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前後,倭寇猖獗,邊患頻仍。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斷絕中日交往,實行海禁。朱棣奪得帝位後,希望四海賓服,便試著開放海禁。豈料這一來卻讓日本浪人鑽了空子,如潮水般湧來。「倭寇」勢力漸大,越鬧越凶,甚至有時候明朝官軍都不能敵。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永樂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隻,寇穿山,百戶馬興與戰死亡。尋寇蘇州府松江府諸處。」 日本浪人僅憑十幾隻木船,在中國...
解密古日本武士恐怖的“切腹自殺”文化
穿著傳統服裝的日本切腹人(白衣者),站在其後的是介錯人。 切腹,為以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一般認為源自日本。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師父死亡而自殺,過程稱為「追腹」。剖腹後由於未必會即時死亡,剖腹自殺者為了減輕激烈的痛楚,可能會於剖腹後進行介錯,即找來助手在最痛苦一刻替其斬首。
介錯是和日本武士切腹自殺有關的詞語。由於切腹的過...
[圖文]日本藝伎後繼有人受過良好教育女孩爭相入行
雪白面孔、臥蠶眉、櫻桃小口、古典盤頭、精緻髮簪、昂貴和服……進入現代社會後,藝伎一度在日本很少能見到,但如今她們似乎有回歸之勢。
日本藝伎後繼有人
藝伎一度在日本很少能見到
偶然的機會,在日本新潟縣一家酒店,記者觀看了一場傳統藝伎表演。兩名約50歲的長者邊彈三味弦邊唱,兩名20歲出頭的年少者跳舞。
她們的衣著打扮、一顰一笑、一坐一立,皆傳統優雅。三味弦悠遠的曲調彷彿把人們帶...
張學良如何排除日本粗暴干涉實行東北易幟的?
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這在張學良的政治生涯中,是僅次於西安事變的重大歷史事件。所謂易幟,就是廢除北洋政府的紅黃藍白黑的五色國旗,改掛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旗。張學良毅然易幟,標誌著舊軍閥割據時代的結束,同時也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陰謀,捍衛了中國領土的完整。但是,關於這次易幟的很多細節歷來說法不一,筆者根據多年研究始成此文。 緣起:為了國家的統一 1928年4月,...
二戰日本若不打美國攻蘇聯會如何?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日本和美國均可謂東西世界的「可畏後生」。 而且,他們還是天生一對「冤家」。 自日本有了歷史,到19世紀中葉,雖然本土受到過蒙古帝國威脅,但從未被外來國家佔領。但自1853年「黑船來航」起,卻開了被外國軍隊踏上本土的先河,而給與日本「第一次」的國家,恰恰是美國。 托美國「黑船來航」的「福」,日本搞了明治維新。日本明治維新時,美國剛結束南北戰爭。明治...
上高會戰背景:日本政府對華政策加快吞併東北
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併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衝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併圖謀爭霸世界。 19...
(老照片)讓你一見鍾情的日本shun旬廚刀
日語中「SHUN"的意思是一年中採摘成熟果實的最佳時刻,「旬」公司以「SHUN」為名寓意將每一把獨一無二完美的廚刀呈現給大家。
作為有百年歷史的廚刀品牌旬屬於日本貝印KAI旗下,聲稱每一把刀都經過百道工序的處理。歷經百年歲月而不衰。
用料方面,VG10是旬品牌廚刀的靈魂,日本「武生特種鋼「之VG10號,不銹鋼材,誕生於日本越前地區,作為日本乃至世界範圍內優秀的鋼材而為人們所...
那些日本戰犯的後代現在怎麼樣了
筆者曾經在2014年的專欄中曾經提到過一位日本戰犯後代的近況,所以一直收到很多中國讀者的來信,要求筆者能介紹更多的日本戰犯後代的近況。本來沒有時
間寫這篇,最近又有一位讀者留言問,日本戰犯對日本國家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害,會不會像在某國一樣,他們的後代都遭受了株連歧視。筆者在這裡很負責地說,日
本戰犯的後代不但沒有遭到所謂的株連,歧視,父輩的事情並沒有影響到孩子的前程,某些人更...
二戰日本海軍陸戰隊:侵略亞太急先鋒 遭美軍狂虐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0月27日發表題為《日本在重新思考海軍陸戰隊》的報道稱,日本當前正在重新考慮組建現代化海軍陸戰隊一事,其表現是:日本最近表示要取消或推遲採購將步兵轉型為海軍陸戰隊員所需的飛機和水陸兩用車。沒有這些飛機和水陸兩用車,日本這支新部隊的機動和作戰能力就不會強過目前負責防禦數千座島嶼(其中很多島都非常小)的那600名士兵。日本海上自衛隊領導層如今認...
[圖文]日本侵華期間發動「南苑之戰」重要歷史證據披露
《支那事變紀念寫真帖》封面、戰死日軍頭像及「事跡」
日本侵華期間發動的南苑之戰,造成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而日本戰死的最高軍官僅為一名少佐。近日,抗日名將紀念館收到一本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詳細記錄了南苑戰鬥的情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近期,抗日文物收藏者王錦思從日本找到了一本抗日文物——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