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中國封建社會被奉為聖人,孔子的弟子後學被稱為賢人,但從今天的觀點來看,孔門聖賢在人倫上並不完美。在閱讀先秦文獻時,我發現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參、孔子的孫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經歷。孔子的原配夫人來自宋國,《孔子家語·本姓解》記載:「孔子年十九,娶於宋之亓官氏。」一年之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對此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孔鯉成人後取字伯魚。孔子與...
揭秘:只做了32天皇帝的張邦昌真的是叛臣嗎?
張邦昌(1081年-1127年),進士出身,徽宗、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金兵圍開封時,他力主議和,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以議和。歸宋後,任河北路割地使。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歸,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二月向張邦昌宣讀冊封文書,三月初一張邦昌前往尚書省,金人警告他,到...
中國史上10位有能力改變歷史卻英年早逝的皇帝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諸多的遺憾,特別是在某些關鍵的歷史時刻,一些舉足輕重的人物的早逝都或多或少改變了一些歷史的走向。歷史不能有如果,所以,我們今天就以遺憾的眼光來看看歷史上這些早逝的帝王們。 1、陳文帝 陳文帝本名陳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陳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7年,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史料上記載陳蒨少沈敏有識量,美...
荀彧並非漢室忠臣?他一生輔佐曹操其實另有所圖?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意欲晉爵魏公,私下徵詢荀彧的意見,然而荀彧給他潑了一瓢冷水,認為「不宜如此」。由此,曹操心懷不平。不久,荀彧 「因疾留壽春,以憂薨」。 《三國誌》中的這段記載,使有關「荀彧之死」的奇葩觀點皆遵循同一理論依據:荀彧是大漢死心塌地絕無二心的頑忠之士。正因如此,曹操才會對其狠下殺心。 沿著這條脈絡窮根問底:「荀彧忠漢」有無理論來源? 似乎有。因為...
誰是唐朝史上能與太宗玄宗並駕齊驅的中興皇帝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後改名。他是順宗長子,大歷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位以後,經憲宗像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
被羅貫中埋沒的魏國開國名將:朱靈五虎將排名第六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全書前期的一個小高潮。在這章中,曹操和劉備這兩個命中勁敵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以「品酒論英雄」這種和平的方式展開了步步驚心的較量。無論是曹操的鋒芒畢露、唯我獨尊的霸氣,還是劉備的韜光養晦、機敏應變,都十足地體現出了他們那種亂世奸雄的特質。尤其是他們對各路英雄的品頭論足,就像是整部三國歷史的微縮預告一樣,那種對人性的洞察、...
西漢一代戰神霍去病:原來是大漢最厲害的帥哥!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戰神級別的人物,不管怎麼擠乾淨藝術加工之後的水分(比如關羽、李廣),霍去病這個人始終是中國戰爭史上毫無爭議的戰神。如果說要評論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不管你的喜好如何, 霍去病一定能夠排進前三名——這小子實在是太厲害了,厲害得你以為他根本就不是地球人。 他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
劉禪老婆是誰:他為何是夫妻生活中最悲慘的皇帝
提起劉禪,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中國皇帝中耽於享樂的代表之一,只不過攤上有個好相父,才多混了幾年。到了老諸死了之後就亡國了,最後還無恥的做了亡國奴,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混帳話來,可是這真的就是事實嗎?隱藏在事實後面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劉禪,劉備之子也,其父以仁德聞名天下,以白衣之身,打下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劉禪即使繼承了劉備的十分之一,也端不會...
先秦君相拋棄人才後果很嚴重:楚國吃盡了張儀苦頭
戰國時期各國軍事爭戰不斷,同時,人才爭奪戰也在不停地打響。但是,有些人才在沒有充分證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樣,不過是一塊璞玉,需要等待著識貨的主兒來發現自己。當然,他們也會把自己當做一件商品一樣,主動推銷或者讓別人推銷。卞和推銷自己,遇到了不識貨的主兒,結果受到了刑罰,楚王也失去了得到珍寶的機會。可是那些真正的人才,他們的價值絕對不比和氏璧差,失去他們的人所...
乾隆皇帝評明朝末代皇帝:悲壯的死真的值得效仿?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政權,崇禎皇帝是這個政權最後一位君主,是他將大明王朝送進了歷史,結束了朱明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 奇怪的是,一個將江山弄丟的亡國之君,在過往三百七十年間很少受到指責。不論是明朝遺老,還是新朝統治者;也不論是新史學,還是舊史學;人們對崇禎帝抱有普遍同情,以為明朝之所以亡國,並不是崇禎的錯。 善良是人的天性。人們對崇禎亡國抱有同情,主要是因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