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法與護法:孫中山的最後十四年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懷揣著民主共和的夢想回到中國。在此之後,「造法」與「護法」成為孫中山政治生涯的主要任務,但直到孫中山逝世前,仍未能建立穩定有效的憲政體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而在當時,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在美國為革命募捐,時年45歲。圖為湖北軍政府成立。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宣佈脫離清王朝。1911年12月21日,孫中山從歐洲回國途經香港時在船上與胡漢民、廖仲愷、陳少白等合影。
12月26日,孫中山與黃興等在上海寶昌路408號(今淮海中路650弄3號)行館召開中國同盟會最高幹部會議,商討組織臨時政府方案(如圖)。由於宋教仁的堅持,會議定政體為內閣制。
12月29日,十七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在南京召開,由於各省代表多不贊成內閣制,因此表決時還是通過總統制,並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孫中山46歲。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並改元民國元年。圖為孫中山、胡漢民等人在上海滬寧車站乘坐專列前往南京就職。
1月1日晚10時,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新的南京臨時政府的組織形式為總統制。左圖為孫中山任總統時,與總統府職員合影。右圖為「大總統誓辭」。
1月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開始代行參議院職權。28日,臨時參議院於南京勸業場正式開幕。圖為孫中山出席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開幕典禮。
1月22日,孫中山發表聲明,只要袁世凱贊成清帝退位,就讓位於袁世凱。2月12日,在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和逼迫下,隆裕太后發佈《清帝遜位詔書》,兩千年來的封建帝制宣告終結。圖為2月15日,孫中山攜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謁祭明孝陵。
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並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但袁世凱以兵變為由,堅持遷都北京。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此時,孫中山在南京仍未解任,形成了南北兩個臨時大總統的局面。圖為孫中山帶領他的官員召開會議。
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孫中山和革命黨人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於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通過,11日公佈實施。《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袁世凱被架空為虛位總統。左圖為《臨時約法》原件,右圖為孫中山在南京總統府的戎裝肖像。
3月25日,袁世凱任命之內閣總理唐紹儀抵南京組織新內閣。圖為孫中山與唐紹儀在南京總統府前合影。
4月1日,孫中山親自去參議院宣佈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一職。圖為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時與議員合影。
1912年8月24日,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到北京會見,並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實現「在中國建廿萬里鐵路」的理想。圖為8月24日,孫中山在由天津赴北京的列車上。之後,袁世凱請孫中山出任中國鐵路公司總經理,授予籌劃全國鐵路事宜全權。
1913年,孫中山47歲。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孫中山於25日從日本返抵上海,與黃興等黨內領導人商議對策,計畫由參議院預期集會,提出彈劾袁世凱案。圖為1913年3月,孫中山、黃興、戴季陶等人,與日本企業家在上海的橫濱正金銀行商討集資討伐袁世凱。
1913年7月23日,袁世凱解除孫中山全國鐵路總督辦職位,並下令全國通緝。7月12日,李烈鈞誓師討袁。9月,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黃興等先後逃亡日本。圖為1913年8月,孫中山從上海經台灣赴日本途中。
1914年,孫中山48歲。孫在日本召集東渡黨員,並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該黨以討袁革命為己任。但由於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向孫個人絕對效忠,原同盟會中重要人物如黃興、李烈鈞等俱未加入。圖為1914年7月8日,中華革命黨在東京成立時合影。
1915年,孫中山49歲。12月,袁世凱稱帝,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昆明掀起護國運動。1916年,孫中山50歲。3月22日,袁世凱取消帝制,圖為4月9日,孫中山、宋慶齡、廖仲愷等在日本舉行「帝政取消一笑會」。6月29日,黎元洪宣佈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
1917年,孫中山51歲。3月到7月,府院之爭、張勳復辟相繼上演。皖系段祺瑞驅逐張勳後,控制北京政府,並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7月17日,孫中山在章太炎陪同下抵達廣州,正式揭起護法旗幟。圖為7月17日,孫中山南下護法抵廣州後留影。
護法運動得到了伍廷芳、唐紹儀等舊國會議員,以及海軍總長程璧光、桂軍陸榮廷、滇軍唐繼堯等的響應。由於南下舊國會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根據孫中山的提議,8月25日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開幕。圖為孫中山與非常國會議員合影。
1917年9月1日,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圖為孫中山著大元帥服戎裝照。10月,護法戰爭正式爆發。12月,陸榮廷、唐繼堯在未經孫中山同意下,與馮國璋單獨議和。
1918年,孫中山52歲。廣州護法政府逐漸由舊桂、滇系軍人控制。5月20日,桂、滇各系控制國會改組護法軍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職。圖為5月28日,孫中山離開廣州抵達梅縣。8月,由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開幕。10月,第二次南北議和。
1919年,孫中山53歲。5月28日,孫中山發表《護法宣言》,認為「國內紛爭,皆由大法不立」,因此,「今日言和平救國之法,惟有恢復國會完全自由行使職權一途」。10月,孫中山在上海法租界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圖為孫中山在上海寓所的書房。
1920年,孫中山54歲。8月,陳炯明成功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滇系。11月28日孫中山重回廣州。圖為孫中山(右三)與唐紹儀(右四)在自滬返粵的輪船上。
1921年,孫中山55歲。為了表示北洋政府並非代表全中國的政府,4月2日,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改總裁製為總統制。4月7日選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圖為廣州各界群眾遊行集會慶祝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
在平定廣西之後,5月9日,孫中山在韶關舉行北伐誓師大會,稱「出師宗旨,在樹立真正之共和,掃除積年政治上之黑暗與罪惡,俾國家統一,民治發達」,第二次護法戰爭開始,孫中山計畫聯合奉、皖軍閥,夾擊直系。圖為5月6日,孫中山抵達韶關督師北伐。
1922年,孫中山56歲。5月,直奉戰爭直係獲勝,恢復《約法》和國會,在粵國會議員紛紛北上。陳炯明主張停戰,實行聯省自治,而孫主張繼續北伐,雙方產生激烈衝突。6月,陳炯明炮擊總統府,孫中山登上永豐艦予以還擊,並再次離開廣州。圖為事發一週年孫中山重登永豐艦。
1923年,孫中山57歲。1月4日,孫通電討伐陳炯明,並依靠桂軍和滇軍,組成東西兩路「討賊軍」,將陳炯明驅逐出廣州。2月21日孫中山重回廣州,3月1日,重建大元帥府。圖為2月20日,孫中山經由香港回廣州時與香港大學師生合影。
早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後,孫中山就開始考慮與蘇聯及中共合作的可能。重建政權後,孫中山希望以布爾什維克的模式改造中國國民黨,並借助蘇聯的幫助建軍北伐。10月18日,孫中山委任蘇聯人鮑羅廷為中國國民黨組織訓練員。圖為孫中山宴請蘇聯顧問。
1924年,孫中山58歲。1月20日到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全體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圖為孫中山、李大釗與國民黨一大代表步出會場。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創立,蔣介石任校長。圖為孫中山、宋慶齡、廖仲愷(左一)、蔣介石(左二)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的主席台上。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直系曹錕,邀請孫北上共襄國事。11月4日,孫決定接受邀請,10日發表《北上宣言》,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圖為孫中山10日當天與帥府工作人員在廣州大元帥府合影。
12月31日,孫中山扶病至北京,受到北京各界群眾十萬人的熱烈歡迎。孫發表《入京宣言》,以及對歡迎民眾之書面談話。圖為當時孫宋分贈報刊及各界人士的照片。
入京後,孫中山堅持速開國民會議以解決國是,段祺瑞卻主張召開善後會議。1925年1月26日,孫中山病勢加重,被確診為肝癌。3月12日,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胡同行館,享年59歲。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懷揣著民主共和的夢想回到中國。在此之後,「造法」與「護法」成為孫中山政治生涯的主要任務,但直到孫中山逝世前,仍未能建立穩定有效的憲政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