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陵墓陪葬品有哪些?
慈禧原本是咸豐帝的貴妃,因為生育了同治皇帝,母因子貴而被尊為太后。按照清朝的祖制,即使貴為皇后或者太后也不能享有單獨的陵墓,而是要和皇帝合葬在一起。但是,這個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的女人,在自己的後事安排上,更不會把祖制當作一回事。
咸豐帝去世的時候,咸豐的定陵尚未建成,直到同治五年才完工。按清制,清廷為咸豐的兩位皇后慈安、慈禧共建了一座陵,二人的棺槨並排奉安。這時,慈安和慈禧已經貴為皇太后,慈安太后對陵墓沒有意見,慈禧卻很生氣,先是提出修建雙妃園寢,不久,又提出二人一人建一陵。同治12年清明節,18歲的同治皇帝按照慈禧的旨意,選定定陵附近的菩陀山,將菩陀山改為菩陀峪,正是定為慈禧的萬年吉地,並於當年8月同時動工。6年之後,慈禧陵墓建成,耗銀超過500多萬兩。
本來寢陵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但慈禧一味的對陵墓改建擴建。慈禧命親信慶親王和兵部尚書榮祿為承辦大臣,陵內建築極其奢華,工程浩大,所需款項均由清廷直接撥款,費用一直對外保密,至今仍是一個謎。慈禧的陵墓共修建了13年,碰巧的是,陵墓完工後四天,慈禧就去世了。
慈禧隨葬的珍寶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監李連英曾親自參加了慈禧棺中葬寶的儀式,在李蓮英和他侄子所著的《愛月軒筆記》中,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慈禧棺內,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鑲有大小珍珠12000餘粒、寶石85塊、白玉200餘塊。錦褥之上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絲褥上鋪珍珠2400粒。
慈禧屍身上蓋有一條織金陀羅尼經被,被子用明黃緞捻金織成,織有陀羅尼經文25000字,經被上還綴有800餘粒大大小小的珍珠。
入殮時,慈禧頭戴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鳳冠上一顆重達4兩珍珠,大小如同雞蛋差不多;慈禧口內還含一粒夜明珠,據傳,此夜明珠在夜間能在百步之內照見人的頭髮;慈禧脖頸上有朝珠3掛,兩掛是珍珠所制,一掛是紅寶石所製;慈禧全身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玉蓮花一枝。
慈禧身旁還陪葬著金、玉佛像,以及各種寶玉石、珊瑚等。據說,當寶物殮葬完畢後,送葬的人發現棺內還有孔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
慈禧棺內最珍貴的陪葬品是什麼呢?
據傳聞,是用白玉雕成、號稱可以「煙雲流動」的九玲瓏寶塔。慈禧棺內還有4個翡翠西瓜,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兩個白皮黃籽粉瓤,僅這幾個翡翠西瓜,價值就達600萬兩白銀。
清東陵埋葬了數位皇帝和皇后,慈禧的陵寢是整個建築群中最精美的一座。後人用金絕、木絕、石絕「三絕」來形容。
首先是「金絕」 據《清史》記載,慈禧陵墓僅三大殿所用的金葉就達4592兩以上,殿內外彩繪2400多條金龍,64根柱上都纏繞著半立體銅鎏金盤龍,牆壁上的五蝠捧壽、萬字不到頭圖案等也全都篩掃黃金。
其次是「木絕」 慈禧陵墓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黃花梨木製成。這種木料質地堅硬、紋理細密,現在已瀕臨絕種,其價值稱得上是寸木寸金。慈禧的棺槨是用更為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
還有是「石絕」 慈禧陵寢的石料一律採用上好的漢白玉,石雕圖案堪稱絕中之絕。隆恩殿的漢白玉石欄板上,都用浮雕技法刻成前飛「鳳」、後追「龍」圖案。76根望柱柱頭全部雕刻著翔鳳,鳳的下面是雕在柱身裡、外側的兩條龍,形成獨一無二的「一鳳壓兩龍」造型,寓意著慈禧生前的無上權力。陵墓殿前的鳳龍丹陛石雕刻更是石雕中的珍品。
慈禧死後一年,於1909年11月15日葬入地宮。一棺的奇珍異寶,自然引起了不法之徒的歹心。僅僅過了20年,軍閥孫殿英便將慈禧墓洗劫一空。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慈禧陵,劈棺揚屍,掠走了全部珍寶。後來溥儀派人進行了重殮,現在仍保留著重殮時的原狀。
1979年2月,清東陵管理所正式開放。推開兩道石門,從石棺床上見到一具完整的內棺棺木,而破碎的外槨被扔在一旁。1984年,內棺被專家打開,確認一個上身包裹黃綢、下體褲子上繡滿「壽」字、右腳穿白綾襪、左腳赤裸的完整屍骨,就是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