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望遠鏡能更加瞭解星系臂膀
遮擋物可以讓天文學家探測太陽系外行星,尋找生命營養物質。
遮擋物攔截遙遠恆星的光線以觀察其行星
韋伯太空望遠鏡藝術圖1
韋伯太空望遠鏡藝術圖2
據美國太空網消息,像哈勃、斯皮策和錢德拉這樣的巨型望遠鏡能提供空前美麗的宇宙景象,但天文學家還是渴望有更加強大的望遠鏡進入地球軌道,拍攝太空美景。美國宇航局期望2013年發射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
[圖文]中國首幅月球圖完美亮相
中國首幅月圖完美亮相
11月7日,日本公開「月亮女神」衛星拍攝的月球表面照片。
新快報訊 (鍾欣) 昨日上午,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佈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飛控中心揭開圖像,並發表講話。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宣讀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的賀電》。
溫家寶說,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
[多圖]美國宇航局擬將人類送往近地小行星
地球旅行者抵達外太空的小行星之後,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探測
從地球到近地小行星的飛行線路示意圖
網易探索11月24日訊,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把人類送到近地小行星,進行科學研究活動比發射無人探測器更有效,而且是可行的。
據報道,進入21世紀,在繼把人類送入距離地區210英里的國際空間站之後,美國宇航局又在考慮重新把美國人送上月球。但是,浩瀚的宇宙還有很多值...
[圖文]印度計畫2015年探測火星 尋找生命痕跡
資料圖片:火星
在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相繼宣佈火星探測計畫後,印度也開始醞釀向火星發射探測器。11月16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公佈了該組織的第11個五年計畫,計畫中的一部分就是飛向火星。17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物理研究實驗室主任J·N·戈斯瓦米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說:「目前的計畫只是通過軌道飛行器對火星進行拍攝,尚無登陸火星計畫。如果這一項目最終獲得批准,印度將在國際環境下開展有關火星的科...
[圖文]天文愛好者在廈門拍到「嫦娥一號」
圖為:嫦娥掠過廈門上空,留下它的「足跡」
圖為:嫦娥掠過廈門上空,留下它的「足跡」
據《法制晚報》報道 一名從蘇州趕到廈門的天文愛好者,24日成功拍攝到了嫦娥一號衛星和三級火箭飛過廈門上空的珍貴情景。
衛星和三級火箭「攜手」飛越廈門
拍攝到這段視訊的蘇州人陳韜告訴記者,由於在室外拍攝,他和幾個天文愛好者帶著收音機,根據廣播的直播來瞭解衛星發射的時間。
在廣播傳來衛星發射的...
[圖文]羅塞塔發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彗核影像
這是羅塞塔發回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彗核影像。可以看到其彗核明顯由兩個獨立部分組成。目前尚不清楚其中緣由,但未來數周內將會有更多消息
這是羅塞塔發回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彗核影像。可以看到其彗核明顯由兩個獨立部分組成。目前尚不清楚其中緣由,但未來數周內將會有更多消息
旋轉的彗星。這張圖像上很明顯能看出其由兩部分組成,這將對此後著陸器的登陸行動構成挑戰
旋轉的彗...
[圖文]仙女座伽馬射線暴觀測數據
此次事件涉及的X射線源與雨燕衛星BAT設備觀測指向誤差範圍示意圖(詳見本文中描述)。 伽馬射線暴(GRB)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爆發事件之一。
此次事件涉及的X射線源與雨燕衛星BAT設備觀測指向誤差範圍示意圖(詳見本文中描述)。 伽馬射線暴(GRB)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爆發事件之一。
此次被錯誤地認為發生爆發事件的仙女座大星系,距離地球僅約250萬光年,非常近。
此次被錯誤地認為發生爆發事件的仙女座大星系,...
[圖文]「洞察」號欲洞察火星內部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登陸器將於2016年3月發射,9月登陸火星。這顆登陸器將鑽探火星地下深處,揭示隱藏的秘密,例如這顆多巖行星如何形成。「洞察」號的英文名為「InSight」(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傳遞內部探索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它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英國和法國等國均參與其中。 「洞察」號採用三腿設計,將在火星赤道附近的一個區域著陸,任務持續時間為720天。登陸之後,「洞察」號的機械臂將部...
[圖文]冥王星外側的太陽系邊緣發現一顆新的小天體
就在昨天,天文學家們宣佈他們在冥王星更外側的太陽系邊緣發現一顆新的小天體,這顆「冰凍星球」的發現暗示在那個遙遠寒冷的區域很有可能還隱藏著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 此次新發現的這顆矮行星距離極其遙遠,這種軌道可能是由於一顆未被發現的神秘行星的作用形成的。這顆神秘行星的作用可能還導致了另外一顆矮行星級天體塞德娜的類似軌道,後者在10年前被發現,其軌道同樣遠遠位於冥王星軌道之外。 ...
[圖文]是什麼力量讓月球每年遠離地球約3.8厘米
上世紀60~70年代,「阿波羅」登月期間,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安放了一些鏡子(測距儀)。此後,科學家從地球上向這些鏡子發射激光,並通過激光往返時間測算地月距離。結果顯示,月球每年遠離地球約 3.8 厘米。 月球遠離,「真兇」是誰? 1695 年,埃德蒙·哈雷開始埋首於彗星軌道的研究。這是 一件極端需要勤奮與耐心的工作,不光是因為驚人的計算量, 還有從卷帙浩繁的故紙堆裡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