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李蓮英死亡之謎: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李蓮英,說他是「有清以來太監中官品最高、權威最大、財富最多、任職時間最長的權監。」作為一位如此著名的大太監。李蓮英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疑案。人們不知道李蓮英是怎麼發跡,也不知道他到底搜刮了多少錢財,更不知道他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 據說李蓮英原名叫李英泰,是直隸河間府人大城縣臧屯鄉李甲村人。根據李蓮英的墓誌銘記載,他生於道光二...
解密:商鞅離開魏國去秦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在叢林法則時代,歷史往往是在失衡的狀態下發展,一個國家的興起,往往以另外一群國家的削弱為基礎。秦的興起,尤其是商鞅時代的興起,是以削弱誰為基礎呢?
是以削弱魏國為基礎
弔詭的是,商鞅的行政經驗極可能是在魏國獲取的。但商鞅變法,傷害最深的卻是魏國。
商鞅為何傷害魏國?因為當初傷害商鞅最深的,就是魏國。
我們從心理層面來分析分析。
緣起:魏國的冷暴力傷害了...
康乾盛世揭秘:外國人眼中封建王朝最後的黃金時代
一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 英國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清王朝僱傭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
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將軍沒打過敗仗?古代名將盤點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什麼常勝將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勝仗比較多的就很多了,像孫子、吳起、岳飛,正所謂 勝敗乃兵家常事也! 春秋 孫子:一生不敗,帶領越國戰勝楚國,留下《孫子兵法》,最後歸隱山林 戰國 吳起:一生不敗,打了上千場戰,打遍戰國所有的大國家,先後效過衛國,魯國,魏國(最長),楚國。留下《吳子兵法》。最後被殺在楚國 孫臏:圍魏救趙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吧,那個田...
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之路:成為後世漢奸的通用借口
毫無疑問,玄武門之變殺兄篡父,嚴重違背人類基本道德,這是唐太宗抹不去的污點。有些人為偶像辯護,說太宗雖得國不正,但治國有方,締造了異常強盛的大唐帝國,若由李建成繼位,未必能如此出色。且先不論這個「如果」能否成立,就算能,這種說法也是極端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不僅是唐太宗,唐高祖也是先侍奉突厥,借力造反,統一天下後再去剿滅突厥。父子倆都是標準的先做漢奸,再當國父,以卑劣手段坐...
中國古代宮廷奶媽的權力有多大?古代奶媽的地位
為什麼在古代需要奶媽?古代的奶媽是專指那些受雇給別人家奶孩子的婦女,以前皇宮中的奶媽又被稱作乳母、奶婆、奶口、乳媼或嬤嬤等。人之初,必須依賴母乳才能生存。女性乳房的原始含義是哺乳,但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婦女只有在生育之後才會產乳汁。對於舊時宮廷中的奶媽而言,自己生下的嬰兒餓得哇哇直哭,奶水卻必須滿足皇家子女的需求,這與母性本來就是相違背的,但生活所迫,沒有辦法。對皇家的...
江山美人難兩全:唐玄宗如何無奈逼死楊貴妃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驛站特別知名。那就是馬嵬驛,它出名不是因為驛站本身有什麼特別之處,而是因為它和一場著名的悲劇聯繫在了一起。756年,唐玄宗在逃難的過程中在這裡殺死了楊貴妃,史稱馬嵬之變。那麼,馬嵬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狼狽出逃 天寶十五載六月九日,潼關失守了。這消息唐玄宗是怎麼知道的呀?他是根據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又是什麼東西呢?平安火其實就是烽火,在古代是傳遞...
解密:孔子編《春秋》是怎樣為晉文公遮醜的?
公元前636年,春。
晉國公子重耳依靠著秦國的強大兵力,返回到他的祖國,殺死了當時的晉國君主——晉懷公,也就是重耳的親侄兒。從他的手中,一把奪過了權力的寶座。
關於這一段血腥而殘酷的歷史細節,史書上記錄的非常模糊。
我們可以根據《左傳》裡的時間順序,把這一過程做盡可能的復原:
當重耳帶領著秦國的大兵,渡過黃河,攻打晉國的時候,晉懷公也調遣了本國的軍隊,前來抵...
強大的陳友諒為何會敗給朱元璋?陳友諒的悲劇下場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陽黃蓬(今洪湖市黃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 陳友諒本來以打魚為生,過著清貧的日子,後來做了元朝的一個小官,生活好了一些,但他對這份工作並不滿意,不久就投奔了徐壽輝的起義軍,造起反來。 以狠毒著稱的陳友諒很快就從一個小小的文書攀升為軍中的重要將領,成為起義軍的二把手。 掌握了徐壽輝的軍隊後,他充...
史上沒有小龍女:王重陽抗金失敗挖「活死人墓」
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鵰英雄傳》,因其同名改編影視作品的精典而燴炙人口,而其中長春子邱處機也為廣大《射鵰》迷所熟悉。可是要說到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提起「全真七子」,還得先從他們的師傅王重陽說起。《射鵰》把王重陽描繪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華山論劍中技壓群雄,奪取《九陰真經》。王重陽死後,各大高手對其所遺《九陰真經》的爭奪,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那麼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