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的主人公是誰?明朝有個文人叫梅之渙。有一回,他到採石磯(現在安徽當塗)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墓地去遊覽,只見四周的牆壁上,塗塗抹抹全是遊人寫的詩,這些詩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筆來寫了一首: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詩人。關於他的死,有種種神話般的傳說。有的說李白晚年遊覽洞庭、岳陽和金陵(現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
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誰?
導讀:公元前203年12月,韓信把兵馬屯在垓(gāi,今安徽靈璧東南)下,佈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個適當的地方,把他圍困起來。韓信故意拿話去激霸王,讓他氣得鼻孔噴火,頭頂冒煙才好。他編了四句話,叫士兵衝著楚營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霸王率領十萬大軍一直衝到垓下,沒碰著韓信,一看四面全是漢兵,楚軍進入了重圍。霸王帶領人馬只管向前衝...
賣國求榮是什麼意思?賣國求榮的典故簡介
【成語】: 賣國求榮 【拼音】: mai guo qiu rong 賣國求榮是什麼意思? 【解釋】: 勾結投靠敵人,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富貴。 【出處】: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六:「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於梁,當不次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 【近義詞】: 裡通外國、媚外求榮 【反義詞】: 憂國忘家、為國...
成語數典忘祖的主人公是誰?數典忘祖的典故故事
數典忘祖的主人公是誰 數典忘祖是什麼意思 數典忘祖出處 《左傳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數典忘祖釋義 典,古代文化典籍,也指古代的禮制和歷史。「數典忘祖」,比喻忘本,或對本國歷史無知。 數典忘祖典故 晉國大夫籍談,出身於一個世代掌管文物典籍的貴族家庭。「籍」這個姓氏,就是由他們世襲的職務得名的。可是到籍談這個時候,他已不大管理文物...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誰?成語煮豆燃萁的故事簡介
導讀:煮豆燃萁,是一個成語,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詩》。曹丕即位後,忌曹植之才,曹植從一個養尊處優的貴公子,變成了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作不成就將行以大法(處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詩》。曹丕聽後,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終沒加害曹植。後人由此讚美...
不學無術是什麼意思?不學無術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不學無術最早出自於班固《漢書·霍光傳》:「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亡音無。學,五經之學。術音述,古籍多通假,術即述,說的是霍光沒有經學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處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意思是說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多用來比喻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學:學問 術:技能 近義詞:目不識丁、胸無點墨、不通文墨、不學無知...
凌波微步什麼意思?“凌波微步”的典故
凌波微步什麼意思? 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出處】凌波微步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典故】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鬱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云:「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 後人遂以「凌波微步」...
望梅止渴的典故 成語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誰?
望梅止渴典故: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乾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著了火...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成語二桃殺三士講了什麼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居功自傲,蠻不講理,相國晏嬰擔心他們會鬧事而影響國家安危,建議齊景公賜兩個桃子讓他們三人論功而食,結果他們有勇無謀,因爭吃桃子紛紛自殺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詳細: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
成語故事洛陽紙貴 洛陽紙貴並不是說紙價昂貴
洛陽紙貴的故事:洛陽紙貴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洛陽紙貴的意思,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洛陽紙貴」,拿「紙」說事,其意義,卻與「紙」無關。 這樣看來,前不久,有關電視新聞中把某地的宣紙生產,因原料不多,反以稀為貴而使價格提高、收入增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