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演義中出現了許多的武將世家,如隋唐系列中的秦(瓊)門世家、羅(成)門世家、程(咬金)門世家、薛(仁貴)門世家等;兩宋系列中的楊(繼業)門世家、呼延(贊)世家、高(懷德)門世家、曹(彬)門世家、岳(飛)門世家等。這些所謂的世家,除了個別人物,其他嫡系子孫都是評書演義臆猜生造出來的。普通老百姓較少接觸正史,對評書演義喜聞樂見,經久薰聞後遂在腦中根深蒂固,誤將傳奇當歷史,常於瓜棚豆架下說些...
揭秘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百戰百勝卻一敗塗地?
俗話說,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從鴻門宴上項羽的失策,看其失敗。 先說項羽,宴會開始,要殺的人來了,放在自家案板上的肉卻飛了。指揮決策不堅定,聽從項伯勸說,沒有完全執行范增的建議。臨機處置能力弱,讓項莊現場實施刺殺,時機和用人都欠妥。整體安排有漏洞,使劉邦能從宴會中脫身逃走。情報渠道遭破壞,劉邦回去即殺告密的左司馬曹無傷。作為一個要成就霸業的領袖來講,項羽的局限性太明...
揭秘張遼身世之謎:魏國猛將張遼結局怎麼死的?
張遼是呂布之後,最負盛名的魏國猛將之一,在逍遙津,以7000人眾擊敗東吳十萬大軍,而更為奇特的,張遼的原名並不姓張,因為難得的一次軍事行動,大敗而歸,從此隱姓埋名,幾百年後,一代將星張遼出世。 張遼的身世之謎 張遼,字文遠,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很著名的一位猛將,其實倒退五百年,張遼並不是老張家的人,他的祖先叫聶壹,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富商。那為什麼後來姓張了呢,首先需要說...
歷史解密:三國「殺神」關羽究竟在怕些什麼?
導讀:三國時期,關羽初出茅廬,無任何負擔,想當初「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那是何等的手段。不知是否因為名氣而影響了心理,變得不再那麼英勇了,這又是為何呢?俗話說:無知者無畏。這話用到關羽身上稍顯不妥,但名氣大了就會產生心理負擔卻是真的。隨著功成名就,尤其是被授予「五虎上將」榮譽稱號之後,關羽似乎不那麼英勇了。儘管今天要找這個比武,...
胤祥失寵:十三爺愛新覺羅·胤祥為什麼不奪嫡?
在康雍朝蕭牆內那紛繁複雜的政斗漩渦中,有這麼一位讓女人們為之傾倒,男人們也要為他叫一聲「好」的皇子,在父親康熙眼裡他志慮忠純、嫉惡如仇,在皇兄雍正眼裡他公忠體國、才幹卓著,在世人眼裡他文武雙全、俠肝義膽。 他便是粉絲眾多的拚命十三郎,滿清王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的 和碩怡 親王胤祥 。 愛新覺羅·胤祥,康雍帝第十三子,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滿洲正藍旗人,傳言其生母為喀...
文學上的天才政治上的棄兒:建安文學代表人曹植
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個輝煌的黃金時代,它「三曹」鼎立、「七子」雄發,踵接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興起了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詩的主導地位,形成了遒勁陽剛、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被後人尊為典範,對後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建安文學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陳琳、徐干、阮瑀、劉楨)為代表的耀若星辰的人物中,有這樣一位驚才絕...
二十來歲的宋太祖趙匡胤為何會成為軍中神話?
作為一位將軍,作為一個帝王,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勇武,更多的是敵我雙方的瞭解,對戰爭趨勢的判斷。在趙匡胤的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選擇,其實還並不是高平之戰,而在更早。25歲之時,郭威即位,趙匡胤憑借自己的努力和父親的庇護,成為禁軍的一名軍官。而這時的柴榮,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但朝中多有大臣不從。中國自古以來,皇帝繼承從未有過傳給內侄,雖然此時郭威二子以喪,但女婿張永德...
劉淵一個匈奴人為何稱漢皇帝?自稱是漢室子孫
匈奴大單于劉淵為什麼姓劉?西晉末年,一場宗室之間自相殘殺的「八王之亂」,使日益腐朽的司馬氏政權江河日下,對國內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減。早就蠢蠢欲動的匈奴人劉淵借中原板蕩之機,在西晉北部版圖上獨立門戶,建漢稱帝,攻城掠地,由此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劉淵,生年不詳,祖父為南匈奴單于於扶羅,父親為匈奴左賢王劉豹,母親為匈奴呼延氏,是個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記載,匈...
歷史上最出名的武狀元竟是他:千古名將郭子儀!
科舉制選狀元肇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科舉制度初期僅考文章經術,考武藝始於武則天時。《新唐書·選舉制》:「武舉,蓋其起於武後之時,長安二年...
清朝最窩囊的「太上皇」:光緒帝生父醇親王奕譞
如果我們要從歷史上尋找出一些實例,來展示帝王家族的真實形態的話,那麼,晚清時期貴為光緒父親的醇親王奕譞也許有一定的典型性。這個典型並沒有體現帝王家族的豪奢與權威,而是體現了權力的強大—這個皇帝父親一生都在躲避權力的蹂躪,最終他似乎勝利了。但死後,無所不在的權力仍然沒有放過他。 一聲霹靂,兒子成皇帝 醇親王奕譞(1840-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那個同光年間以辦理洋務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