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人物:絲綢之路上有哪10位大神級人物?
在絲綢之路上,你會遇到哪些大神級的人物?
你也許會首先想起漢朝,想到帝國的早期開拓者的文治武功,想起漢武帝,想起張騫……,絲路延綿2000年,人們從未忘記這些勵精圖治的人傑。
作為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鼎盛時期,西漢的「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東漢的「光武中興」,從漢朝流傳至今。漢朝對西域的長期經營擴大了漢朝的疆域和統一,促使漢王朝更加強大。在這方面,西漢的張騫、衛青、霍去病和東漢的班超,功不可沒。
而跳出漢朝的視野,拉伸鏡頭,更多的大神級人物忝列其中,鳩摩羅什、玄奘、李白、馬可波羅……
漢武帝、張騫、衛青、霍去病:功垂西域
司馬遷稱他是「鑿空西域」的人,梁啟超讚他:「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他就是西漢時期的張騫。
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有一尊張騫的塑像,並且有專門的區域展示張騫通西域的行程及深遠影響。要知道,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多達 370000餘件,大量的藏品實在是沒地方陳列,但張騫的鑿空西域之旅,不得不令眾多國寶級文物「蒙塵」,為其塑像讓道。
當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他一生的成就:公元前139年,張騫受漢武帝派遣,帶著一百多個隨從,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支,共同抗擊匈奴。張騫一行從隴西出發,很快進入了河西走廊。但是,正當他們風塵僕僕地跋涉的搜尋時候,遇見了匈奴的騎兵,張騫等人全部被俘虜。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的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之久,雖然聯絡大月支夾擊匈奴的使命沒有完成,但他卻是第一次開通西域的人,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回來以後,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情況。這就是《漢書·西域傳》資料的最初來源。
張騫不僅是一位探險家和外交家,他還是一位英勇的將軍,第一次出使西域之後,張騫因為熟悉匈奴的情況,就隨軍遠征匈奴。公元前121年,為了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漢武帝組織了第二次對匈奴的大規模戰役。張騫和李廣奉命從右北平出發,策應霍去病的軍隊。
說到霍去病,沒有人會懷疑他是一位戰神。雖然他去世只有24虛歲,但是戰功卻「不可一世」。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64人,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72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
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霍去病
霍去病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期對匈奴戰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自此,匈奴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張騫、霍去病、衛青這幾位大神級人物的締造者是漢武帝。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張騫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之久,雖然聯絡大月支夾擊匈奴的使命沒有完成,但他卻是第一次開通西域的人,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回來以後,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情況。這就是《漢書·西域傳》資料的最初來源。
張騫不僅是一位探險家和外交家,他還是一位英勇的將軍,第一次出使西域之後,張騫因為熟悉匈奴的情況,就隨軍遠征匈奴。公元前121年,為了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漢武帝組織了第二次對匈奴的大規模戰役。張騫和李廣奉命從右北平出發,策應霍去病的軍隊。
說到霍去病,沒有人會懷疑他是一位戰神。雖然他去世只有24虛歲,但是戰功卻「不可一世」。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64人,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72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
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霍去病
霍去病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期對匈奴戰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自此,匈奴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張騫、霍去病、衛青這幾位大神級人物的締造者是漢武帝。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班超、甘英:西域二代捍衛「絲綢之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第二代「鑿空西域」的大神級人物班超書寫的史詩般傳奇故事。
東漢初年,匈奴騎兵南下,重新控制了西域各地。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73年,東漢王朝派遣大軍攻伐北匈奴。班超當時在東漢政府竇固軍中任假司馬之職,漢軍出發後,班超僅帶領36名壯士首先來到了鄯善國(即樓蘭國)。
班超是東漢出使鄯善的第一個使節,鄯善王親自出城迎候,把班超奉為上賓。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與鄯善王聯絡感情。匈奴人說了東漢政府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鄯善王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監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他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鄯善王的疑慮,使兩國和好。」於是,班超果斷決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領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鼓躲在營地後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全被大火燒死。鄯善王獲知真相後,便與班超言歸於好。
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一路下鄯善、撫于闐、克疏勒,南征北戰,使塔里木盆地南緣各地重歸東漢王朝所屬。班超經營西域三十年,捍衛了「絲綢之路」,鞏固了西部邊疆,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與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超
班超在出使西域期間,還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雖然沒有成功,但為以後打通歐亞交通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國(東羅馬帝國)。甘英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都城和櫝城,後歷阿蠻、斯賓、於羅,而抵條支(今伊拉克境內)。甘英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欲渡。當地船工對他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賚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聽罷放棄渡海再西行。甘英返回時,轉北而東,行60餘日抵安息,然後取道木鹿和吐火羅東還。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瞭解。
這是古代中國人最遠的一次西行探險。然而甘英一行到達波斯灣而未能繼續西行。如果甘英發現了西方,中國的近代史甚至會改寫,甘英也因此而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甘英為什麼萬里迢迢西使羅馬,成功的腳步卻被波斯灣的海浪阻止了?
康有為就認為甘英膽小怕死,缺乏探險家的氣質。在康有為的筆下,中國近代文明的不發達都與甘英的怯弱有關。現代史學家範文瀾也有康有為這樣的觀點。
甘英
大多數的人還是強調安息人欺騙了甘英,正是安息人嚇唬人生地疏的甘英一行,才促使甘英轉而東歸,使自己的事業半途而廢。他們認為,康有為對甘英的指責未免太過分了,因為甘英是班超率領的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捨身精神的36位壯士之一,而且從中國龜茲直到波斯灣邊的西行路線也是甘英探險開闢的,一味強調甘英的責任不公平的。
安息商人為什麼要阻攔甘英去羅馬帝國?這與古代絲綢之路密不可分。中國和羅馬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處在中、羅之間的安息商人壟斷了中羅之間的貿易,靠轉手絲綢買賣獲取暴利。西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想擺脫安息商人的壟斷,直接絲綢和珍寶的交換貿易,甘英出使西行也有這方面的考慮,這傷害了安息商人的利益。
即便美國一些漢學家們連連抱怨甘英是膽小鬼,但甘英與張騫、班固一樣,對「絲綢之路」的開通,還是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回望鑿空西域的歷程,至今尤感驚心動魄。漢武帝、張騫、衛青、霍去病、班超、甘英……帝國的先驅們敢於冒險、敢為人先、勇於開拓,才有了千古傳頌的絲綢之路,成為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通道。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鳩摩羅什,想到了玄奘,想起了來自異域的李白和馬可波羅。
班超
班超在出使西域期間,還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雖然沒有成功,但為以後打通歐亞交通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國(東羅馬帝國)。甘英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都城和櫝城,後歷阿蠻、斯賓、於羅,而抵條支(今伊拉克境內)。甘英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欲渡。當地船工對他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賚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聽罷放棄渡海再西行。甘英返回時,轉北而東,行60餘日抵安息,然後取道木鹿和吐火羅東還。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瞭解。
這是古代中國人最遠的一次西行探險。然而甘英一行到達波斯灣而未能繼續西行。如果甘英發現了西方,中國的近代史甚至會改寫,甘英也因此而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甘英為什麼萬里迢迢西使羅馬,成功的腳步卻被波斯灣的海浪阻止了?
康有為就認為甘英膽小怕死,缺乏探險家的氣質。在康有為的筆下,中國近代文明的不發達都與甘英的怯弱有關。現代史學家範文瀾也有康有為這樣的觀點。
甘英
大多數的人還是強調安息人欺騙了甘英,正是安息人嚇唬人生地疏的甘英一行,才促使甘英轉而東歸,使自己的事業半途而廢。他們認為,康有為對甘英的指責未免太過分了,因為甘英是班超率領的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捨身精神的36位壯士之一,而且從中國龜茲直到波斯灣邊的西行路線也是甘英探險開闢的,一味強調甘英的責任不公平的。
安息商人為什麼要阻攔甘英去羅馬帝國?這與古代絲綢之路密不可分。中國和羅馬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處在中、羅之間的安息商人壟斷了中羅之間的貿易,靠轉手絲綢買賣獲取暴利。西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想擺脫安息商人的壟斷,直接絲綢和珍寶的交換貿易,甘英出使西行也有這方面的考慮,這傷害了安息商人的利益。
即便美國一些漢學家們連連抱怨甘英是膽小鬼,但甘英與張騫、班固一樣,對「絲綢之路」的開通,還是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回望鑿空西域的歷程,至今尤感驚心動魄。漢武帝、張騫、衛青、霍去病、班超、甘英……帝國的先驅們敢於冒險、敢為人先、勇於開拓,才有了千古傳頌的絲綢之路,成為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通道。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鳩摩羅什,想到了玄奘,想起了來自異域的李白和馬可波羅。
從鳩摩羅什到玄奘:公元7世紀的文化之旅
鳩摩羅什,瞭解中國歷史的人對這個名字大概不會太陌生,在武威有鳩摩羅什寺廟。他原是印度人,家世相當顯赫,據說世為國相。其父鳩摩羅炎本可繼承相位,後卻突然離家出走,來到了龜茲。龜茲王久聞其名,奉之為國師,並將妹妹耆婆許配給他,生子鳩摩羅什。
有了西漢絲綢之路的鑿空,為鳩摩羅什父子沿絲綢之路東行提供了便利。公元383年,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又派大將呂光西征,特意囑咐「賢哲者,國之大寶」,指明此行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得到鳩摩羅什。384年,呂光攻陷龜茲,俘獲鳩摩羅什。這一年鳩摩羅什41歲。
正當呂光準備帶著鳩摩羅什東歸的時候,前秦的形勢已經大變。苻堅先是在淝水之戰(383)中大敗,之後在385年被姚萇勒死在五將山。早有異志的呂光趁機自立,在姑藏(現甘肅武威)自稱涼州刺史,年號太安,史稱後涼。鳩摩羅什就這樣留在了後涼,他每日誦經,積極學習漢語,為以後成為譯經大家打下基礎。
同時,殺死苻堅的姚萇也建立了一個國家——後秦。姚萇和其子姚興都是惜才之人,兩人都曾邀請鳩摩羅什前往後秦,但每次都因為後涼不放而未能成行。直到401年,姚興用武力使後涼歸降,鳩摩羅什才得以前往後秦——這時他已經58歲了。
姚興崇佛信佛,對鳩摩羅什待以國師之禮,把鳩摩羅什安排在長安西明閣和逍遙園,讓他可以安心帶領眾多弟子譯經,還專門給他設置了譯場——這是第一個由國家出面組織的譯場。參加譯經工作的沙門約800人,全部由國家供養。自此,中原在鳩摩羅什的眼裡,不再是駝鈴聲中商旅送來的絲綢,而是一番浩大的譯經事業。
鳩摩羅什
姚興擔心鳩摩羅什死後後繼無人,就跟鳩摩羅什商量能否留下「法種」。一次,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講經,姚興帶領群臣旁聽,忽然鳩摩羅什走下法座,對姚興說,有兩個小兒登我的肩膀,欲去除這個魔障,需要婦女來解除。姚興心領神會,就給他送去宮女,竟「一交而生二子」。
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享年70歲。每個時代都呼喚偉大人物的出現,正當中國第一次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的時刻,鳩摩羅什從絲綢之路上翩翩走來。他傳奇的經歷成就了他一生的事業,也點亮了絲綢之路上的燦爛佛光。
200多年後,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他就是玄奘。與漢代的官方出使不同,魏晉隋唐時代的西域使者,以民間的宗教人士最為突出。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27歲的玄奘從長安出發,從夢迴西域的起點,西行取經,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姑藏),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抵達天竺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
玄奘
公元631年的秋天,玄奘終於抵達西行的目的地——那爛陀。在這個高僧雲集的寺院,瀰漫著極其濃厚的學術氛圍,培養了數以萬計傳承佛法的學者。來自遙遠大唐的高僧,受到了極其崇高的待遇,百歲高齡的戒賢法師還專門為玄奘開講《瑜伽師地論》,那爛陀嚴謹而開放的學術氛圍,令玄奘非常欣慰。
玄奘在那爛陀苦學習了五年,西行求法的使命已經完成,玄奘渴望立即返回大唐。而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辯經,成為了最大的障礙。因為,玄奘的名望已經傳遍了整個印度,東印度的國王與威名顯赫的戒日王互不相讓,都希望召見玄奘,玄奘不得不推遲回國的計畫。
與玄奘見面之後,戒日王召開了一個全印度的宗教學術辯論會。各個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全部參加,觀看玄奘講經,並針對他的觀點進行辯論。大會持續了十八天,可各個宗派的高僧、大德沒有一人能挑戰。這場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辯論大會將玄奘的「留學」生涯推向了頂峰。
公元641年夏,玄奘離開印度,滿載大量經文,返回大唐。
玄奘西遊記,無論在佛教史還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是一盞明燈。在異國的土地上,他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他成為智慧的化身。玄奘讓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聖物。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譯的佛經,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他離世的時候,帝國的皇帝悲痛不已,百萬人哭送。
玄奘西行成功幾百年之後,歷史逐漸變成了傳奇,傳奇慢慢地變成了神話《西遊記》: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帶著一頭豬和一匹馬,保護著斯文懦弱的師父,去西天取經。其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玄奘之路」就這樣深刻地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深入骨髓。
鳩摩羅什
姚興擔心鳩摩羅什死後後繼無人,就跟鳩摩羅什商量能否留下「法種」。一次,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講經,姚興帶領群臣旁聽,忽然鳩摩羅什走下法座,對姚興說,有兩個小兒登我的肩膀,欲去除這個魔障,需要婦女來解除。姚興心領神會,就給他送去宮女,竟「一交而生二子」。
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享年70歲。每個時代都呼喚偉大人物的出現,正當中國第一次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的時刻,鳩摩羅什從絲綢之路上翩翩走來。他傳奇的經歷成就了他一生的事業,也點亮了絲綢之路上的燦爛佛光。
200多年後,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他就是玄奘。與漢代的官方出使不同,魏晉隋唐時代的西域使者,以民間的宗教人士最為突出。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27歲的玄奘從長安出發,從夢迴西域的起點,西行取經,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姑藏),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抵達天竺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
玄奘
公元631年的秋天,玄奘終於抵達西行的目的地——那爛陀。在這個高僧雲集的寺院,瀰漫著極其濃厚的學術氛圍,培養了數以萬計傳承佛法的學者。來自遙遠大唐的高僧,受到了極其崇高的待遇,百歲高齡的戒賢法師還專門為玄奘開講《瑜伽師地論》,那爛陀嚴謹而開放的學術氛圍,令玄奘非常欣慰。
玄奘在那爛陀苦學習了五年,西行求法的使命已經完成,玄奘渴望立即返回大唐。而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辯經,成為了最大的障礙。因為,玄奘的名望已經傳遍了整個印度,東印度的國王與威名顯赫的戒日王互不相讓,都希望召見玄奘,玄奘不得不推遲回國的計畫。
與玄奘見面之後,戒日王召開了一個全印度的宗教學術辯論會。各個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全部參加,觀看玄奘講經,並針對他的觀點進行辯論。大會持續了十八天,可各個宗派的高僧、大德沒有一人能挑戰。這場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辯論大會將玄奘的「留學」生涯推向了頂峰。
公元641年夏,玄奘離開印度,滿載大量經文,返回大唐。
玄奘西遊記,無論在佛教史還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是一盞明燈。在異國的土地上,他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他成為智慧的化身。玄奘讓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聖物。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譯的佛經,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他離世的時候,帝國的皇帝悲痛不已,百萬人哭送。
玄奘西行成功幾百年之後,歷史逐漸變成了傳奇,傳奇慢慢地變成了神話《西遊記》: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帶著一頭豬和一匹馬,保護著斯文懦弱的師父,去西天取經。其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玄奘之路」就這樣深刻地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深入骨髓。
李白、馬可波羅:為後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書中說:「唐代詩人李白,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於中亞細亞的碎葉城」。
李白出生於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托克馬克西南8000米的阿克別希姆故城。長2500千米的天山碎葉古道也稱唐僧古道,是連接中亞草原與中國西北沙漠的捷徑,也是最為險峻的古代山路。這個漂泊者家族孕育了一位偉大的遊俠。絲綢之路在此與一個天才詩人相遇。
唐代,詩人們紛紛奔赴邊疆,寫下許多境界雄放的詩篇。但李白與他們的方向相反,李白本是西域人,卻「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西域風在李白的詩中常常流露出來。他寫過一首《寄遠》,懷念西邊遙遠地方的一位女子,如《塞下曲》、《戰城南》、《幽州胡馬客歌》。李白的血液裡,湧動著胡騰舞的音樂,寶藍色的幻思與琥珀般的酒色,湧動著中古時代西域文化的熱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麗。李白喜歡聽西域音樂,看西域歌舞。在長安時,寫過一首著名的名篇《少年行》:「五陵年少今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胡人第一次以這麼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現在中國文學作品中。
李白代表了民族文化復甦的一個偉大的傳奇。李白是中華大地之子,也是西域天山之子。沒有那個開放的時代,這個飽含異質的天才會被扼殺;沒有這個天才的加入,那個時代也會減卻許多光輝。
李白
不只是李白是帝國開放時代的受益者,在種族歧視的元朝,對於遠涉而來的馬可波羅,忽必烈先生張開了臂膀。
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裡到波斯灣的出海口霍爾木茲就可以乘船直駛中國了。
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來到霍爾木茲,一直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去中國的船隻,只好改走陸路。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路,是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他們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飢渴的困擾,躲開了強盜、猛獸的侵襲,終於來到了中國新疆。
馬可·波羅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敦煌,經玉門關見到了萬里長城,最後穿過河西走廊,到達了元上都。這時已是1275年的夏天。
馬可波羅
這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居住了十幾年才回國。他對元朝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宏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馬可·波羅行紀》 記錄了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旅遊紀實,兼及途徑西亞、中亞和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全書以紀實的手法,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見聞,記載了元初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榮景況。它第一次較全面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裡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為,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於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的廣泛復興。
距離「玄奘之路——公元七世紀的文化之旅」1388年後,2015年「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將目光投向玄奘、李白、馬可波羅等這些古代男神們所走過的絲綢之路上,尋訪遙遠而彌新的絲路人物傳奇,感受文化印記下的絲路文化交融魅力。
「寰行中國」第二程,由昂科威、昂科拉和昂科雷等別克SUV家族組成車隊,從張掖出發,經嘉峪關、敦煌抵達玉門關,以河西走廊為主題,去感知張騫、玄奘、馬可波羅的「開拓」精神。
而絲綢之路上的十大男神,無一不是開拓者。
在漢武帝時期,帝國攘夷拓土、國威遠揚,劉徹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傑出的君主,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最強大的國家,奠定了其後兩千餘年的中國版圖的基礎。
玄奘是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除了佛教方面的精神財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傳遞,一種對理想永不放棄、對信念始終堅持的民族精神。玄奘西行,公元7世紀的文化之旅,造就了驚世駭俗的「玄奘之路」。
《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馬可·波羅是一個開拓時代的象徵。「馬可·波羅之路」直接或間接地開闢了中西方直接聯繫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中西方的先驅們在帝國的西域交匯,他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讓絲綢之路至今閃耀著進取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