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的是南宋時期的官場潛規則,其實,這也是歷史上的官場潛規則了,上至南宋以前,下至今日官場,為求進步獻妻獻妾獻小三的從來就沒有停息過。本文要講的是南宋時期,有個叫程松的,為討權臣韓侂胄的歡心,甘願將自己小妾獻出,並為其取名「松壽」,取祝願韓侂胄長壽之意。 宋朝在我國歷史上是第一個由文人主導的朝代。由於歷代皇帝均刻意提倡文事,選拔孔儒出身的官員,所以官場的文化氣息非常...
「青山有幸埋忠骨」 志願軍遺體安放秘聞!
在朝鮮開城市北郊,高聳在三八線上的松岳山沿著東南方向綿延而下,高度逐漸低緩下來。南麓的山坳裡,有幾處坡度不大的開闊地,一直延伸到山腳的公路旁。這兒山青水秀,茂密的松樹鬱鬱蔥蔥,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1954年,即抗美援朝停戰後的第二年,開城市政府當局特地將這塊風景秀麗的地方撥出來,用於修建兩個彼此相鄰的烈士陵園,分別埋葬從敵占區搬運回來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死亡人員的...
太監與妃子:揭秘古代的太監是如何伺候嬪妃的?
古代後宮為什麼要有太監?太監,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名稱很多,諸如中宦、宦官、宦者、內侍、內宦、閹人、中涓、內豎、中貴人等。 在中國歷史上,在封建社會消亡之前,沒有宦官的時代不多。太監,作為帝王與后妃的奴僕,支撐著皇家宮殿那廣廈高台的金碧輝煌,成就了皇宮內統治者舒適優裕的生活條件。 常人想成為太監必先去勢,這稱為「淨身」,使他們成為「六根不全」的人。 太監面不生明須,...
敗退的國民黨為何能在台灣「土改」成功?
土地用來幹什麼?那還用說,當然是開發房地產賺大錢了!但這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思路,此前幾千年,都有個更明確的答案——種糧食。 中國歷史就是土地的歷史,這一說法哪個史家都不會反對。上世紀中葉國民黨在大陸一敗塗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還是土地。中國共產黨以「土地改革者」形象受到農民普遍擁護,「解放全中國」的倡導有具體可感的內容,讓國民黨根本招架不住。 弔詭的是,敗退的國民黨,甚...
揭秘泰坦尼克逃生真相:婦女兒童優先只是個傳說
世界上最大的蒸汽客輪、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將要在英國南安普敦開始****航。「泰坦尼克」號目的地是美國紐約,卻在中途撞冰山沉沒。 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它的****航。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船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15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裡,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充滿人性,感人至深的溫暖畫面:白...
揭秘中國歷史上唯一「大師級妓女」:竟然是她!
明末清初之際,風雲突變,王朝更迭,南京秦淮河邊雖說照舊是歌舞昇平,繁華熱鬧,但無形中也多了一股慷慨淒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大明王朝的達官貴人們賣國求榮、搖尾爭寵的時候,「秦淮八艷」脫穎而出。她們,不僅具有沉魚落雁的姣容,卓爾不群的才藝,而且大都具有難能可貴的民族氣節,叫人擊節稱歎,欷歔不已。 相府下堂妾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清新、優美的...
揭秘:康有為日籍小老婆與兒子偷情生子內幕
康有為( 1858~1927) 是中國清末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後為保皇派首領。1895年,在維新變法期間,康有為迭上奏折,起草詔令,對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議,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1913年,康有為一家僑居日本神戶,僱傭了一位年方16歲的名叫鶴子的日本女孩幫忙料理家務,後來她隨康有為到上海做了第四位夫人,她生的女兒綾子卻是康有為的大少爺的。這是一幕鮮為人知的完全「雷雨」...
49年台灣慘案:逃台學生拒當兵竟被國軍刺殺
上海解放後,人群彙集的地點隨之轉向廣州。從大陸各地彙集而來的逃難人潮,隨著國民政府的遷移而湧到了廣東省的海岸線邊。 從上一年起就從山東一路撤逃的黃如藻、莊惠鼎等流亡學生們,在1949年的3月搭上了浙贛線的火車前往江西。年輕的他們儘管還一路唱著歌,但顛簸的殘酷和辛勞卻讓每個人都備受折磨。 莊惠鼎:坐上火車以後,就是走浙贛線到江西,走了七天...
揭秘:中國歷史上3大少數民族的最後結局如何
三大少數民族下場:關於中國的漢族和少數民族,現在人有很多錯誤的看法,比如,漢族是純血統的,這不對,漢族是無數個民族融合起來的。漢族是內容不斷變化的「民族」,其實,古代沒有「民族」這個說法,都是天子的子民,所謂「漢族」是近代革命黨搞出來的,有政治化的意味。生活在中國版圖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從以下三個主要民族結局看,儘管古代有殺戮,但他們都沒有消失,比如「...
清王朝立國暴行:殺20萬不願剃髮的江陰百姓
一 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軍佔領南京後,多爾袞即以順治的名義向全國發佈了一道空前強硬的詔書,要求:「自今佈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髮。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這道措詞嚴厲的聖旨很快傳到了江陰縣,江陰「風俗淳厚,敦禮讓,崇氣節,不屑以富貴利達為事」。尤其是江南人士自明初以來已日益強烈地意識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