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本 字立基 1901-1944 雲南富源人
陸軍中將。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五期炮兵科畢業生。1927年在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師一五一旅旅長,以打硬仗、惡仗著稱,被譽為「硬仗將軍」。抗戰爆發後任十八軍九十八師副師長,率部從武漢趕赴上海參加「淞滬戰役」。之後,歷任七十九軍副軍長、軍長。
當時,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和葉劍英等人正在南京出席國民政府最高國防會議。朱德以雲南陸...
張靈甫奇襲張古山:詳解真實的戰況到底如何?
張靈甫近年來忽然爆得大名,被尊稱為「抗日十大名將」、「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支那第一恐怖軍」,簡直是抗日戰神了!! 其中被捧為「一代名將」的根據就是其在「德安大捷之張古山奇襲」中的傳奇經歷了。 具體經歷如下: 「9日,薛岳下令從各師中選派精兵強將,組成敢死隊,於當日晚7時從敵後偷襲敵軍,搶佔制高點,兩面進攻。這支敢死隊的隊長就是張靈甫。張古山的地勢,明擺著對在...
崑崙關戰役背景:日軍只為實現對中國的徹底封鎖
1938年10月,廣州失守後,中國由香港到大陸的主要國際交通線被切斷。但中國仍能由華南沿海西江地區,深圳、汕頭以及桂越公路、滇越鐵路、滇緬公路,輸入部分補給物資。因此,日軍佔領海南島、深圳等地之後,準備進攻桂南,實現對中國的徹底封鎖。 1939年1月到8月,日軍先後侵佔了中國東南沿海的海南島、汕頭、深圳等地,中國只剩下西南幾條國際交通線,桂南的戰略地位凸顯重要。廣西省會南寧位於桂...
烈士凌則之:曾是清華「學霸」百團大戰白刃殺敵
他是一介書生,曾考入北平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是不折不扣的學霸。他還是英勇善戰的壯士,在百團大戰中浴血奮戰,受到劉伯承、鄧小平表揚。他是屏山縣革命烈士凌則之,抗戰犧牲時年僅29歲。他就是抗戰烈士凌則之。 僅讀一年中學以兄之名考入清華大學 據屏山縣烈士陵園資料記載,抗戰烈士凌則之,原名凌家增,字季虞、季瑜,是屏山縣書樓鎮(原樓東鄉)人。生前雖未結婚生子,但依然有家族後人詳細記...
蒙古西征之「黃禍」的恐怖傳說:蒙古的無敵騎兵
匈牙利和波蘭都已殘破,接下來應該輪到西歐了,雖然蒙古人對歐洲的地理狀況未必有系統的瞭解,但拔都此次西征計畫的終極目標是 「最後的海洋」,照這個勢頭,蒙古人不打到大西洋邊上是不會罷休的。 1241年8月,蒙古主力軍的前哨部隊出現在了多瑙河西岸、距離維也納一步之遙的諾伊斯達,與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國王數量遠勝的聯軍對峙了一段後從容撤走;10月6日,歐洲上空發生了日食,這個不...
1938年國民黨以焦土抗戰為名 密令燒燬長沙
1938年11月13日凌晨,湖南長沙在「焦土抗戰」「以空間換時間」的名目下,蒙受過一場可與1812年俄軍統帥庫圖佐夫火燒莫斯科之舉相類似的吞城巨災。如今看來,「焦土抗戰」固然屬於國民政府謀求抗日的一種手段,但受焦蒙難的終究還是芸芸大眾。 在統治者決定「不資敵用」而實施焚城方案之前,廣大長沙市民事先卻一無所知,許多生靈要麼為火海所吞噬,要麼帶著身與心的劇痛,離鄉背井,艱難地求生於亂...
抗戰英烈於寄吾:犧牲在膠東軍分區人員突圍路上
於寄吾(1915—1942),八路軍膠東軍區西海軍分區政治委員。
又名於己午,原名於紀武,字志新。山東煙台市牟平區上莊鎮人。1924 年在本村上小學,1930 年考入煙台八中,1934 年考入濟南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傾向革命,積極參加進步活動。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 年畢業後,在濟南「鄉村建設研究院」受訓,後到黃縣(今龍口市)北馬鄉校任校長,並與上級組織派來的...
宋太宗趙光義在軍事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
太宗朝最了不起的功業就是完成了統一。當然,所謂的統一和現在中國的版圖不同。中國的版圖從三代以來,就集中在中原和江南地區。五代十國的混亂延續到太宗朝已經只剩下幾個國家了。太祖在世時候,已經平定後蜀/南漢、南唐。全國只剩下吳越和北漢兩地地沒有歸並。太宗即位之後,統治泉州、漳州的陳洪進上表歸降。之後吳越王也上表歸降。 吳越是五代十國之中一個非常穩定的國家,五位國君都關愛百姓,...
歐巴馬提名任卡特為新防長 亞太恐變天(圖)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5日上午提名原國防部常務副部長阿什頓·卡特為新一任國防部長,以接替提出辭職的查克·哈格爾。卡特由此成為歐巴馬上任將近6年來的第四名五角大樓掌門人。 卡特的挑戰:能否打入國家安全決策圈 得益於業績出色、政治色彩中立以及跨黨派工作經歷,如果卡特獲得提名,預計會順利得到參議院批准,至少不會像哈格爾那樣經受好一番折騰。不過,正如路透社所說,卡特上任後最大的挑...
國土上的中立:清政府竟然在日俄戰爭裡「中立」
在1904年(清朝光緒三十年),日本和俄國為爭奪中國領,在中國領土之內,打了一場戰爭,清政府作為第一相關人,卻宣佈了「局外中立」。 早在義和團運動時期,沙俄就利用八國聯軍侵華的混亂局勢,以替清政府維持秩序和保護中東鐵路為借口,出兵佔領了中國東北,繼而拒不撤軍。俄國當時的對華政策非常明確,即:「中國在衰亡、崩潰,俄國應當利用這一時機,攫取盡可能大的一塊」。 這「盡可能大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