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成語大詞典中,「不三不四」的解釋是「形容不正派,不像樣子」可是,中國的數字不只三和四,十個數字中為啥偏偏說「不三不四」而不說「不一不二」或「不五不六」、 「不七不八」呢? 史料記載,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的概念,還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徵,所以稱宇宙中有三才: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三皇:伏羲、神農、黃帝;還有夏禹、商...
成語官官相護的含義 官官相護的出處是哪裡?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好也,你兩個官官相為我死也!」 成語典故 從前,曹州地方有一個名叫於朝東的人,他曾經得罪了強盜,所以強盜一直想藉機報復。 果真一天,強盜將他們偷來的贓物藏進了於家的雜屋中,卻被追趕強盜的曹州的官吏發現,不容分說就把於家三人押進囚車活活折磨而死。 不久,有人勸於朝東的女婿去告狀。這女婿是個秀才,懂得這官場上的腐敗,便說:「這...
魯難未已的歷史典故 魯難未已的意思是什麼
【注音 qing fubu sǐ, lǔ nan wei yǐ 【出處】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閔公元年》 【例子】: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戰犯不除,國無寧日。這個道理,難道現在還不明白麼?(毛澤東《南京政府向何處去?》) 【用法】:作賓語、分句;用於壞人 【意思】: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不得安寧。 典故 《左傳·閔公元年》 冬,齊仲...
成語三更半夜的來歷:三更和半夜源於兩個人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詞,是夜已經很深了或者時間已經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詞卻是源於兩個人,一個是「陳三更」陳象輿,一個是「董半夜」董儼。他倆都是宋太宗時的大名人。 《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這裡是說,宋太宗時期,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趙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離,常常相聚在...
沆瀣一氣是什麼意思?沆瀣一氣的典故簡介
【成語】: 沆瀣一氣 【拼音】: hang xie yī qi 【沆瀣一氣的意思】: 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沆瀣一氣的典故】: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
舉案齊眉的典故及出處 舉案齊眉是什麼意思?
舉案齊眉,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出自《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成語出處《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古文】: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並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肥丑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
成語故事高枕無憂 高枕無憂的故事出自哪裡?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在家裡養了三千個客人,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嘗君的朋友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到孟嘗君家,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沒什麼專長耶!」...
露馬腳的典故 露馬腳說的是哪位夫人?
露馬腳 ( lou mǎ jiǎo ) 「露馬腳」的意思是顯出破綻、暴露真相。這個詞源於一個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民間有馬皇后露大腳的傳聞,以致演化為「露馬腳」一語。另據最早的史料記載,「露馬腳」一詞在唐代已有出現,本為古代一種遊戲。在節日慶典之時,將描繪好的麟麒皮,裝飾於驢或馬身上,藉以喜慶助興。但馬腳或驢腳難以包裝掩飾,耍弄起來,難免露出馬腳或驢腳來,借指弄虛作假,「露馬腳」一...
成語鹿死誰手的主人公是誰?鹿死誰手的故事簡介
鹿死誰手出處 《晉書脫 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鹿死誰手的意思 鹿,原比喻政權,後來也比喻爭逐的對 象。「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不知政權落在誰 的手裡。現在也指不知誰取得最後勝利。 鹿死誰手的故事 石勒(274——333),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字 世龍,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二十多歲時被晉 官掠賣為奴隸,到山東,與汲桑等人聚眾起兵。 後來,石勒...
成語困獸猶斗的主人公是誰 困獸猶斗的意思是什麼
困獸猶鬥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困獸猶斗釋義 比喻陷於絕境的失敗者,不會束手待斃,還要竭力掙扎。 困獸猶斗典故 公元前597年夏,晉國起兵援救遭受楚軍進攻的鄭國。當晉兵趕到黃河岸邊時,鄭國已戰敗並投降了楚軍。 面對新的形勢,晉中軍主帥荀林父、上軍主帥士會都主張退兵。可是中軍副帥先穀反對,他宣稱:「晉國所以成為諸侯的盟主,靠的是軍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