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反曹操,這可能跟他少年時的一段經歷有關。
諸葛亮走出茅廬之前,和曹操似乎沒什麼交集,然而,少年時代諸葛亮的命運也曾懸於曹操之手。這還從得從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談起。
那一年,曹操的父親曹嵩為避戰亂,居住在山東琅琊一帶,其實也就是諸葛亮的家鄉。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謙派部下陰平去護送。當時曹家的輜重有一百多輛車,財富外露,引起陰平及其...
玉璧之戰戰鬥經過:西魏軍隊以弱勝強扭轉戰局
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南朝主要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週五個時代。玉壁之戰就是發生在北朝時期東魏和西魏政權之時的戰爭。 據史料記載,東魏兩次打敗西魏,想藉著勝利的有利時機,一舉消滅西魏政權。公元546年,東魏大將高歡率領二十萬大軍向西魏前沿陣地玉壁城挺進,想攻下玉壁後,再直搗長安,一舉消滅西魏。 玉壁城是...
戰功赫赫卻被漠視的十大名將:大都結局都太悲劇
戰功赫赫卻被歷史忽視了的十大名將: 1,陳湯: 要論抗擊匈奴的名將裡誰最冤,那當屬陳湯莫屬,大漢朝反擊匈奴的世紀之戰,實際上是到了陳湯這裡才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戰陣斬匈奴單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華對今日新疆的主權,陳湯的功業自不必說,可是在漢朝朝廷內,卻偏偏落了個功高不賞的淒涼結局,怪只怪陳大將軍太不會來事,只知道埋頭打仗從不知抬頭巴結人,加上陳湯自己確實手腳不...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鐵人軍:中國最後一支重裝步兵
閩南民間有一句俗話———「鐵人都倒」,用來形容某物威力極大,連鐵人都無法抵擋。這句俗語中的鐵人指的就是鄭成功的鐵人軍。當年,鄭成功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建局造械,整頓兵船,尤其重視軍隊的操練。他軍隊中的兵種繁多,鐵人軍就是其中的一種。這支軍隊在鄭成功領導下,抗擊清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立下了汗馬功勞。
1658年,鄭成功為提高陸軍戰鬥力,與眾將商議後決定組建一支特...
揭秘蔣介石最後一次大陸閱兵:國旗升一半掉落
1949年,蔣介石的日子已經就非常不好過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這個時候,蔣介石還在大陸指揮對抗。但等到了1949年12月的時候,蔣介石在大陸的氣數,就真的到了最後了。 從重慶跑到昆明的蔣介石,和全國人一樣,都知道大陸是沒希望了。 昆明人聽說蔣介石來了,非常的緊張。 他們怕共產黨猛攻昆明,到時候自己的命也會因為蔣介石而搭上,街上的商店都不願意開門。 警...
成漢李特的賢內助羅皇后:隨著李特父子創立成漢
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秦雍氐羌起義,關西戰亂頻繁,加之連年災荒饑饉,導致天水、略陽等6郡10餘萬人民,流轉寄食於漢中,旬又流入巴蜀,其中部份流入縣境。流民中有祖籍宕渠(今渠縣)人李特及其弟李庠、李流,史志記載,李特字玄休,宗人,世居巴西。皆勇武仕俠,膽識過人,深受流民擁戴。祖籍縣境丘埡的羅氏女,武藝超群,早年在天水與李特相識而與之結婚,此時也偕同來巴西。 流民滯蜀期...
開國將軍皮定均之怒:見到山區婦女窮得沒有褲子穿
1992年7月27日,余訪皮定均將軍(1914-1976)故居。將軍樓青磚黑瓦,共三層,下層空架,存單車等雜物。樓旁有一排房,三小間,一為警衛居,一為司機居,再為存農具之用。農具間均為將軍生前所用之物:兩個糞桶、兩個畚箕、一條扁擔、四把鋤頭、一個鐵耙、一個竹笆、一個大掃把、一把斧頭、一把錘子,又有鍬、鎬、銑、拉鉤等挖土種菜小農具十餘種。是時,皮定均將軍已作古十六年也。
1955年評銜時,皮定均按...
太康之治維持了多長時間?如何評價太康之治意義
太康盛世是指 晉武帝統一全國,經濟繁榮,在 西晉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 西晉 占田制的實行,使 農民依法佔有了一定的土地,從而調動了 農民辟田開荒,從事生產的熱情。再加上 晉武帝注重招撫流民,興修水利,所以, 西晉初年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短暫的繁榮局面。因為 晉武帝此時的年號叫「太康」,所以史稱「太康之治」。也就是280年至289年,共計十年。 晉朝建立後,曹魏時期...
官渡之戰兵力:曹操在官渡真的「兵不滿萬」嗎?
一、曹操在官渡兵不滿萬的來歷 《三國誌武帝紀》裡面非常明確地記載說: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堆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 而做為這一記載旁證的是《三國誌荀彧傳》:太祖保官渡,紹圍之。太祖軍糧方盡,書與彧,議欲還許以引紹。彧曰:「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梁武帝提出了「和尚吃素」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不搞一概而論。
素食之風,古已有之,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十分盛行。古時吃素,倒不是由於當時經濟落後,沒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時,已經出現了「養、助、益、充」的飲食觀念,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這在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裡就有詳細記載。但主要的原因,還是老莊清靜無為哲學思想的影響。一大批隱逸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