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省直轄市自治區名稱由來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中國省直轄市自治區名稱由來

2015年06月13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511 次


 

  我國省、直轄市、自治區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誤解多多。有的地理書說四川得名因境內的四條河流而得名,有的書說山東省因泰山以東而得名……其實,我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名稱多數來自行政區劃的演變。
 
  河北:位置在黃河之北,但河北省的得名並不是因為這個。唐代這裡大部分屬河北道;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路、河北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屬中書省;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8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使用至今。因此,河北省得名源自唐代的河北道。
 
  山西:位置在太行山之西,但得名不是直接出自太行山之西。唐代這裡大部分屬於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路、河東南路;元設河東山西道;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因此,山西得名出自元代的河東山西道。
 
  內蒙古:蒙古各部以大戈壁沙漠為地理分界,分為兩大部分,戈壁以北稱外蒙古,戈壁以南稱內蒙古。「內」「外」是相對中國中心部分說的。
 
  遼寧:這裡以「遼」為地名,歷史很悠久了,但作為省名的「遼寧」是後來才出現的。遼寧意為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唐屬河北道;遼屬東京、上京等道;金屬東京、北京等路;元置遼陽行中書省;明為遼東都指揮使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
 
  吉林: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化。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
 
  黑龍江:以黑龍江城而得名。清初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首字得名。1644年,清改南京為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
 
  安徽:以安慶、徽州取首字得名。清初屬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


  浙江: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又稱浙江,因而得名。唐設江南東道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置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山東:金代在這裡設置了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
 
  河南: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湖南:唐屬江南西道、山南東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
 
  湖北:宋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屬湖廣行中書省;明屬湖廣省,後改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
 
  廣東: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東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屬湖廣行中書省;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新中國成立初期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1958年3月15日,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
 
  福建:以福州、建州取首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台灣:台灣一名由何而來,學術界尚難定論。一般認為,16世紀時台灣有「大員」之稱,指台南一帶,是當地高山族部落名譯音。17世紀「大員」又被改寫成台灣。荷蘭侵略者在該地所築的熱蘭遮城,稱之台灣城。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全島後,台灣大致指今台南市一帶。清初建立台灣府,「台灣」一名才指整個島嶼。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新中國成立後,屬廣東省,1988置海南省。

  江西: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東、西二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中書省;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西漢時雲嶺之南有個雲南縣(今雲南祥雲縣),後來雲南成了省名。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
 
  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分屬雲南、四川、湖廣三行中書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
 
  四川: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西等道;宋設川峽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
 
  陝西:以在陝原之西得名。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中書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
 
  甘肅:以甘州、肅州取首字得名。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行中書省,為甘肅得名的開始。
 
  寧夏:元滅西夏,置寧夏府路屬甘肅行省,寧夏取西夏安寧之意;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後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
 
  西藏: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分衛(前藏)、藏(後藏)等四部,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新疆: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清統一後,新疆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新歸附的疆土稱新疆;1884年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京: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將軍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反正,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實現對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天津:清順治年間,順治皇帝將左右2個衛歸並到天津衛,三衛合一。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並在新中國成立那天正式稱為直轄市。

  上海: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重慶: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更中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朝為渝,北宋改為恭州。孝宗淳朝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淳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