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晉陞之謎:入宮時身份卑微靠何功夫獨霸龍床
清朝咸豐二年,即公元1852年,皇太后為咸豐皇帝挑選秀女。經過層層遴選,17歲的那拉氏幸運地被選中了。於是,她走進了日思夜想的北京紫禁城。進宮後,那拉氏被選為貴人。宮中人稱「蘭貴人」。
三個月後,蘭貴人入住長春宮。這長春宮的正殿高懸著乾隆帝的御筆匾額,上書「敬修內則」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誡後宮妃嬪要嚴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謹慎地規範自己的一切言行。在有清一代,對後宮的妃嬪制定了嚴格的等級限制:自皇后以下的妃嬪共分七級,第一級是皇貴妃,第二級是貴妃,第三級是妃,第四級是嬪,第五級是貴人,第六級是常在,第七級是答應。以上統稱內廷主位。
當時,慈禧只被封為貴人,是第五級的嬪妃。可以說,她在後宮的嬪妃中,品級低下,身份卑微。慈禧對她這個地位,自然很不滿意。然而,僅僅過了兩年的時間,她就被晉封為懿嬪;再過了兩年,她被晉封為懿妃;又過了一年,她被晉封為懿貴妃。也就是說,只經過短短五年的時間.慈禧便由第五級的蘭貴人躍升為第二級的懿貴妃了。此時,年僅22歲的慈禧已經成為僅次於皇后的後宮女主人了。那麼,年輕的慈禧為何能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脫穎而出?她究竟是靠什麼功夫獲得咸豐皇帝的寵幸而獨霸龍床的呢?
眾所周知,皇帝後宮爭寵之戰歷來波詭雲譎,風雲變幻。咸豐皇帝好色成性,後宮不僅佳麗無數,而且等級森嚴。當時,在咸豐的後宮中,皇后之下還有一個皇貴妃、兩個貴妃、四個妃子、六位嬪,貴人、常在、答應則無定數。而此時,咸豐還挑選數十名年輕貌美的漢女佳麗入住圓明園,最讓他心儀的就是人們所說的四春。「文宗漁色,於圓明園隅,暗藏春色,謂之四春,世競傳之」。這四春就是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她們原來都是良家女子,被逼迫而走入圓明園的。除四春之外,咸豐還鍾情於一位曹寡婦。這位來自山西的寡婦,長得美妙絕綸,特別是一雙小腳,不到三寸。她的鞋也與眾不同,鞋底是菜玉做的,內襯香屑,鞋尖綴著光彩奪目的明珠。入宮後,「咸豐帝最眷之」。年輕的慈禧要在這六宮粉黛中脫穎而出,獨霸龍床,實在是難上加難。
當然,慈禧年輕時也是一位美人。慈禧晚年常常炫耀說,年輕時宮裡人都說她長得漂亮,大家都忌妒她。做過慈禧近兩年女侍官的德齡,在她的書中如此描繪慈禧的外貌:「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曾與慈禧朝夕相處九個月的美國女畫家卡爾在《慈禧寫照記》中寫道:「慈禧太后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髮,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太后廣額豐頤,明眸隆準,眉目如畫,口唇寬度恰與鼻寬相稱。雖然其下頷極為廣闊,但絲毫不顯頑強的態勢。耳輪平整,牙齒潔白得如同編貝。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我怎麼也不敢相信她已享69歲的大壽,平心揣測,當為一位40歲的美麗中年婦女而已」。
雖然,年輕的慈禧美麗動人,雪明花艷,但是,受封為蘭貴人之後的慈禧,並沒有成為獨寵專房的後宮嬪妃。當時,受到咸豐寵幸的有三人,一是天生麗質的雲嬪,二是溫順柔媚的麗貴人,三是丰姿綽約的玫常。雲嬪武佳氏早在咸豐還未當皇帝之前就是他的寵妾了,不僅美貌超群,而且與咸豐的情誼深厚,咸豐稱帝后對她寵眷不衰。麗貴人、玫常在和慈禧同年選秀入宮。麗貴人艷若桃李,美如西施,撒嬌弄嗔起來,竟讓咸豐神魂顛倒,不能自持。而玫常在徐桂氏聰明伶俐,心機過人,每次被召幸,總能帶給咸豐新鮮和刺激,是咸豐帝的最愛,不久把她晉陞為貴人,與慈禧平起平坐了。
此時的慈禧儘管每天都將自己裝扮得俏麗可人,等待著咸豐的臨幸。但是,總是等不到咸豐的到來。她環視後宮,自己並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嬌媚的,如果要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必須改變吸引皇帝的策略。於是,她聽從了宮女的建議,每日飲「駐香露」,使自己漸漸玉體溢香;她聽從了御醫建議,用雞蛋清敷面,讓皮膚柔軟有彈性;她讓近侍從宮外採來人奶,天天用人奶沐浴,不久後通體細滑白嫩,肌膚宛如初生嬰兒;用宮中特製的玉容散化妝,使面容珠圓玉潤。由於保養有方,慈禧漸漸少了剛入宮時的那份青澀,多了一份成熟女人的風韻和嫵媚。
在不斷提升女性魅力的同時,還是蘭貴人的慈禧開始主動與咸豐寵幸的嬪妃們競爭起來。她賄賂宮女太監,指使他們陷害此時聖眷正隆的玫貴人,讓咸豐誤以為玫貴人在慈禧的點心裡下毒。於是,咸豐一怒之下將玫貴人降為常在,再降為宮女。不久,慈禧又用蠱惑罪陷害雲嬪,結果雲嬪被打入冷宮,又氣又急,不久後懸樑喪了芳魂。而麗貴人一直是個聰明的女人,慈禧的所有伎倆在她面前都不管用,咸豐對她的寵幸有增無減,慈禧只好等待時機。
咸豐四年,即公元1854年,麗貴人身懷六甲,咸豐為了保住龍種,讓麗貴人安心養胎,只好遠離了麗貴人的身邊。這讓慈禧等到了難得的機會。一夜不臨幸女人就心神不寧的咸豐急於找到麗貴人的替身,於是,頗具風韻,且善解人意的蘭貴人進入了他的眼簾。《滿清外史》上說慈禧「少而慧黠。」《清稗類鈔》也說慈禧:「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紀》記道:「以己之聰明智慧,遂蒙帝寵。」與手握生殺大權的皇帝相伴,要想獲得寵幸,善於揣摩皇帝的深層思想是必備的能力。那拉氏正具有這一特殊的能力。《十葉野聞》記載了咸豐臨幸那拉氏的情景:「當文宗(咸豐帝)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長恨歌》中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者,彷彿似之。」兩年之後,慈禧從貴人被晉陞為懿嬪,在她獨霸龍床的人生目標上邁進了一大步。
從此,每天晚膳過後,敬事房的太監會端來「膳牌」,牌頭漆成綠色,牌正面書寫后妃姓名及簡單履歷,皇帝對誰中意即翻下誰的綠頭牌。慈禧每晚都會焚香沐浴,精心地梳洗一番,等待皇帝的召幸。自咸豐四年,即公元1854年以後,大多數時候她都不會失望。每當敬事房的太監前來傳話說皇上召幸時,慈禧便脫光身上的衣飾,躺進太監準備好的大氅裡,收拾停當,太監領旨進來,扛著她進入皇帝的寢宮。
太監把慈禧背入咸豐寢宮後,卸去氅衣。慈禧從咸豐的腳端鑽入錦衾中,不免鸞顛鳳倒,雲雨一番。此時,因為咸豐急於獲得子嗣,便把慈禧整夜留侍身邊,枕香臥軟而眠,直到日上三竿才起身上朝處理政務。
為了獨霸龍床,聖眷不衰,慈禧還學習書法繪畫,以取悅咸豐。慈禧天分極高,在圓明園居住時,「因日習書畫以自娛,故後(慈禧)能草書,又能畫蘭竹。」有的史料說她,「書法端腴」,有的史料記載她,「先入宮,夏日單衣,方校書卷。」咸豐帝寄情聲色,懶於國事。有些奏章,就讓慈禧代閱,甚至代批,「時時披覽各省章奏,通曉大事」。《慈禧傳信錄》中說:「時洪楊亂熾,軍書旁午,帝有宵旰勞瘁,以後書法端腴,常命其代筆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後僅司朱而已。」但是,清朝皇帝一般不准後宮參與政事。時間一久,「帝浸厭之」。一旦發現咸豐不滿,慈禧便急流勇退,「後亦斂跡」,馬上蟄伏起來。善觀風色的慈禧,能相機行事,知道進退。
因此,咸豐十分迷戀慈禧,時常召幸。慈禧終於在入宮四年時,即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856年4月27日誕下了皇子。這是咸豐帝惟一的兒子,是為載淳。母以子貴,那拉氏的地位發生了急遽的變化。《清皇室四譜》記道:「六年三月生皇子,是為穆宗(同治帝)。旋詔晉懿妃,十二月行冊封禮。七年十二月晉懿貴妃。」。但由於備受寵幸,且誕育了皇子,她的實際地位已在皇后之上了。就這樣,此時的慈禧不想獨霸龍床也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