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達滴血認親准不准:滴血認親說法有幾分靠譜?
關於古代「滴血認親」的科學性,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關於滴血認親的科學性,就是沒有科學性。」
可是古籍記載的事例的確與姬十三的結論衝突。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講了一個故事:山西有人把資產托付給弟弟後,外出經商,並娶妻生子。十多年後此人帶著兒子回家,弟弟擔心哥哥索還祖產,就誣蔑哥哥兒子是抱養的,不能繼承祖產。吵到了官府,縣長圖省事用滴血驗子,父子的血合在了一起,於是抽了弟弟一頓鞭子。弟弟不信,回家和自己兒子玩兒滴血,竟然不合!於是回復縣長說:滴血不能證明血脈!鄰人看不下去了,舉報說:「縣長你知道為神馬他們父子倆血合不在一起嗎?是因為啊,孩子是隔壁老王的!」於是弟弟的孩子和老王滴血驗親,合上了……滴血沒驗出親,驗出頂綠帽子。
血與血相溶只是「滴血認親」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活人之間的鑒定。
中國另有一種血緣鑒定法叫「滴骨認親」,即活人與死人之間的關係鑒定。手法是把死人墳摳開取骨,再將活人的血滴在上面,能滲透進骨頭裡的,兩者是親人,不然就不是。「滴骨法」在民間故事裡經常出現。傳說孟姜女哭倒長城,哭出一堆白骨後,就是用這個手法找出丈夫萬喜良的骨骸。故事寫得很機智,但有bug。按照滴骨法試驗準則,必須是親人的血才能滲入骨頭裡,孟姜女的血不可能滲進丈夫的骨頭裡,除非倆人是特別近的近親……若如此,劇情不只是滴血,簡直狗血了。
「滴血認親」出現的時間不太清楚。孟姜女「滴骨法」出現的時間,根據史料記載最遲不超過南北朝。《梁書·列傳第四十九》講了一個「滴骨認親」的故事,比孟姜女的更狗血:南梁豫章王蕭綜的媽媽吳淑媛,最初是前朝齊東昏侯蕭寶卷的妃子。齊國被滅後,吳淑媛被梁武帝收編了,七個月後生下蕭綜。大伙都懷疑蕭綜是東昏侯的種子,在梁武帝這裡下載完成的。蕭綜自己也懷疑。他聽說民間有種「滴骨認親」的辦法可以驗明身份,於是,「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骨,瀝臂血試之」。摳開了東昏侯的墳,刨出屍骨將自己的血滴在屍骨上,血,刷一下滲進了屍骨裡。
完成了「坑爹」程序後開始「坑仔」。本著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蕭綜又設計了對照組驗證試驗。他將自己兩個月大的兒子殺死,再將自己的血滴在兒子的屍骨上——他家人的骨頭幾乎就是護舒寶,見血就收。血,刷一下滲進了屍骨裡。人類史上最崩潰、血腥、變態的親子鑒定就這樣誕生了。
滴血認親當然是扯淡,但在古代認知的局限性和科學手段缺乏的條件下,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就繼續扯,扯到宋朝,「滴骨法」被收進了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裡;到清朝,竟成了正規的刑偵手段。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政府拿獲「天地會」組織的二號人物行義和尚。行義招供說天地會一號人物叫萬和尚,這是個花花和尚,因為他不但是行義的上級,也是行義的親爹。政府高度重視這個反清組織的首腦,於是下令徹查。此時萬和尚已死,「本人已死,問事燒紙」,這是糊弄不了乾隆的,死要見屍。根據行義和尚提供的地址,在福建漳浦仙峰巖挖出了萬和尚的骨灰。確定身份的手法就是用滴骨法,試驗結果:「令行義滴血驗試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