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考證,凌遲的發明者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洋。南北朝時期,東魏元帥高澄打梁朝,活捉了徐州總督蘭欽子京,強迫他做首席廚師,蘭欽子京不堪打罵,把高澄殺死。高澄的弟弟高洋把蘭欽子京「輕刀臠割」,頭顱做成一套精美的酒具。 崇禎帝剮了進士3600刀 崇禎皇帝剮過兩位名流,一位是忠誠報國的袁崇煥,罪名是叛國通敵,剮3543刀,殘肉被不明真相的群眾分吃。另一位是天啟進士鄭曼,罪名是棒打後...
明朝最後一位皇子朱慈煥:75歲高齡仍被清朝凌遲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竟然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燕京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征」,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誰知到了朝陽門,守將已降,閉門不納,向北轉走安定門,可太監們卻砍不開被鎖住的城門。崇禎皇帝只好無奈返回皇宮。此刻天色已明,朱由檢在前殿最後一次敲響...
曹克人千古:被日軍釘在牆上凌遲的國軍少校
被日軍釘在牆上凌遲的國軍少校 在湖南省湘陰縣城郊有一座不大的山,名義山,山上矗立著一座莊嚴的紀念塔,素稱白骨塔,塔前的石牌坊上刻著一副對聯: 丹心懸日月 白骨鎮山河 這是湘陰人民對1941年10月4日在此為國捐軀的曹克人少校和他數百名部下永遠的懷念。 曹克人,湖南省桂陽縣清河鄉長樂村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4期,犧牲時系國民革命軍第99軍99師295團1營少校營長。 第二次長沙...
劊子手揭秘:古代凌遲的五百刀是怎樣割的?
一個正宗的劊子凌遲高手,為了練出一手凌遲絕活,獄押司的劊子手與大肉鋪一般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繫,遇到執刑的淡季,師傅就帶著他們,到肉鋪裡義務 幫工。他們將不知多少頭肥豬,片成了包子餡兒,最後都練出了秤一樣淮確的手眼功夫,說割一斤,一刀下來,決不會是十五兩。接下來是一個500刀級的優秀劊子高手的表演。 接著劊子手要將手腕一抖,那片紮在刀尖上的肉,便如一粒彈丸,飛到很高處,然後下...
唯一被凌遲處死的清朝公主是誰? 清史最殘酷奇案
唯一被凌遲處死的清朝公主是誰?今瀋陽大南門裡路東一角,清初是努爾哈赤第三子莽古爾泰王府所在地。莽古爾泰曾經在這裡與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密謀設「鴻門宴」,謀害皇太極奪取皇位。可是不知為何,這項奪權方案確定不久,莽古爾泰與德格類先後暴亡。「鴻門宴」事件被揭發後,莽古濟及其黨羽一千多人被處決。這件事成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樁最大、最殘酷的奇案。 拔刀怒向皇太極 莽古爾泰是努...
權監劉瑾:中國歷史上被凌遲三千多刀的「皇帝」
劉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監之一,人稱「立地皇帝」。公元1505年,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劉瑾在武宗做太子的時候就備受寵信,武宗當上皇帝之後對他更是寵信有加,再加上明武宗是一個喜歡享樂之人,所以逐漸疏遠了那些朝中重臣,專門寵信劉瑾、馬永成、高鳳等八位宦官。這八位宦官剛一得勢便開始欺上瞞下,任意妄為,成為禍國殃民的「八虎」。 凶狠狡詐的劉瑾是「八虎」之首。劉瑾專搞一些聲色...
石達開被凌遲至死不動聲色:石達開為何被凌遲處死
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達開莫屬。他不僅是一位形象很陽光的大帥哥(時人曾贊其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頗富文韜武略,而且是當時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其短暫的人生(卒時年僅32歲)迸發出許多閃光點,照亮了太平天國本來乏善可陳的歷史天空。 石達開是廣西貴縣(今貴港)人。生於農家,雖自幼喪父,飽經磨難,但少年時勤於耕讀,頗知詩書,尤喜孫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會...
中國古代凌遲手法:男子最後去勢 女子幽閉
清代方苞在《獄中雜記》中提到「極刑」。在古典小說中,往往亦可看到「處以極刑」的說法。所謂「極刑」,就是指「陵遲」,一般都寫作「凌遲」。 陵遲,原指山陵的斜坡,有逐漸低下去的意思。轉用於死刑,即是在執行時,把死囚身上的肉零刀碎割,使受刑者慢慢地死去,以加重其痛苦。這是我國古代酷刑的一種,俗稱為「剮」,民間也叫作「千刀萬剮」。 凌遲始於何時,說法不一,通常認為始於五代。...
滿清十大刑酷之凌遲:死刑「凌遲處死」的歷史
導讀:凌遲也稱陵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凌遲原來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遲本意為:「緩緩的山丘」。用於死刑名稱,則是指處死人時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凌遲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定為刑名是在遼,此後,金、元、明、清都規定為法定刑,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1905年4月,清朝兩位大臣伍廷芳和沈家本聯合署名,向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提交《刪除律例內重法...
[圖文]明朝大權奸劉瑾之死 凌遲3357刀割三天
石景山模式口大街東段路北,有座神秘的廟宇:承恩寺。
承恩寺動工興建於正德五年春,建成於正德八年秋天。寺廟的山門額上「敕賜承恩寺」五個大字,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筆。傳說這座廟是太監劉瑾在唐代古剎的基礎上建成的。 劉瑾作惡多端,最後被凌遲處死了。他的罪名是「謀反」。正德五年,正是劉瑾倒台的那一年。立於正德十年的李東陽《承恩寺記略》碑文說:「都城之西山……奇蹤巨麗甲於天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