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六十年來各式各樣結婚證書留下時代烙印 | 陽光歷史

 

A-A+

[多圖]六十年來各式各樣結婚證書留下時代烙印

2014年12月25日 歷史老照片 暫無評論 閱讀 115 次

圖一


 


圖一


 


60年來各式各樣結婚證書留下時代烙印(組圖)


 


圖二


 


60年來各式各樣結婚證書留下時代烙印(組圖)


 


圖三


 


60年來各式各樣結婚證書留下時代烙印(組圖)


 


圖四


 


60年來各式各樣結婚證書留下時代烙印(組圖)


 


81歲的何木根在展示自己當年的結婚證,他和老伴金綵鳳已攜手走過了53個春秋。


「團結友愛」、「熱愛集體」……這不是小學課文,而是結婚證上曾經流行的話語。上週五,「紀念新中國成立60週年徵集老照片」大型活動走進了南星橋街道徐家埠社區,在社區裡,我們看到了60年來各式各樣的結婚證書。一本小小的結婚證,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上世紀50年代


結婚證像獎狀


3張上世紀50年代的結婚證一打開就引起了轟動,居民們紛紛爭相傳看,興奮地交談著。


那時候的結婚證更像是獎狀:上方是五星和國旗,下方是一個大紅雙「喜」字,周圍是牡丹、石榴、白鴿、稻穗組成的美麗圖案,象徵吉祥喜慶、幸福美滿。中間為男女姓名、性別、年齡,和各自的一寸照片。


50多年前的婚姻,其實很民主。比如1956年1月12日結婚的何木根、金綵鳳,他們的結婚證上就印著四個大大的水印——「自主自願」。1952年2月18日結婚的沈林海、韓阿東的結婚證上,水印則是「團結友愛」。(圖一)


周鴻潮、張銘菊在1955年1月31日結婚時,還簽了一個《家庭愛國公約》,列舉了7條準則,夫妻雙方必須遵守。其中一條寫道:「雙方有正當行動的自由權,相互不得干涉。」


那時候的戀愛和婚姻也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今年81歲的何木根在結婚前就已是望江鄉(今江干區近江村一帶)的副鄉長,結婚時28歲,在當時已算大齡。為什麼一個年輕有為,長得也清秀的小伙子,個人問題卻這麼遲才解決?


何木根說:「找對象難有好幾個原因,主要是不敢找。我當時是國家幹部,找對象必須一次成功,要是談談又吹掉了,就是作風問題,所以我很謹慎。」


上世紀60年代


「聽毛主席的話」


上世紀60年代的結婚證漸漸由獎狀向證書過渡。證書上的鮮明特徵是擁護毛主席,特別是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這個特點更加突出。


裘方根和吳掌珠是1969年結婚的,他們的結婚證還是「獎狀」的樣子,上方正中間是毛主席頭像,頭像下是兩排醒目的字:「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圖二)


1971年結婚的陳水根、周春媚領到了真正的「證」,因為這時候的結婚證已經變成了證書的樣子。翻開後左邊這頁就是毛主席語錄:「我們作計畫、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圖三)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個年代就出現了「計畫生育」這個詞,1968年結婚的倪阿大、魏雲仙,結婚證的背景就是這幾個大字的水印。


上世紀70年代


「棕繃已登記」


結婚總要置辦點家當吧。在上世紀70年代,想要買張當時流行的棕繃床是很不容易的。


幾張1974年前後的結婚證上,都敲有一個章,上面是幾個藍色的字「棕繃已登記」。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居民說,那時候的棕繃必須憑結婚證購買,而且一家只能買一張,所以要在結婚證上敲這個章,既提供方便,又防止一家多買。


上世紀80年代


證上貼上甜蜜合影


沈連華和馮愛娟是1986年10月領證的,他們的結婚證上貼的是兩個人的合影,黑白的,兩個人的臉上是幸福而內斂的微笑。


在展示現場,80年代之前的結婚證上要麼沒有照片,有照片的也只是把夫妻雙方各自的一寸照並排貼在一起。(圖四)


上世紀90年代


全省證書基本統一


上世紀90年代之前,結婚證上的落款還都是各個地方政府。沈林海1952年的結婚證上敲的公章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江干區公所」,後來的結婚證上則出現過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民政廳等,而且同一時期各結婚證的外觀也各有不同,有大有小,有紙面的、皮面的、緞面的。


施衛良、李清於1996年3月3日結婚時,結婚證的樣式跟別人都是一樣的。封面落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內頁敲的是民政部婚姻證件管理專用章。夫妻倆的照片也是統一的彩色合影。


直到現在,結婚證的外觀、格式、落款部門等,都基本沿用了這個形式,只在尺寸上出現過差別。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