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 陽光歷史

 



止戈為武的意思是什麼?成語止戈為武的典故

 止戈為武的意思是什麼?成語止戈為武的典故
  【名稱】止戈為武  【發音】zhǐ gē wei wǔ  【解釋】戈:古代的一種兵器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莊王最早提出這一著名的論點。書中記載:潘黨曰:「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莊王回答:「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潘黨(楚國大夫)認為楚莊王戰勝了敵國,應該讓敵人的後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國的威風。而楚莊王告訴潘黨:「武」字是由「止」和「戈...



鐵杵磨成針出自哪裡?鐵杵磨成針的主人公是誰

 鐵杵磨成針出自哪裡?鐵杵磨成針的主人公是誰
  導讀:鐵杵磨針(tiěchǔmozhēn)是一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麼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義詞,可做謂語、賓語、定語、狀語。那麼鐵杵磨成針這句話出自哪裡?主人公是誰?  鐵杵磨針出處: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



成語三更半夜的來歷:三更和半夜源於兩個人

 成語三更半夜的來歷:三更和半夜源於兩個人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詞,是夜已經很深了或者時間已經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詞卻是源於兩個人,一個是「陳三更」陳象輿,一個是「董半夜」董儼。他倆都是宋太宗時的大名人。  《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這裡是說,宋太宗時期,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趙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離,常常相聚在...



鷸蚌相爭的意思:成語鷸蚌相爭的典故是什麼?

 鷸蚌相爭的意思:成語鷸蚌相爭的典故是什麼?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



不學無術是什麼意思?不學無術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不學無術是什麼意思?不學無術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不學無術最早出自於班固《漢書·霍光傳》:「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亡音無。學,五經之學。術音述,古籍多通假,術即述,說的是霍光沒有經學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處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意思是說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多用來比喻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學:學問  術:技能  近義詞:目不識丁、胸無點墨、不通文墨、不學無知...



糟糠之妻是什麼意思?糟糠之妻的主人公是誰

 糟糠之妻是什麼意思?糟糠之妻的主人公是誰
  指共過患難的妻子。糟糠: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將妻子稱為「糟糠」出自《後漢書·宋弘傳》裡記載的一個典故:「(光武帝)謂弘曰: 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弘曰: 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東漢初年大司空宋弘,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皇上直言敢諫。曾先後為漢室推薦和選拔賢能之士三十多人,有的官至相位。光武帝劉秀對他甚為信任和器重,封他為宣平侯。...



舉世聞名的主人公是誰?舉世聞名的故事和意思

 舉世聞名的主人公是誰?舉世聞名的故事和意思
  舉:全。舉世:全世界。聞:知道。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故事源自戰國王逸少。  成語出處和典故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卷七·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  故事介紹  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惟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蕭子雲每歎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王褒地胄清華,才...



紅葉題詩的典故:紅葉題詩背後的浪漫愛情故事

 紅葉題詩的典故:紅葉題詩背後的浪漫愛情故事
  「紅葉題詩」典故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儼。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處封晉王。十二歲時受宦官劉行深、韓文約擁立。即位後專務遊戲,稱宦官田令孜 為「阿父」。乾符元年(874年),關東旱饑,州縣繼續催征勒索,爆發王仙芝、黃巢起義。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攻入長安,逃亡成都,黃巢起義失敗後,他於中和五年(885年)還京師。數月,即再奔鳳翔,旋又走興元(今陝西漢中東)後又...



成語乘風破浪的主人公是誰?乘風破浪是什麼意思

 成語乘風破浪的主人公是誰?乘風破浪是什麼意思
  乘風破浪出處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乘風破浪解釋  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乘風破浪的典故  南北朝時,有位年青人名叫宗愨,字元干。他自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刀弄槍,練拳習武,年紀不大,卻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結婚的日子,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成語不自量力的主人公是誰?不自量力是什麼意思

 成語不自量力的主人公是誰?不自量力是什麼意思
  不自量力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淳於髡)至於齊,畢報。王曰:『何見於荊?』對曰:『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不自量力釋義  不能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不自量力的典故  孟嘗君田文是齊國貴族,薛邑(今山東滕縣東南)是齊王給他的封地。有一次,薛邑遭到楚國強大軍隊的進攻。  孟嘗君一面組織力量抵禦楚軍,一面企望齊宣王能派兵來援救。正在這時,門官進來稟告.齊大夫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