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於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事生非,董唯唯應諾。然而回家之後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淨身為閹,隱於京師肅王府...
[圖文]晚清小說家劉鶚曾在浦口炒地皮
100多年前的浦口港口什麼樣?大文豪劉鶚在浦口買的地皮在何位置?日前,市民姜先生將在德國柏林外交部檔案館發現的浦口港歷史資料翻拍,轉交給了浦口文廣局。 德國檔案館查到浦口港資料 市民姜先生是德國海德堡約翰拉貝交流中心國際交流部工作人員,年初他在德國外交部檔案館查詢資料時意外發現了《浦口港的開放》(1911年-1917年歸檔)的歷史資料。由於家住浦口,姜先生對這份資料很感興趣,他...
晚清重臣左宗棠長期的心病:自己的學歷只是舉人
曾國藩論涵養論能力論韜略論成就,都可說是人中之傑。但這位人中之傑的「最高學歷」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試中入圍三甲最末,成了「同進士」。雖然他人可以說「英雄不問出處」,但「英雄」本人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相當於「進士」的「學歷」,可是一件讓這位大人一輩子都不爽的事。 曾國藩做兩江總督時,一次,他的兩個幕僚在幕府相互出對,一個出上聯「如夫人」,另一個回對「同進士」;接著從「如夫人...
晚清重臣曾國藩的早年:七次參加科考只中個秀才
曾國藩的一生辦過很多大事,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但其實曾國藩的智商並不是特別高,從家庭遺傳的角度來看,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在讀書的時候腦子就很笨,從十幾歲開始考秀才,一直考到 43 歲,前後足足考了 17 次,最後頭髮已經花白了,才中了一個秀才。
30 歲以前基本是個平庸的人
曾國藩自己的科舉道路,一開始和他的父親有點像。前 6 次考秀才都失敗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強中了一個...
聯俄抗日:晚清首輔李鴻章甲午後的外交大戰略
世界上最長的鐵路是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鐵路跨越8個時區、2個國家和16條歐亞河流。不少人都知道,這條鐵路在二次大戰中,成為蘇聯紅軍對日作戰的重要交通生命線。
然而,一些人也許不知道,這條大鐵路的修建,是清政府實施「聯俄抵日」外交政策的結果。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896年初,清政府收到俄國的邀請,沙俄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有意請大清帝國派人參加典禮。清政府準備...
晚清奇人趙烈文:能夠預測滿清在五十年內滅亡
從現存的文獻中考證,第一個準確地預見了清朝滅亡的人,是曾國藩手下最受其器重的幕僚趙烈文。他於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預言頹廢不振的清朝不出五十年必亡。清王朝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趙烈文發此預言時的1867年是四十四年,果然沒出五十年。 趙烈文生於1832年,字惠甫,一字偉甫,江蘇常熟人,年少時即有才名,很有思想見地。他學識非常淵博,對佛學、易學、醫學、軍事、經濟之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晚清歷史解密:慈禧真與外國人有不倫之戀嗎?
是真是假?慈禧的這段浪漫史
熟悉清史的人,對巴恪思(又譯為白克豪斯)不會感到陌生,他1910年出版的《西太后統治下的中國》,是世界上第一本關於慈禧的傳記。在今天看來,它的真實性令人匪夷所思。
一個外國人,為什麼對慈禧如此瞭解?書中大量秘聞,他是如何得知的?
今年初,巴恪思去世前一年(1943年)完成的回憶錄手稿《太后與我》中文版正式出版,內容更是令人驚悚:不僅披露了...
揭秘晚清至今的20大武林高手:有哪位開國將軍?
揭晚清武林十大高手排名 黃飛鴻霍元甲名列其中 1、武林高手——董海川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九華山下見一壯漢盤樹繞行,順逆轉換之間辮子竟可立起(氣血充足的表現),便向前詢問。壯漢指引董海川去其師父雲盤老祖處。自此,董海川在九華山雲盤老祖門下學藝,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父贈雙鉞並叮囑:武藝已經是高...
晚清慈禧面對列強武力威脅放硬話:一把黃土也不給!
薩瓦戈被迫把要求降低到在中國沿海獲得一個加煤站,但此時慈禧太后已看穿了義大利的實力,在宮廷會議上表示,一把黃土都不給義大利人。 1919年6月28日,中國在巴黎和會的代表顧維鈞等人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拒絕把德國在山東侵佔的權益轉交日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90年前的這個事件是積貧積弱的中國在外交中第一次對列強「說不」,其實,晚大清朝廷也曾有兩次頂住列強武力威脅,維護中國領...
晚清伍秉鑒:獨擔百萬鴉片戰爭賠款的中國首富!
1686年春,廣東巡撫李士禎在廣州頒布了一項公告,宣佈凡是「身家殷實」之人,只要每年繳納一定的白銀,就可作為「官商」包攬對外貿易。令李士禎想不到的是,這一公告竟會在以後的歲月裡為中國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壟斷清朝海上外貿,廣州十三行成為暴富群體 17世紀後期,康熙皇帝暫時放寬了海禁政策,來華從事貿易的外國商人日益增多。於是,廣東地方政府於1686年招募了13家較有實力的行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