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魏晉南北朝十大美男是誰?美男如玉的傳奇年代
魏晉南北朝,始於東漢建安年代,迄於隋統一,歷時約四百年。這個時期全國長期分裂,政權更迭頻繁,社會混亂。然而就在這時局動盪不安的時期,同時又是花樣美男輩出的年代。這個時期的男士有著三大愛好。第一是剃鬚,在魏晉南北朝以前,美男大多有著長鬍子,三國時的關雲長就是個美髯公。第二個愛好是敷粉薰香,就相當於現在的化妝抹香水。曹丕有一次薰香太過分了,連他的坐騎也受不了,照著他的膝蓋就咬了一口。第三個是那時的男子多有著陰柔的審美觀,魏國丞相何晏每天下班以後,喜歡穿上女人的衣服,追求嬌柔和嫵媚。在眾多美男中,最為出彩,俊美異常的有以下幾位:
1、擲果盈車——潘岳(247~300)
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聽!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潘岳年輕時,拿著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姑娘們爭相向他丟水果,每每滿載而歸。常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皮膚更好,形成良性循環。MM們愈發狂熱,乾脆手牽手將他圍起來,看個夠。可惜照相術還沒有發明,否則檀奴出本寫真集一定很賺。有個人也學著潘岳的樣子郊遊,不幸他長得很醜,被人家吐唾沫。男性版的東施效顰!那是著名醜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遊,結果回來的時候,潘安車上的水果夠開水果店了,左思車上的爛磚破瓦頭連蓋間房子都有贏餘。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繡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興趣來了,下鄉耕田作秀,大伙紛紛寫馬屁文章頌揚其事。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那個死。立馬趕出朝廷。賦閒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為「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只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髮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后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癡。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eu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塌糊塗,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不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緻,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很憂鬱的一個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餘歲定婚,對髮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時候,幸與不幸,很難說),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當年洛陽城外的那些熱情奔放的姑娘們想必都為人母了,有為青蔥歲月的熱情流一把淚的嗎?
2、看殺——衛玠(285~312)
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街上,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八王之亂的前期,衛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馬瑋的屠戮。幸好衛玠跟他的兄弟因病住在醫生家,保了小命。過兩天楚王瑋就垮台,衛家平了反。小小年紀就經歷了骨肉分離,陰陽永別的悲劇,使衛玠對世界有了個清醒冷靜的認識。八王之亂把西晉政權鬧得一塌糊塗,胡人勢力進入中原。天下大亂,衛玠費盡口舌說動母親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後來死在匈奴人手上。一家子跑到江夏,妻樂氏經不住旅途疲憊,死去。征南將軍山簡趕快來搶這個鑽石王老五,把愛女嫁給他。衛玠又往東行,來到了大將軍王敦鎮守的豫章。王敦見他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很是器重。眼見王敦殺戮同族兄弟,衛玠感覺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亂,不可依附。於是奔投東晉都城建業。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這麼一累,居然把美男子給累死了。這個典故就是「看殺衛玠」。所以我們fans追星的時候都該斯文一點,小心把偶像給看死了。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麼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裡反反覆覆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後一串,倒是好適合作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
關於衛玠的美,《晉書》裡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爹媽怕他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限制兒子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得對著進不去的BBS唉聲歎氣。一千多年前,衛玠也發出過同樣的歎息。當時風氣,最盛行,手裡拿個麈尾,模樣悠雅地清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莊之道,後來是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衛玠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聽眾個個驚歎。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準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偶以前以為現今是不會有MM選衛玠這號當丈夫的,作個初戀情人還差不多。後來在電視裡看了花澤類,同樣的體不勝衣,同樣冷漠而理智。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餘的。
3、鳳皇止阿房——慕容沖(358~386)
名字咋一看像武林高手,他的武功有多高偶不知道,殺人如麻卻是事情。這個小字鳳皇的美少年是前燕開國皇帝慕容雋的幼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傾國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幾年生命,製造的轟動效應把北國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不出名,他也跟著被塵封。偶很長時間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國跟五代十國,後來才知道五胡十六國跟東晉處同一時期,一個在北,一個在南。這時候中國就是南北分治了,不明白為什麼書上的南北朝是從東晉滅亡才開始算的。
話歸正題,前燕傳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併。作為戰利品,十二歲的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長安的禁宮,一對漂亮寶貝陪秦王苻堅風流快活。誰說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沖多倒霉!後來苻堅因為影響不好,把慕容沖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守。十幾年後,淝水之戰,苻堅大敗。慕容沖結集鮮卑人,趁亂而起,馬踏關中,揮刀雪恥。幾個兄長相繼死後,他在阿房城繼位,做了燕國皇帝。可巧此處長滿了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綠影婆娑的阿房真引來了個火鳳皇。於是歌謠傳曰:「鳳皇鳳皇止阿房」。桐竹紛披,玉面羅剎橫刀躍馬,真是花間喝道的場面!苻堅守不住長安,出逃,死在另一個叛臣羌族人姚萇手裡。強大的前秦毀於一旦。攻陷長安後慕容沖唆使部下搶遍全城,活脫脫一個強盜頭子。鮮卑人在長安拿夠了,撐足了,打著飽嗝,泛起了鄉愁,都嚷著要回家。東北華北的燕國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勢力範圍。慕容沖現在騎虎難下,一旦東歸,皇位必然受到威脅。他跟手下將領產生了意見分歧,被殺。過過皇帝的癮,死了也值。曇花一現,瞬間的絢爛,瞬間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首。這句話講多了也俗,常聽人抱怨韓國電視劇,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結尾害死豬腳,生拼硬湊悲劇美。慕容衝上輩子就沒修好,又不肯老實安分修下輩子,悲劇豬腳當得渾然天成,不會有人罵編劇吧?數載孌童生涯,一朝鐵血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曲折經歷形成了性格的極端:外表陰柔,內心狂野,堅毅,為人狡猾且狠毒。
金庸幾次演講時都提到兩晉十六國南北朝,他塑造人物時肯定受過這段史實的影響。令狐沖的放浪不羈明顯源於魏晉風度,慕容復搞的復國運動其一串祖宗都搞過:慕容垂,慕容鳳,慕容農,慕容泓,慕容沖,慕容盛(被這麼些差不多的名字搞昏了頭吧!),到隋朝末年,慕容鮮卑在青海的另一支,土谷渾的可汗伏允又一回成功復國。這是最後的輝煌了。唐高宗時青海為吐蕃侵佔。公元670年,末代可汗諾曷缽企圖依靠唐軍打跑吐蕃人。慕容氏復國的最後一擊隨著十萬唐軍屍骨終喪沒在青海大非川。一直到上個世紀,金庸讓這種復國精神在小說人物慕容復心裡又復活了。慕容家的傳統除了會打仗,愛復國外,還有個特點就是外形好。出現慕容沖這麼個集大成者,並非偶然。
有趣的是燕國皇室選繼承人時,臉蛋漂不漂亮也是重要標準。晉朝「以貌取人」的風雅被慕容鮮卑發揚光大。二鬼子學鬼子那套往往比鬼子來得更猛!繁殖的結果是代代英俊騎士,個個欣長矯健。可最終燕國就是被一幫繡花枕頭給玩完的。
4、側帽風流——獨孤信(502~557)
獨孤信,出生在一個小鮮卑部落的酋長之家,原名獨孤如願。說到這個人,偶不得不提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著名的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將都城從平城(山西大同)南遷到了洛陽。此後北方的六個軍事重鎮變得不重要了。從前鎮守六鎮的全是貴族子弟,現在新添的儘是些流放犯。少爺兵們眼見工資獎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後落得跟流放的一個待遇,能不惱火嗎!大呼造反有理,六鎮相繼叛亂。千萬別小看了這場起義,北齊高氏,北周宇文氏,統一中國的隋朝楊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鎮烽火中打出頭的。大帥哥獨孤如願也是這般登場的。在起義第一輪,獨孤如願站在朝廷這邊,跟著親政府的賀拔氏父子殺死了起義將領衛可孤,出了點小名氣。起義第二輪中,不知怎麼地進了葛榮領導的反政府武裝。後來葛榮失敗,獨孤如願跟著大夥一起被權臣爾朱榮收編。別抱怨他老是換主子,打來打去的那些將軍們全不是好東西,小兵用不著講什麼主義,誰給飯吃就跟誰,人人如此。從後來的發展可看出獨孤如願不但無反骨,反而是個很講義氣的人。爾朱榮見小伙子精於騎射,一表人才,提拔他當別將。人長得醒目就是好,同樣從葛榮那裡投奔爾朱榮的高歡,因為形容憔悴,不起眼,只能充帳下隨卒一名。高歡一世梟雄,當年卻吃過以貌取人的虧。這時候獨孤如願才二十來歲,軍中稱之「獨孤郎」,講究修飾打扮,又喜歡耍帥,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我們讀的小說演義裡,打仗都是單挑,其實,實戰中單挑極為罕見。這一回是個特例。還是帥哥出陣,又有軍事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呵呵,可惜沒有錄像。
獨孤如願戰場得意,一路陞遷。政壇風雲變幻,爾朱氏滅門,新一代權臣高歡崛起。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賀拔氏合夥除掉高歡。眼看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高歡搞個反間計,挑唆了個笨蛋害死賀拔岳。賀拔氏忙派獨孤如願去接管賀拔岳的軍隊。獨孤如願走到關中,發現那些兵士們已經給自己找好了個統帥,一看居然是小時候一塊玩的黑獺。老相識,一切都好說,獨孤如願便又回洛陽去了。黑獺,大名宇文泰,管了幾個兵,野心倏——一下子衝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認後便在關中盤踞下來,不聽高歡指手畫腳。
北魏皇帝對高歡忍無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獨孤如願一聽到消息,老爹老媽老婆孩子全顧不上了,單騎追隨而去。是因為對老東家賀拔氏遭遇感到不平,還是出於跟黑獺的義氣,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嗎?以至於拋家棄子,從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別。兒子獨孤羅被高氏投入監獄,一關二十幾年,終於一天重見天日,因為西邊的父親死了。
留?走?一個政治賭局。每個人都要從「高歡」和「宇文泰」之間選一個投注。就當時來說,高歡無論哪方面都是佔優勢的,西遷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就是賀拔氏的當家賀拔勝也是騎牆態度。用事後諸葛亮的眼睛來看,獨孤如願投得多麼正確!在宇文泰扶持起來的西魏基礎上,發展出北周,隋,跟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唐。隋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女婿楊堅,唐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外孫李淵。瞧人家獨孤將軍什麼眼光!
從此獨孤如願為宇文家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其中也曾因為打了敗仗跑到江南梁朝休養。三年後,梁武帝准他北上,問他是否會去父母生活的山東(指高歡領導的東魏),獨孤如願答得坦蕩:事君無二。一心一意,繼續給宇文氏賣命。
獨孤如願有謀略,最冒尖處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任刺史,人家幾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遠近跑來歸附的流民有數萬家之多。某日,獨孤如願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第二天起來一看,滿城人都側戴帽子,學習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形。
宇文泰見獨孤如願信著遐邇,能服眾心,特特給他賜名為「信」。任命為八大柱國之一(政壇八大佬)。宇文泰死後,八大柱國中的宇文護獨攬朝政。大臣趙貴想與獨孤信通謀,幹掉操縱朝廷的宇文護,還權給宇文泰的兒子。獨孤信說要考慮考慮。這一猶豫,命就丟掉了。唐朝人說獨孤信雖禍及自身,卻惠及子孫。事實上他是個重事業不重家庭的人。如此人物,竟得如此結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人能全?
獨孤信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事當數生出了三國皇后。他西奔後三十出頭,又娶妻納妾,養了六子七女,厲害的是六個兒子全是正妻所生。看來獨孤郎心也有所屬處。長女嫁給宇文泰的長子,四女嫁到李家,七女嫁給楊家,後來都是皇后(李淵母親的皇后頭銜是死後被兒子封的),楊廣,李淵,全是他外孫。值得一提的是獨孤家的孩子個性都很強。楊廣老媽,獨孤迦羅是出了名的女權活動家,旗幟鮮明地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對男人納妾,把老公楊堅玩過一夜的宮女活活打死,皇帝楊堅還不敢反抗,離家出走生悶氣。李淵母親病在床上,脾氣還很大,嚇得好幾個媳婦都不敢給他端茶送水。那群兒子也不省油,上面提到的那個獨孤羅在高氏滅亡後跑來投親,遭到了弟弟們的欺負,說他是丫頭養的,沒繼承權。還是獨孤迦羅出面打抱不平,認定獨孤羅是嫡長子,可以得到父親的爵位。皇后的話擲地有聲,是真是假誰敢懷疑。獨孤羅的生母究竟是誰,後世是查不出來的,她的命運一定很慘。
5、蘭陵王——高長恭(?~573)
全怪一部胡言亂語的電影,把蘭陵王說成是雲南的野人。真正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幹,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變成千古傳說的蘭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裡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不久叔父高洋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這是個出了名的野獸世家,群交亂性,酗酒暴虐,以殺人為樂。高長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錯的,只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美男子眼光高,19個都成恐龍,就一個勉強算美眉。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衝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裡是個把臉罩得很嚴實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木蘭從軍最好是投到蘭陵王帳下,女兒家驚艷,為面具摘下瞬間的絕世風華,然後跟他一人一半分個紅蘋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總不願造得太完美,高長恭染了個大毛病:貪財。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屬下尉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不語。相願說:「您是不是因為怕自己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呵呵,什麼理由?此老兄說話技巧一流!長恭說:「是的。」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那時候的人都是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從不死撐什麼男子漢的面子。偶好欣賞!),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於是偶爾裝裝病。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但失利,追悔莫及。」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一杯毒藥。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錄,估計才三十出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
6、龍章鳳姿——嵇康(224~263)
魏晉風流人物,以嵇康為首。他不但文采飛揚、精通音律,而且「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可謂是天之驕子。然而嵇康橫遭殺戮,又彷彿是天妒英才,究竟原因何在?
嵇康身高一米九一,風姿特秀,見者無不歎道:「蕭蕭清風,明爽俊朗。」或贊曰:「凜凜寒松,高拔清峻。山濤說:「嵇康站時就如孤松獨立;醉時,就似玉山將崩」。
嵇康不但玉樹臨風,更是博學多才,他能詩善賦又精曉音律,竹林七賢中,數其藝術成就最高,影響也最大。論詩,雖然鍾嶸的《詩品》將阮籍列為上品,嵇康列為中品。但人們一談起魏晉風度,首先想到的不是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詠懷詩),而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和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贈兄秀才入軍)而細讀下來,無疑後者比前者更加灑脫,飄逸。是啊,「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是歷代多少中國人夢寐以求的藝術心境啊。
論論文,嵇康更遠勝其餘六人,他的名作《養生論》,《答難養生論》,《琴賦》,《聲無哀月論》等,皆清峻攜遠,意蘊悠長。如《養生論》:「夫稱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於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繫於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全文流暢自然,簡潔明晰,行雲流水間,其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論點宛若清水出芙蓉。嵇康論文的渾然天成,靈犀玄妙,在此生動可見。
論音律,阮籍最好的琴曲《酒狂》也遠不能同嵇康的《廣陵散》相媲美。除《廣陵散》外嵇康還創作了被稱為「嵇氏四弄」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並與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中國古代一組著名的琴曲。隋朝時煬帝甚至把「九弄」列為朝廷取士的條件之一,可見其藝術成就之高。至於《廣陵散》又名《聶政刺韓王》,是嵇康根據古曲加工而成,與俞伯牙的《高山流水》並稱「稀世之音」為中國五千年音樂史之最高成就。相傳嵇康撫奏此曲時,日月增輝,風輕雲淡,百獸無聲,眾仙下凡。
論書法,嵇康更以一手草書獨步當世,憑那灑脫的個性,自然的玄性,桀驁的龍性,及詩賦音律全方位的藝術功底,嵇康的書法俊灑飄逸而不失蒼勁,龍飛鳳躍而不失雅正,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直到唐朝張懷瓘仍在他的《書斷》中對嵇康的不在筆墨,出自自然的書法風格讚歎不已。
當然嵇康最令人高山仰止的既不是他的天姿秀出,也不是他的才情四溢,而是其獨立健全,震古爍今的人格偉力。嵇康所處的年代正值魏晉之交,當時司馬氏為穩固統治,以名教的名義大肆殺戮異己,誅滅了曹爽,何晏,夏侯玄等八大名族。《晉書》也記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可見政治環境之險惡。嵇康的一個至交山濤(也是竹林七賢之一)為司馬昭心腹並身居吏部侍郎這樣的高位,一次他離職高昇,便邀請好友嵇康來接替自己的位置。想必山濤這麼做也出於好心,他希望嵇康能借這次機會改變與司馬氏不合作的態度,以便躲過血淋淋的屠刀。可他太不瞭解自己的朋友了,或他太低估人類的高貴品質了,剛腸疾惡的嵇康接到邀請後,為顯示決不於司馬氏合作的態度,毅然作書與舉薦他的山濤絕交。
在這篇響震千秋的絕交書《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嵇康先是將山濤這類趨炎附勢的官僚描寫成「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的沒主見的怪物;緊接著又闡述自己追逐自由的決心,就如麋鹿雖身掛金飾,但仍志在豐草。然後,嵇康又寫了自己不適合作官的「必不堪者七」和「甚不可者二」。其中的「甚不可者一」,嵇康更是將矛頭直指權臣司馬昭,公開宣揚自己「非湯武而薄周孔」。要知道,當時名士王肅、皇甫謐等人為替司馬氏篡位製造禮教依據,杜撰了許多湯武周孔的名言。嵇康在這裡說自己「非湯武而薄周孔」等於公開反對司馬氏篡魏,這無疑戳到了人家的疼處,據說司馬昭讀畢此文,對嵇康深為嫉恨,殺心頓起。
嵇康作書與舉薦他的摯友山濤絕交,體現了他不為強權所迫,不為榮華所惑的獨立人格。然而中國古代幾乎每一個統治者都是外仁義而內陰狠的,他們不會容忍任何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出現,去揭露他們的虛偽,去挑戰他們的專制,公元263年,龍性難訓的嵇康被統治者司馬昭殘酷殺害,高亢激越的《廣陵散》終成絕響。
嵇康被處死的罪名雖然是「言論放蕩,害時亂教」,但事實上,出身儒學世家的嵇康卻是以生命為代價捍衛了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仁者精神,嵇康的死實則是求仁得仁,以身殉道。那個年代,路人皆知,司馬氏雖表面以孝治天下,但實則不忠不孝,公元260年,司馬昭甚至指示手下刺殺皇帝(曹髦),面對弒君這樣的大悖倫常,朝野上下卻一片鴉雀無聲,那些平日滿口仁義道德的老道先生哪去了,他們全都啞巴了嗎?不,是他們在刺刀下忘卻了「威武不能屈」,是他們在榮華前丟棄了「富貴不能淫」,他們才是禮教真正的背棄者,他們才是真正的「害時亂教」。而此時只有嵇康也惟有嵇康敢直言揭露司馬氏的虛偽醜陋,敢捍衛儒家的忠孝仁義並批判司馬氏肆意歪曲的「湯武周孔」。可見,那時嵇康才是禮教最堅定的捍衛者和執行者,他捍衛了禮教最原汁原味的精神內核,決不允許半點政客的虛假污穢去褻瀆它。
7、誤天下蒼生者——王衍(256-311)
公元256年-311年.字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當他還是少年時,有一次曾去拜訪當時的名士山濤。山濤看見他後,感歎了很長時間。王衍走的時候,山濤目送他走出很遠,感慨地對別人說:「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然生出了這樣俊美的兒子!然而誤盡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這個人啊!」王衍很幸運,出生在琅琊郡臨沂地方(今山東臨沂),其家門是著名的琅琊王氏。出身於這樣的名門望族,這對他以後性情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西晉末年,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大紛爭。晉武帝死後,由白癡皇帝惠帝即位,皇后賈南風掌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先後殺死一批名臣。由此為契機而爆發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一時間,朝野動盪不安,大權變動不居,官員們唯求自保。宰相王衍也不例外,他任人唯親,整日玄談,不思報國.最終死在石勒的鐵騎下.
王衍(256—311),西晉大臣,字夷甫,是「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的堂弟,曾經擔任過中書令、尚書令、司徒、司空與太尉等職。他端莊清秀,有著一雙纖纖玉手。據《世說新語》記載:「恆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其手如白玉,拿著佛塵時人們都分辨不清玉手與玉柄了。
他不像他的堂哥王戎有個向他撒嬌「親卿愛卿,是以卿卿」的妻子,王衍的妻子倒是特別貪財。他的妻子是郭泰寧的女兒,「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甚至讓婢女去路上拾糞。王衍非常痛恨妻子的「貪濁」,口中從不提及「錢」這個字,其妻有一次乘他睡覺的時候,讓婢女在床邊堆滿錢,王衍早晨起床時發現無路可走,就喊婢女「舉卻阿堵物」——拿掉這些東西,就是不說出那個「錢」字。
如果就是這些典故,王衍倒不失一個丰神俊逸又不貪戀財物的翩翩名士了。但王衍還有另一幅面孔。
他伶牙俐齒,經常口若懸河,而且自我感覺非常好;但這種能力卻給羊祜(王衍是羊祜的從甥,即羊祜堂姐妹的兒子)的感覺極差。晉武帝泰始八年即272年,王衍才17歲,有次他要到羊祜那兒去陳述一些情況,他「詞甚清辯」,但羊祜當時就沒給他好臉色,王衍也不高興地拂衣而去。羊祜對在場的嘉賓們說「王夷甫方當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胡三省評價為:「史言羊祜有知人之鑒,為(晉)懷帝時王衍誤國亡身張本。」王衍聰明秀美,在其小時候,山濤見到他後,感慨良久便說道:「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寧馨兒是晉宋時的俗語,意思是「這樣的孩子」;後用作對孩子的美稱,唐代張謂有詩句「家無阿堵物,門有寧馨兒」,清朝趙翼亦有詩句「漫有床前阿堵物,也多膝下寧馨兒」等。
他喜談老莊,名重當時,擁有大批鐵桿粉絲,但他「宅心事外(即在其位不謀其政)」,經常信口雌黃,晉朝孫盛《晉陽秋》有如此記載:「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他沒有政治原則,貪生怕死,更無節操,是個典型的趨利避禍的現實主義者。王衍的小女兒是晉惠帝太子司馬燏的王妃,當司馬燏被賈後廢為庶人幽囚在金墉城之後,王衍趕緊上表要給女兒離婚以逃避災禍,後來太子被遷至許的時候,派人給王妃送去一封「自陳誣枉」的書信,結果王衍根本不敢往上呈報。趙王司馬倫斬殺賈謐與賈後等人後,也認為尚書令王衍「備位大臣,太子被誣,志在苟免」而「禁錮終身」,就是永久取消他以後出仕為官的資格。311年,王衍奉送太傅司馬越的靈柩還葬東海的途中,被石勒俘虜,當石勒追問他晉朝衰亡的原因時,王衍卻聲稱國家大政方針不是他所能決定的,自己從小就沒有從政當官的願望,並勸石勒稱帝,「冀以自免」。
他假公濟私,把個人及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306年12月,晉懷帝即位,以尚書左僕射王衍為司空,次年11月便任命王衍為司徒。王衍便利用手中的權力任命他的親弟弟王澄為荊州都督,又任命他的族弟王敦擔任青州刺史。並同時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為三窟矣。」王澄驕奢無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王敦就是那個後來在東晉謀反攪亂整個國家與社會的安定。王衍將自己的兩個弟弟如此安排,就是在政治上謀自己利益的最無恥的舉措,所謂「狡兔三窟」而能隨時隨地脫身避災了。
他與他的弟弟王澄「喜歡題品人物,舉世以為儀准」。歷史上有「王夷甫識石勒」這個典故,石勒十四歲的時候,到洛陽去販賣,「倚嘯上東門」;王衍「見而異之,謂將為天下患」,認為石勒與眾不同將會禍亂天下。但王衍絕對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落到石勒的手上,儘管他一再推卸責任而「冀以自免」,但石勒早就聞其名了,石勒毫不客氣地指出:你年輕時就名揚四海,身居重任,怎麼能說你沒有從政的願望呢!禍亂天下,不是你還會是誰!當天夜裡,石勒派人「排牆殺之」即推倒屋牆壓死王衍等人。
王衍容貌「整麗」,玉手纖纖,又妙於談玄,為天下士林萬人所矚目。既是名士,就不能給人留下貪財的口實;「舉卻阿堵物」只是說給人聽的、做給人看的,絕不意味著王衍不貪財不貪權。他只是厭惡妻子的「貪濁」,只是厭惡妻子的俗氣而不高明,厭惡妻子將「聚斂無厭」掛在嘴上寫在臉上,因為如此拙笨的妻子與一個名士妻子的身份懸殊,一個名士的妻子哪能讓丫鬟整天用個竹筐子去拾取狗屎豬糞呢?王衍恨不得對妻子說: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他看似沒有一定的政治原則,其實他的「狡兔三窟」的安排就意味著將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就是他的政治原則。在太子司馬燏隨時面臨著可能被廢殺之時,他並未盡到一份為官的責任,他所想到的只是如何將自己脫於干係,甚至上表請求自己的女兒能與太子離婚。在被石勒俘獲的時候,除了推卸責任之外,還無恥地勸勉石勒趕緊稱帝,這就不再是趨利避害了,而是氣節全無了!難怪他的堂舅羊祜與重臣石濤對他作出那樣的評價與預言了:誤天下蒼生者,一定是王衍!
8.男皇后——韓子高(538-567)
韓子高,本名蠻子,出身微殘,世代以做鞋為生。侯景之亂期間,蠻子寓居京城建康,時年16歲。
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髮,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的兩臂修長,善於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癡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當時兵荒馬亂,蠻子幾次陷入絕境,但每次亂軍兵刃就要加到他的頭上的時候,總是因為驚歎他的美貌而不忍下手。蠻子靠著美貌死裡逃生,後來正準備隨同部伍還鄉的時候,無意碰上了陳霸先的從子陳茜,也就是後來的陳文帝。
據史記載也是個美男子.陳茜乍見如花似玉的蠻子,大為震驚,繼而心中大喜,上前問蠻子道:「你可想享受榮華富貴?何不跟我走?」蠻子抬頭見是一個英俊的年輕將軍在跟自己說話,相信他能夠為自己帶來好運,便答應了。陳茜嫌他名字太俗,便讓他改名子高。從此韓子高便作為陳茜的孌童,隨陳茜起居出入,很受陳茜的寵愛。陳茜性情暴躁,只要有所怨恨,馬上便氣得眼冒火星,牙齒咬得格格響,好像要吃人的樣子,但他只要見了子高,便怒氣全消了。韓子高如此見愛,當然會加倍曲意奉迎,以討陳茜的歡心。
韓子高卻甘願委身於南朝陳文帝陳茜,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
陳茜曾對韓子高說:「人家說我有帝王相;果真如此;到時我便冊封你為皇后。」可見他倆情愛之深。當然,陳茜後來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並沒有封韓子高為皇后,只是任他為右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送藥,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陳茜以極大安慰。偌大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陳茜死後,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十六歲時從一名貧苦少年,經歷征戰天勞苦,建朝創業艱辛,到最後與人陳茜一前一後離開人世。
9.低調帥哥——裴楷(237-291)
裴楷,中國歷史上的一位低調帥哥,關於裴楷的事跡,熟知魏晉歷史的都會有所瞭解,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位低調帥哥的事跡吧。
裴楷,字叔則,他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即使粗服亂頭,亦氣宇不凡,時人稱他為「玉人」,想來,裴楷的美,如玉般溫潤雍容;他的風采,亦如玉般清修高潔,雖起於容貌,卻真正發自他的才華、氣度和修養。據史書記載:裴楷明悟有識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的父親是冀州刺史裴徽,素喜結交名士。是以裴家門庭中,文人騷客往來不絕。裴楷天資聰穎,自小又耳濡目染了種種風雅,也難怪才識過人。
出身名門更兼才華出眾的裴楷,仕途相當得意。他當過曹魏的相國掾、尚書郎、吏部郎、中書郎;司馬炎任撫軍時,特意選他作參軍;西晉建立後,他從散騎侍郎、散騎常侍、屯騎校尉、右軍將軍、侍中等,一直當到類似於宰相的中書令。
西晉剛建立時,武帝司馬炎曾在朝中占卦,想測測晉朝氣數如何。孰料所得卦象竟然是「一」。武帝拂然不悅,惟有博聞強識的裴楷,從容上前,奏道:「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他的解釋出自《老子》及其注文,「一」是「數之始,物之極」,是萬物的本原和歸宿。雖然卦象中的「一」不同於玄學中的「一」,但裴楷急中生智,偷換了概念。晉武帝終於釋然,群臣亦歎服他的機敏和博學。
他曾在朝上侃侃而談,將漢魏的盛衰之跡分析得簡明透徹,意在勸皇帝以史為鑒。晉武帝曾經問,天下人怎樣評論他的得失?裴楷直言不諱,一針見血地指出:「陛下之所以不能與堯舜相比,就是因為朝中有賈充這樣的人在!」賈充,就是後來的國丈,醜八怪皇后賈南風的父親。
以裴楷的見識和德操,既不願如潘安那樣扭曲自己,亦無心學鍾會的追名逐利。然而,縱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亦無法避免不測之禍。
白癡皇帝司馬衷即位後,賈後誅殺楊駿。只因是楊駿的姻親,無辜的裴楷竟被收捕下獄。當真是一位「玉人」,生死攸關都面不改色,只是索要紙筆,從容與親友訣別。或許,精於玄理的他,對富貴生死都是豁達淡然的。
幸好,轉眼間柳暗花明。在侍中傅祗的極力救護下,裴楷最終只是免去官職。接下來,汝南王司馬亮和太保衛瓘共同輔政。偏偏他們又是裴楷的姻親,又都出於欣賞而想重用他。裴楷卻清醒得很,拒絕了唾手可得的爵位,反而請求離開京師,去當地方官。智者固然能夠見微知著,但到底晚了一步。就在當晚,楚王司馬瑋誅殺司馬亮和衛瓘,裴楷也被列入了必殺的黑名單。真是吃夠了姻親的苦,他又一次被身不由己地捲進漩渦。那晚,他單車入城,躲在岳父王渾家,一夜間換了八個藏身之所。
翌日,楚王司馬瑋因「矯詔」而被殺。九死一生的裴楷又一次加官進爵,與張華等人共掌朝政。此時,歷經兩次生死,又痛失愛子的裴楷,早已參透了宦海無邊,福禍無常。他真的倦了。但抽身而退又談何容易?即使連他的岳父都出面勸皇帝讓他引退,卻始終不能如他所願。他的日子已所剩不多。家中的廚子忽然發現米下鍋後,不是變成拳頭的形狀,就是化成血,有時還變成蔓青菜。難道,是上天要帶走玉人嗎?不久,裴楷當真去世了,時年五十五歲。
詳實的史籍記載、打動人心的傳說故事和微微泛黃的畫捲向我們展示了古典美女的容止,顯然從審美標準到美容秘籍,她們與當今美女都有著迥異之風。與此相反,今日當紅的「花樣美男」卻完全秉承了古代美男的「基因」。只是,無論男女,古代美人的樣貌和命運都與歷史緊密交織在一起。
10、瘦腰美男——沈約(441 --513年)
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的句子,「沈腰」指的是南朝齊梁時時的一位美男「沈約」,他「一時以風流見稱,而肌腰清,時語沈郎腰瘦」,從此以後「沈腰」就被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
沈約(441 --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沈約從少年時代起就很用功讀書,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他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曾幫助梁武帝(高祖)蕭衍謀劃和奪取齊朝,建立梁朝。沈約給武帝連夜草就即位詔書。蕭衍認為成就自己帝業的,是沈約和范雲兩個人。於是沈約被梁武帝蕭衍任命做了吏部尚書、尚書僕射等官職,同時分封為『建昌縣侯』,把他的母親謝氏封為『建昌國太夫人』。朝廷大員都來祝賀他。
梁國建立的第二年,他的母親去世,梁武帝親自上門弔喪,進行慰勉,封賞並挽留他繼續工作。沈約不喜歡喝酒,沒有什麼嗜好,他的地位極端顯赫,自己卻非常樸素,每次被加官,他總是推辭再三再四……
沈約一直戰戰兢兢,勤謹為官,還是不能免禍。後來,因為幾次談話不合梁武帝的胃口,梁武帝對他很不滿,沈約於是憂懼而死。雲散風流隨他去,身後百卷由人讀。他的背影就是那時代文人的宿命,即便人生這麼輝煌精彩,依然只能俯首帖耳做個『皇家奴』。
沈約從少年時代起就很用功讀書,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他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二十幾歲的時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時間,終於寫成一部晉史。可惜,這部晉史沒有能夠流傳下來。
沈約暮年,身體消瘦。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