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徵婚啟事為什麼那麼嚇人?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何許人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我國新型大學教育的開拓者。被毛澤東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紹興山陰人。
1889年,蔡元培娶了第一位夫人王昭。可惜,好景不長,王昭因病離開了人世。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蔡元培回國就任教育總長。他按照西方資本主義的教育制度,對全國教育實行改革。後來,因為不滿袁世凱擅權,辭職去了德國從事研究工作,直到1917年應邀回國,任北京大學校長。
北京大學原是戊戌變法時創設的京師大學堂,清末招收的學生大都是京官,追求陞官發財的風氣很盛。蔡元培到了北大,認真整頓腐敗的校風,成立了各種學會,特別是提倡學術研究自由。主張無論什麼學派,只要言之成理,都讓它自由發展。採取「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
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許王蘭、奚湞、查曉園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
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蔡元培提倡科學與民主的新思想,提倡白話文,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禮數,反對文言文。他還曾多方營救因參加運動被捕的學生。因此,五四時期北大成了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
王昭去世的時候,蔡元培剛滿33歲,在江浙一帶的知識界已經頗有名氣了,來他家裡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蔡元培面對紛至沓來的媒人,磨濃墨、鋪素箋,揮毫寫下了一張徵婚啟事,貼在書房的牆壁上。他提出了五個條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是不纏足的女性;
第二、是識字的;
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
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麼妻子可以改嫁;
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
消息傳開來,媒人們個個退避三舍,認為蔡元培娶老婆的標準太不可思議了。
蔡元培在杭州辦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筆畫,線條秀麗、題字極有功底。他一打聽,作者是江西名士黃爾軒的女兒黃世振,又名仲玉。黃仲玉出身書香門第,不但沒有纏足,而且,識字又精通書畫、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擇偶標準。於是,他請朋友從中撮合。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舉辦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禮。
1920年年底,蔡元培由北京大學派遣去歐洲考察。就在這期間,黃仲玉去世了。
在蔡元培54歲時,時任北大校長的他決定娶老婆,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條件:一、本人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這時一個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進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在上海成立愛國女校時的一名學生,這位學生一直到33歲還沒有結婚,這在當時的中國是難以想像的。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蘇州留園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後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攜子女赴歐洲學習。她把對蔡元培的愛傾注在她的作品 《蔡元培半身像》中。蔡元培則在上面題詩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也就是離周峻50歲生日還差兩天的時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