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霸天下的南唐中主為何選李煜當太子?
李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卻有非凡的軍事才能。當年後周軍隊攻佔廣陵,吳越也入侵常州,此時李弘冀駐守潤州,局勢危急。考慮到李弘冀年少,中主李璟匆忙間欲召回李弘冀。可金陵眾將都以為,一旦主帥臨敵逃離,必定軍心渙散。而李弘冀也慨然決定與諸將同守潤州,拚死一戰,絕不獨生。
一時之間全軍上下士氣大振。面對強敵,前軍連續戰敗,李弘冀瞭解到都虞侯柴克宏英勇善戰,就以自己生命擔保破格提拔柴克宏為前敵主將。眾人皆以為臨敵換將,實為不祥,一旦戰敗,罔顧王命,後果不堪設想。但李弘冀不為所動,而柴克宏也心念恩情,越戰越勇,在穩固潤州之後,又率兵解救了常州之圍,大破吳越軍,斬首萬級,俘虜了十多位將領。
李弘冀考慮到局勢危急,不知道對方還有什麼舉動,就下令把所有俘虜將領全部在轅門前殺死,全軍為之振奮,都認為李弘冀的決定了不起。李弘冀臨敵不逃,可見其有膽略;戰局混亂,擇良將於瞬息,可見其有眼光;以性命擔保,與將士同生共死,可見其有決斷,精通帶兵之道;斬俘虜於軍前,大壯南唐軍威,吳越為之膽寒,可見其勇毅。
既然李弘冀是這樣一位有膽略,有眼光,有決斷,有勇毅的王子,完全應該是最優秀的太子人選,可為什麼最後還是李煜登上王位呢?本來,南唐的太子是中主李璟之弟李景遂。在李璟即位之時,就在先皇靈柩之前立下誓言,兄終弟及,要將皇位傳給弟弟李景遂。可隨著多次戰爭的勝利,在軍中李弘冀的威望遠遠超過了叔父李景遂。
李弘冀部下多人,經常在李璟面前陳訴利害,以為不立李弘冀難安軍心,李景遂為勢所逼,也只得屈服,表示願意回到自己的藩國,不再擔任皇太弟。可沒想到回去的路上,李景遂被人殺害。經過調查,果然是李弘冀主使。加上以前潤州之戰,李弘冀遇事不經請示,擅自做主,中主李璟以為李弘冀完全在藐視皇權,膽大一至於斯,竟然殺害自己的親叔叔。朝廷上下,風聲鶴唳。
而此時的李煜呢,自號「鍾隱居士」,不敢參與政事,多次表示自己仰慕佛教,絕不貪戀皇權。可正是李煜的這種態度,讓李璟非常欣賞。不久之後,據說李弘冀看到李景遂的鬼魂,於是驚嚇而亡。實際可能是其父李璟,擔心長子威權過盛,危及自己的地位,以及南唐的將來,命人毒殺了長子。李煜之後還有五個弟弟,並非沒有其他太子的人選。可為什麼李璟偏偏看重李煜呢?
其一,李煜和李璟性格彷彿。中主李璟文學造詣極高,經常和大臣韓熙載、馮延巳等人飲宴唱和,且有不少佳作傳世。如:「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夢醒後細雨濛濛,而徵人卻在遙遠的邊塞;小樓上涼意侵人,惟有清幽的笙音傳來。丈夫遠在邊塞,妻子只能在夢中才能與之相會,一旦醒來,多少淚痕,多少思念,描摹思婦心思,細膩動人。故後人以為,凡稱詩詞,必道三李,即李白,南唐二主,以及李清照。可見李璟文學成就之大。歷史上曹操也很喜歡曹植,可最終卻把王位傳給了不像自己的曹丕,那是因為考慮到王權的鞏固,基業的傳承。那李璟傳位,就只是考慮到個人的喜好?非也。
其二、我們跳出南唐,看看天下大勢。公元937年南唐建立的時候,北方的的石敬瑭向契丹借兵,滅掉後唐,自己稱帝建立了後晉。947年,即十年之後劉知元滅後晉建立後漢。951年後漢大將郭威自立,建立後周,一統北方。之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多次推行變革,後周實力大增,成為足以一統天下的最強的國家。而960年趙匡胤兵變建立大宋王朝,更是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能敵。
而李璟943年即位,當時北方混亂,南唐在江南尚稱強大。可到了去世前夕的961年,天下局勢已經大變。在李璟在位之時,南唐為圖生存,早就向周世宗稱臣,並且多次表示要傳位與李弘冀,但周世宗不肯。表面上當然是說李璟如何有仁德,不可為了自己而放棄臣民。其實根本的目的,是不希望南唐出現強勢的君主。當然,周世宗的壓力李璟會考慮,但主要還是從自己國家的生存來抉擇。
之後李弘冀殺害叔叔的事情發生,李璟覺得自己再也不能忍耐,於是行動起來。之後李弘冀暴死。正因為天下局勢已變,一統大局基本奠定,李璟放棄了強勢的李弘冀,而選擇了文弱的李煜為繼承人。因為李璟深知,以南唐國力很難對抗強大的北方政權,是後周也好,是趙宋也好,南唐最終的出路只有覆滅一條。或許,對抗只能招來更多的殺戮,更快的毀滅。而屈服可能還可苟延殘喘。這個決定雖然荒唐,卻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