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隋煬帝與蕭後合葬墓:蕭皇后身高約1.5米 | 陽光歷史

 

A-A+

揚州隋煬帝與蕭後合葬墓:蕭皇后身高約1.5米

2017年01月11日 古墓探秘, 文史百科, 皇帝的女人們 暫無評論 閱讀 690 次

  牙齒和3D技術確定隋煬帝墓主身份

  揚州兩古墓為隋煬帝蕭後合葬墓;出土蹀躞金玉帶等最高等級文物;另一省級文保「隋煬帝陵」系誤判

  據新華社電記者16日下午在江蘇揚州召開的隋煬帝墓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佈會獲悉,此前在該市發現的疑似隋煬帝陵經過考古發掘論證,確認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埋葬之地。墓葬中不僅出土大量隨葬品,還發現了兩顆男性牙齒和女性人骨遺骸。

  今年3月,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一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墓誌清楚寫著「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考古專家推測,該墓誌表明墓主為隋煬帝楊廣。但該市已有一處公佈為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是由清嘉慶年間大學士阮元經考證並出資修復的。

  隋煬帝僅餘兩顆牙齒

  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組織召開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成果論證會,中國考古界權威專家黃景略、徐光翼、王巍等10餘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據介紹,截至目前,聯合考古隊完成勘探面積109000平方米。其中一號墓為方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墓室用磚與隋代江都宮城用磚一致。


  除墓誌外,墓中還出土了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100餘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四件銅鋪首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厘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墓內兩顆牙齒鑒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根據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十三環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騎馬俑等高規格隨葬品,結合文獻的記載,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

  蕭皇后遺骸約1.5米

  二號墓為腰鼓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出土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餘件(套)。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質地瑩潤;銅器有編鐘、編磬、銅燈、銅豆等,成套的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填補了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鑒定為大約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鑒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是隋煬帝蕭後。

  據悉,墓葬所在區域至今尚未發現陵園遺跡,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

  釋疑

  考古專家為何稱作「墓」而非「陵」?隨著真墓現身而被稱作「偽陵」又將如何自處?

  為何墓葬如此寒酸?

  亡國之君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

  一般來說,皇帝死後下葬的陵寢被稱作「帝陵」。此次專家卻罕見地使用了「帝墓」這個稱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說:「最重要的原因是,隋煬帝在下葬的時候身份已不是帝王,政治上失去了皇帝的地位。儘管唐朝在下葬時仍然按照帝王的規制,出土的隨葬品跟大明宮也是一樣的規格,但嚴格意義上,仍然只能稱作帝墓而不是帝陵。」

  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這位生前據稱好大喜功的帝王,死後所安葬的主墓室僅有6米多長,8米多寬,僅從規模上看確實十分寒酸。

  考古專家分析,這種「寒酸感」與其死因和多次遷移有關。畢竟從公元618年被宇文化及縊死後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直到公元648年才最終與病死的蕭後合葬。但從考古意義上來說,其發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

影視劇中的蕭皇后

  「偽陵」何去何從?

  也是重要歷史遺存,繼續予以保護

  在西湖鎮考古發現之前,揚州已經有一座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是清代嘉慶年間的大學士阮元捐建。

  一位考古專家表示,阮元所採用的考證方法與現代考古技術顯然不可比,他只是考察了地形地貌,結合當地的傳說,就認定那裡是隋煬帝陵。現代的考古發掘是重實證的,顯然後者的結論更加科學。此前一些考古專家也曾對槐泗鎮槐二村的隋煬帝陵持懷疑態度,並一直在探尋隋煬帝葬身的確切地點。

  既然真墓已無疑義,那麼「偽陵」是否將面臨著「摘牌」的命運?

  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表示,並不會因此全盤否定阮元的考證,而且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上來看,阮元所考證和修繕的隋煬帝陵也是重要的歷史遺存,還會繼續予以保護。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