最終在4年後漢靈帝駕崩董卓率軍進京,在京城裡橫行跋扈、恣意妄為,當年姑息董卓的張溫也被董卓誣蔑與袁術長期勾結對抗朝廷而殺害了。孫堅可能是最忠於東漢王朝的一個英勇善戰的將領,在鎮壓黃巾起義攻打高大堅固的宛城時,他是第一個登上了城頭的。關東各路諸侯聯軍攻打董卓的時候,他的部隊又是急先鋒啊,並且把董卓逼的從洛陽後退到了長安。他作戰的風格異常悍猛,常常置生死於度外。有一次他乘勝追敵,由於是單騎深入,失利後受傷墮馬,臥於草叢之中。當時他和他的將士們都打分散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虧得他所乘的戰馬跑回了軍營,咆哮嘶鳴。將士們隨馬找去,才在草叢中發現了孫堅。可惜在幫助袁術攻打劉表的時候不幸中流矢陣亡。當然他的英年早逝也為孫策將來開闢江東基業讓開了一條路,否則孫策在他的陰影下還能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就很難說了。


  3、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大哥,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追諡他為長沙桓王。他父親戰死的那一年,他才不到17歲,真是虎父無犬子,人稱江東小霸王,頗有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的風範。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依仗著從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馬,橫掃江東、勢如破竹。當時的一個著名軍閥袁術就經常私下感歎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奸雄曹操聽說孫策平定了江南,也曾經說過「獅兒難與爭鋒」的喪膽之語。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僵持不下的關鍵時候,孫策很有遠見的點選了精銳兵馬準備渡江北上攻取許都,包抄曹操的大本營,可惜在渡江前遇刺身亡了,這可能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運,甚至對著名的官渡之戰的結局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假設如果孫策不是在渡江前英年早逝了,實現了北上包抄許都的計畫,而曹操的精銳部隊都被袁紹牽制在官渡戰場,那歷史真的很可能就要改寫了。最令人惋惜的是威鎮江東的「小霸王」不是沙場染血、馬革裹屍,卻是死在幾個匹夫刺客的手裡,實在是身為一個武將的悲哀。他在臨死之前為了江東基業的順利延續,並沒有把位置傳給自己尚年幼的兒子,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弟弟孫權,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也為江東以後能夠延續80多年的基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周瑜(175年-211年)字公謹,廬江舒縣人(現在安徽廬江西南)。他和孫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摯友,比孫策只小一個月。20歲不到就輔佐孫策平定了江東的半壁江山,可謂是少年俊才,英姿勃發。然後在公元198年和孫策一起娶了著名的江南美女大小喬姐妹,一時成為了美談。公元208年在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戰,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梟雄曹操,這更加確立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地位。他和孫策一樣都是東吳最具有進取心的將領,並且赤壁之戰後乘勝又打下了荊州,還準備計畫再進攻益州,可惜他走到巴丘(現在湖南的岳陽)就英年早逝了。此後的魯肅、呂蒙、陸遜、陸抗等先後擔當了東吳軍隊的主帥,雖然這些將領也都不是泛泛之輩,但東吳方面就再也沒有進取中原之雄心了。這裡講一個小插曲,劉備在東吳招親的時候曾經不懷好意的向孫權進言要提防周瑜獨大篡權的局面,劉備間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但孫權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還是給予了周瑜極大的信任。

  5、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穎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在曹操龐大的謀臣智囊集團中,郭嘉無疑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個謀士。他先是投奔了當時的豪門軍閥袁紹,後來他發現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公元196年他在荀彧的推薦下投奔了曹操,他在追隨曹操的11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的事業就一直處於上升的階段。在他去世之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敗。曹操在赤壁敗退之後不禁發出感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和「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他如果當時在世,曹操應該會去穩固剛剛得到的荊州的統治,而不會輕易冒進發動決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戰了,即使是發動了這場戰爭也不至於會敗的這麼慘。從某種意義上應該說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劉備和孫權的運氣啊,否則三國後來的局面就很難說了。歷史上有記載說曹操覺得他周圍的謀士之中郭嘉是最年輕最信任的一個,曾經是準備把他作為將來托孤之臣,就如同劉備托孤阿斗給諸葛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6、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荊州襄陽人(今湖北襄樊)。他的叔父是東漢大名士龐德公。他是與諸葛亮、法正齊名的蜀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號稱「鳳雛」。他積極的參與和策劃了劉備攻取益州的戰爭,可惜在攻打雒城(現今的四川德陽廣漢一帶)的戰鬥中龐統親自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而戰死。劉備對此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龐統只比諸葛亮大兩歲,如果他的壽命能夠再長一些,他會在三國期間有更大的作為。當然他的去世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諸葛亮,否則諸葛亮後來可能就不會在蜀國有那麼大的權力,如果諸葛亮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他可能也就不能取得後世傳誦的偉大成就了。


  7、曹沖(196年-208年)字倉舒,謚號鄧哀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曹沖稱象」,曹沖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神童,是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的喜愛。這裡有個小故事可以說明,有一次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被老鼠給咬了,守衛倉庫的官吏們認為這下必死無疑,商議著要把自己綁了去自首,但還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沖知道了這件事,就讓他們先等幾天。曹沖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來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裝很失意,臉上顯現出發愁的樣子。曹操見了問他,他就說:「世俗的人認為衣服被老鼠咬破,對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現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發愁。」曹操說:「這是胡說,不要擔心。」不久曹操就聽說了馬鞍被咬的事,就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放在身邊都被咬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於是就沒有追究這件事了。

  可惜曹操最喜歡的這個孩子卻在13歲時就不幸夭折了。他如果還正常的活著的話,曹丕和曹植恐怕都很難順利接班即位了。在這裡講幾個曹衝去世之後的小插曲,曹丕在當上皇帝後曾發出感慨道:「要是我的弟弟曹沖在,我很難說是否有今天這樣,可以支配天下」。曹衝去世的時候曹操對其它假裝哀傷的兒子們發出了「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一聲淒涼的悲號。三國期間曹魏有個和曹沖齊名的神童叫周不疑,他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尋常的寵愛,本來想用他準備未來搭檔輔佐曹沖的。曹沖夭折之後曹操就派人殺了周不疑,曹丕不以為然,還跑去勸諫曹操。結果曹操把他給訓斥了一通:「如果是曹沖還活著倒還罷了,此人不是你所能駕御的。」周不疑一非皇室,二非重臣,三無兵權,當時在社會上的名聲也不是非常大,連曹操都有點疑懼,可見曹沖和周不疑的聰穎。

  8、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其實是曹操的次子,而且一開始他也並不是很受曹操的重視。他能夠即位要好好的感謝曹操的長子曹昂戰死宛城和著名神童曹沖的英年早逝,結果他自己也是由於荒淫無度而英年早逝了。但他的英年早逝是梟雄司馬懿未來能夠出人頭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他的年齡比司馬懿還小8歲。曹操在世的時候曾經叮囑過他司馬懿這個人是不可大用的,但他遠不如曹操的政治頭腦和看人準確,還是不經意的起用了司馬懿,這為後來發生的很多變故埋下了伏筆。他去世的時候托孤給了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四位大臣,結果曹氏家族的曹真和曹休先後都早早的去世了,而陳群只是一個文官。從此司馬懿在抵抗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開始在軍界獨自掌權了,從而逐步掌握了曹魏的核心權力。劉備在伐吳夷陵之戰的關鍵時候,他沒有聽取謀士劉曄的計策去南下江東夾擊東吳,失去了魏國最後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

  9、曹睿(205-239年)字元仲,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曹睿在幾歲的時候就顯得特別聰明,曹操就非常的喜愛他,曾言:「我要讓你作我的三世繼承人」,經常讓他跟在自己的左右。他的年齡比司馬懿要小26歲,但他還是個不錯的君主,當時他的政治能力還是可以鎮得住司馬懿的,但是他非常重用和信任司馬懿,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曹丕。其實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並且錯誤的選擇了年僅8歲的兒子曹芳接班,另外又選擇了政治能力低下的宗族曹爽和野心很大的司馬懿一起輔政,司馬懿後來也是很難獨大的。在他去世10年後的公元249年,司馬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發動了政變,除掉了共同參與輔政的曹氏宗族曹爽。又5年之後的公元254年他的兒子曹芳也被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廢黜了。所以司馬懿的長壽(終年72歲)絕對是後來曹魏政權的一大災難。

  10、鍾會(225-264年)字士季,穎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人。他是三國後期湧現的一個優秀的年輕將領,出身於名門之後(太傅鍾繇的次子)。自幼就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曹魏將領夏侯霸在司馬懿政變曹爽被殺被逼投奔蜀漢之後,一次在和姜維討論到曹魏的著名人物時,他就曾經預言鍾會這個人終究會成為吳蜀的大患。司馬師讚歎他說:「此真王佐材也!」。鍾會20多歲就隨著司馬氏兄弟東征西討,並且多有出色的籌劃。淮南毌丘儉發動叛亂後,鍾會說服了司馬師帶病親征淮南。之後不久司馬師就病死了,鍾會又幫助司馬昭穩住了司馬家族的兵權。淮南諸葛誕叛亂期間,鍾會多次獻策助司馬昭平叛。公元263年他又畫西蜀圖本力勸司馬昭伐蜀,並且親自帶兵12萬伐蜀。可惜是少年得志害了他的前程,隨著他不斷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滅亡了蜀國之後,他的野心也就急劇膨脹了。加上當時他已經手握重兵和蜀漢降將姜維不懷好意的挑唆,他終於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啊。他發動了反對司馬昭的叛亂,準備依據已經佔領的益州自己稱王割據一方,可惜蜀漢政權剛剛滅亡,政局還很不穩定,他麾下的遠征軍隊和將領們又都是北方人,所有的家眷也都在北方,所以他們都不願意參加鐘會的叛亂,最後鍾會和姜維都死在兵變之中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