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數民族。春秋戰國時,趙武靈王引進的胡服,即為這種短衣長褲形式。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典型意義的服裝為褲褶與裲襠,一時隨胡人入居中原,對漢族服裝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褲褶:是一種上衣下褲的形式,謂之褲褶服,褶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猶如漢族長襖,對襟或左衽,不同於漢族習慣的右衽,腰間束帶,方便利落;男女均服,可作為日常服用,質料用布、縑,上施彩繪加繡,...
南北朝後三國時代反腐戰:宇文泰創新制抑制貪污
「後三國」之建立,均非平地起高樓,都對前朝有所延續,其統治集團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朝貪腐之風的影響和侵蝕。三個新建的國家,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統治集團的腐敗問題。
天下再三分 反腐是關鍵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交相亂政,貪腐橫行,終於侵蝕空了大漢四百年基業。一時間,英雄並起,魏、蜀、吳三分天下,是為前三國。經過二百年紛亂,到了公元6世紀初,南邊的南齊,皇帝驕奢淫逸,大臣腐敗成...
魏晉南北朝服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浴衣
浴衣也是內衣的一種。 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類似今天浴衣的內衣——明衣,這是內衣發展到一定時期,成熟化、定型化的表現。 對於明衣,南朝皇侃疏有云:「謂齋浴時所著之衣也。浴竟身未燥,未堪著好衣,又不可露肉,故用不為衣,如衫而長身也,著之以待身燥。」 就是說洗澡以後,身體上的水印還沒有完全乾燥,不能穿換洗好的衣服,但是赤身露體也不雅觀,這時披上明衣(浴衣),以待浴後身體上的水干了...
歷史怪象:魏晉南北朝民間為什麼流行一夫多妻
「皇后」為皇帝嫡妻,是皇帝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皇后名稱首創於秦始皇,而真正形成制度並不斷完善則是在西漢時期。如《漢書·外戚傳》云:「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嫡稱皇后,妾皆稱夫人。」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后制度基本繼承漢代,但也具有一些新的時代特點。譬如多立皇后與不立皇后。 一、多立皇后 魏晉南北朝皇后制度的一個突出變化是多立皇后。此事始見於東吳...
周武帝滅佛:南北朝時期的興佛運動嚴重影響國力
從假皇帝變為真皇帝的周武帝,所做第一件大事,很多人想不到:滅佛。
歷史上有很多人很類似,但凡被稱為「武帝」的皇帝,除了在武力方面很有成績之外,在文化領域也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個「武帝」是秦始皇,雖然他堅持用「始皇」來稱呼自己,但是如果放在後代,他的稱號逃不過一個「秦武帝」。他搞了一個「焚書坑儒」,把各種各樣的「閒書」都給燒光,一本都不准留,把那些「喜歡搬弄是非...
魏晉南北朝服飾:魏晉南北朝的婦女假髻
魏晉南北朝服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髮式,與前代有所不同。魏晉流行的「蔽髻」,是一種假髻,晉成公《蔽髻銘》曾作過專門敘述,其髻上鑲有金飾,各有嚴格制度,非命婦不得使用。普通婦女除將本身頭髮挽成各種樣式外,也有戴假髻的。不過這種假髻比較隨便,髻上的裝飾也沒有蔽髻那樣複雜,時稱「緩鬢傾髻」。此圖為戴假髻的婦女(江蘇南京中央門外幕府山出土陶俑)。
魏晉南北朝時期男子服飾是什麼樣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衣裳最具特色的有三種,一是大袖衫,二是褲褶與裲襠,三是不拘儀表的寬袍。 大袖衫 衫在魏晉之時不僅是玄者所著,而且也是上流社會的服飾特徵之一。它是在傳統的漢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的衫與現在的衫不同,其形制與袍相仿,只是袖口不同,袖口有祛者為袍,無祛者為衫。也就是衫不收袖口,不施祛口,袖口寬敞。《釋名·釋衣服》稱:「衫,衣無袖端也。」指的就是袍與衫的區別...
南北朝的門閥政治:門閥制度的毒瘤為何挖不掉?
在唐代、宋代,稍有見識的學者和政治家都很清醒地指出,魏晉南北朝時中國吏治敗壞,貪腐盛行,最大癥結在於「看門第不看人才」的門閥用人制度。
正是因為這種只看門第血統,不看品德才能的門閥用人制度,在上自魏晉、下至南陳北周的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始終成為各王朝、政權和歷代帝王的用人綱領性政策,才造成這一時代貪官、庸官層出不窮,雖弊端暴露、罪行昭彰也很難得到應...
魏晉南北朝服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帝便服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帝便服 圖中所繪洛神形象,無論從髮式或服裝來看,都是東晉時期流行的裝束。魏晉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圖中帝王頭戴白紗帽,外著白穿寬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手執如意,也是南朝時所喜尚的習俗。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服飾有什麼特點?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繼漢代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式,在傳統基礎上有所發展。 魏晉時期的婦女服裝,都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當時婦女的下裳,除間色裙外,還有其它裙式。 魏晉時期婦女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筒肥大。裙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