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山西聞喜發現三處仰韶文化遺址
山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日前在聞喜縣新發現三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這三處仰韶文化遺址均在稷王山南麓,佐證了後稷教民稼穡的真實性。
記者在現場看到,三處遺址都分佈在丘陵盤桓、溝壑縱橫的稷王山南麓,彼此之間相距不過5公里。三處遺址均屬於聞喜縣郭家莊鎮,分別名為蛇虎澗、王家莊、上張樊,其中,蛇虎澗遺址東依土嶺,西臨溝泉,位於蛇虎澗村東的南北狹長的多級台地上,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00米。斷崖有一座陶窯和多個大型灰坑,證明了當時人類生活的痕跡。陶窯屬於橫穴窯,直徑3米,高1.5米,有明顯的燒土和燒結的琉璃。灰坑內含豐富的文化遺物。採集陶片有泥質紅陶、夾砂紅褐陶、泥質灰陶、夾砂灰陶、夾砂灰黑陶等,紋飾為線紋、籃紋、繩紋、附加堆紋和磨光,並有以弧線三角為主要紋飾的黑彩紅陶片,可辨器物有小口瓶、缽、盆、大口罐、鬲等,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王家莊遺址和上張樊遺址也均有多個時代遺存並存,其中仰韶文化分佈在最底幾層。
聞喜縣文物普查隊隊長衛文革介紹,仰韶文化距今五六千年,選址一般在河流兩岸經長期侵蝕而形成的階地上,或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前兩次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等水源地沿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加大了原來考古工作相對薄弱的稷王山麓地區普查力度,到目前一共新發現7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了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這裡水流不斷,植被茂盛,一代代的先民們不斷地艱苦拓荒,繁衍生息。所以,經過兩千多年發展,出現後稷這樣一個人物教民稼穡就是非常可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