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湖北荊州出土漢代棺罩顯現神秘人影
發掘現場
槨室進水,許多文物泡在水中
色彩艷麗的木漆器
起吊轉運主棺
國家文物局專家趕赴荊州指導開棺
本報訊 (記者 張勇軍 實習生 毛澤威)荊州可能再現千年古屍!專家表示,謝家橋1號墓的規格、墓室狀況和主棺大小都與當年出土了一具西漢男屍的鳳凰山168號墓驚人相似,種種跡象表明,出土古屍的可能性加大。
記者昨日瞭解到,國家文物局有關專家趕赴荊州,荊州文物部門正在積極商討如何開棺,以做好可能出土古屍的兩手準備工作。
棺板驚現神秘「人影」
前日下午,考古人員在揭取謝家橋主棺上的第三層棺罩時,絲綢表面驚現了一個白色橫臥的人形影像,其頭、身體、四肢均清晰可見,頭足南北朝向,與以往的古墓出土截然不同。
直到前晚考古人員準備吊起主棺時,棺板上的白色人形仍然十分清晰。這一怪現象在圍觀的人群中引發了不小震動,「這裡面有千年古屍的可能性很大。」現場很多群眾進行了種種猜測,有人甚至認為是棺內屍體的顯現,十分神秘。
專家表示,絲綢上的「人影」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的結晶體,具體結論須作進一步考證。
荊州博物館原館長、全國資深考古專家滕壬生老先生解釋稱,這是一種偶然現象。古墓裡一般會出現一些白色似「銹」的晶體。
與鳳凰山168號墓驚人相似
目前,從謝家橋1號墓已發掘的現況來看,墓室分為頭足廂、兩邊廂,出土的漆木器、陶器、銅器、竹器等文物均屬西漢早期器物,這一點和荊州紀南城鳳凰山168號墓驚人相似。而且,有關專家稱,該墓的主棺和鳳凰山168號主墓出土的主棺大小幾乎相同。鳳凰山168號墓主棺長2.66米、寬0.97米,高1.02米。而謝家橋1號墓的長為2.48米、寬為0.88米,高約1米。
一名參與此次發掘的考古工作人員稱,從主棺大小可以推斷,這次出土的主棺應為重棺,至少有兩層。這名工作人員還推測,發掘表明,謝家橋1號墓密封性很好,槨室中棺上的絲綢棺幃都保存得非常完美,棺內的東西應該不會比棺外差。
兩個墓地如此相似,是否可以推斷謝家橋1號墓很有可能出土古屍?對此,滕壬生說,儘管兩個古墓有相似之處,但並不能據此判斷棺內有古屍,一切要開棺定論。
出土古屍與荊州自然環境有關
「古墓竟出土了四層完好的絲綢棺罩,在全國都十分罕見。」作為全國的文物考古專家,滕壬生對謝家橋1號古墓出土的四層棺罩讚歎不已。他說,絲綢棺罩很難保存,更何況是保存幾千年。滕壬生充滿期待,既然棺罩上的絲綢保存得這麼完整,主棺內的絲綢可能更精美。
「荊州能出土千年古屍,與荊州良好的天然環境有密切關係。」滕壬生說,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出土古屍的決定性因素。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泥土主要酸鹼性大,有利於保護深埋地下的屍體。
博物館準備安裝無影燈
昨日上午,記者在荊州博物館看到,其厚厚的玻璃門將昨日凌晨吊運來的主棺緊緊鎖在裡面。下午,三名工作人員卸走裡面原有的吊燈,準備重新裝新的燈具。一名工作人員稱,正在「準備裝無影燈」。
據荊州博物館一名考古人員介紹,這間庫房曾經是鳳凰山168號墓出土的男屍存放之地。當時,一些醫學專家也在這間庫房對男屍進行瞭解剖。
昨日下午,荊州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文物部門有關負責人正在開會,商討開棺方案。知情人士透露,荊州文物部門已經做好了準備,並已聯繫了有關醫學專家。國家文物局保護文物司的有關專家將指導開棺。
■鏈接
鳳凰山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城北約五公里處的楚故都紀南城的東南隅。1975年出土的鳳凰山168號墓為豎穴土坑墓,葬具為一槨二棺,槨室分為頭廂、邊廂和棺室三部分,棺室與另外兩室之間有門窗相通。墓內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屍和竹牘「告地書」、筆、墨、天平衡桿以及漆器、銅器、陶器、竹器、絲麻織物、木俑等500餘件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