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葬送了北宋江山的罪魁禍首究竟是何人? | 陽光歷史

 

A-A+

揭秘:葬送了北宋江山的罪魁禍首究竟是何人?

2017年08月31日 解密水滸傳 暫無評論 閱讀 109 次

  趙宋王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不僅斷送了宋廷第二次對太原的救援,斷送了太原,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餘年的錦繡江山。公元
982年,也就是火燒晉陽三年之後,出於國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晉陽故城東北三十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新建城池。當年僅有一條小街的唐明鎮,位於今天太原市西羊市街的大關帝廟一帶,大南門的唐明飯店即得名於此。宋代太原城的大體位置,南到今迎澤大街北側,北到今後小河一帶,西到今新建路東側,東到今柳巷一帶,這座沒有包磚的土城周長不過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門,當年周長四十二里共開二十四道城門的晉陽城此時已成為後人夢中再也難以觸摸的海市蜃樓。

  城池建成後,心有餘悸的統治者不願再看到「太原」、「晉陽」這樣的名稱,而代之以「緊州軍事」,直到七十七年之後,才恢復了太原府的建制。在太原恢復舊稱之前,并州州治和陽曲縣治先後遷入了這座新城,民間因此有「宋前太原、晉陽一座城,宋後太原、陽曲一座城」的說法。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太原城,則是一千年河西,一千年河東。

  潘美在建設新城的時候,為了破壞太原風水,消除太原王氣,取諧音以「釘」死太原龍脈,只修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街。對此,有人也做過善意的解釋,說丁字街對阻遏契丹騎兵的馳騁極為有效,然而,在冷兵器時代,城池是抵禦敵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城防有失,守軍的鬥志與士氣也隨之崩潰,激烈的巷戰只能是殉道者為壯烈結局而盡的最後努力,相對於戰局已經毫無意義,所以,丁字街,只能是趙宋王朝愚昧與狹隘的表現。到1948年太原戰役前夕,閻錫山軍隊在城中修築巷戰工事時,統計市區內仍有大小丁字街三百六十四條。直到今天,太原舊城仍然可以看到這些在城建規劃中難以修復的錯誤,而近年來為了消除丁字街實施的交通改造工程,也因此都被冠以「打通」工程。趙光義處心積慮地防備著太原,但他不曾想到,太原卻在此後的戰爭中堅強地護衛著宋室江山,更令趙光義的後代們痛悔的是,如果沒有毀掉晉陽,靖康之恥完全可能避免,北宋的歷史也將隨之改寫。

2.jpg

  太原重建一百四十多年後,以一支兩千五百人的騎兵起義,女真人僅用十年時間就滅亡了建國二百餘年的遼國。就在宋廷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為全部索還包括燕雲十六州在內的五代以後陷沒各州而奔波交涉的時候,金太宗以北宋接納遼軍降將張覺為借口,揮師伐宋。金軍的計畫是兵分兩路,西路軍以宗翰也就是《說岳》中的粘罕為主帥,率軍六萬,從西京大同出發,攻佔太原,東路軍以另一員竭力主張攻宋的大將宗望為主帥,率軍六萬,自平州入燕山,直取真定,然後兩路大軍會師於開封城下,一舉滅亡在聯合攻遼的戰爭中被金軍鄙薄蔑視的弱宋。

  強盛的金朝滅亡實力強於宋朝的遼國之後,主懦臣庸的趙宋王朝面對急劇變化的外交形勢卻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積極的應變措施,不懂得及時緩和與西夏的關係以抽調戰鬥力較強的西北邊防軍加強北境防務,也沒有在太原等二線戰略要地佈署機動部隊。胡馬南掠,完全出乎宗翰必有幾場惡戰的預計,還在幻想著以屈讓和犧牲來換回燕雲各州的宋廷猝不及防,或潰或降,節節敗退,金朝西路軍接連攻取了朔、武、代、忻四州。

  說起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凡是看過《水滸傳》的人們對他都不陌生,當時宋王朝在太原的最高官員就是被人們諷為媼相的童貫,這個深得宋徽宗寵信的宦官擔任的職務是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負責全權統率這三個地區的軍事力量,他的官邸就設在太原。除了征方臘取得勝利以外,童貫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不懂治軍卻極擅隱瞞敗績、慌報軍功,正是他兩次伐遼的失利,使得北宋的腐敗與孱弱在金軍面前暴露無遺,從而萌發了南侵的野心。

  其實多次出使金朝的宋將馬擴早就對金兵的南侵有所察覺,並提醒童貫早做防備,仍然沉醉於以一百萬燕京代租費收回幽州空城而沾沾自喜的童貫卻對此充耳不聞。金軍南侵前夕,曾參加燕京談判的馬擴再次前往宗翰軍中商議收回蔚、應二州,狂妄的宗翰笑道:「你還在指望得到這兩個州嗎?山前山後都是大金朝的土地,還有什麼好說的?你們把所有州縣奉上贖罪,我們才可以原諒你們收納張覺。你現在就可以回去了,我不久就會派人去宣撫司。」

  馬擴回太原覆命後,大驚失色的童貫不是按照馬擴的勸說佈署應敵的防務,而是做好了南逃的準備。不久,金國使者來到太原,通報了金軍已經南侵的情況,並要求宋廷割讓黃河以北的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貫準備逃歸京城,太原知府張孝純勸阻道:「金人撕毀盟約,大人應當率領各路將士奮力抗敵,如果大人南歸,軍心必然動搖,這無異於把河東拱手送給金人呀,河東一旦失守,河北豈能保全?!請大人留下來與我們共同報效國家,更何況太原地勢險要,人民勁悍,金兵未必能夠攻取。」厚顏無恥的童貫居然說:「我的職責是宣撫,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還要你們做什麼?!」十二月八日,童貫逃離太原前線,張孝純聞迅後擊掌長歎:「平時童大人何等威風,怎麼一旦風雲突變就心驚膽戰抱頭鼠竄,他還有什麼面目去見天子?!」正是這個童貫,回到京城後拒不接受宋欽宗東京留守的任命而與徽宗南逃,當衛士們在一片痛哭聲中阻擋浮橋請求徽宗留下時,這個逃跑將軍竟然命令他的親軍勝捷軍放箭,當即射倒數百人,童貫因此在輿論的一片譴責聲中遭貶,流放途中被宋欽宗下詔處死。


  趙宋王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不僅斷送了宋廷第二次對太原的救援,斷送了太原,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餘年的錦繡江山。公元
982年,也就是火燒晉陽三年之後,出於國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晉陽故城東北三十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新建城池。當年僅有一條小街的唐明鎮,位於今天太原市西羊市街的大關帝廟一帶,大南門的唐明飯店即得名於此。宋代太原城的大體位置,南到今迎澤大街北側,北到今後小河一帶,西到今新建路東側,東到今柳巷一帶,這座沒有包磚的土城周長不過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門,當年周長四十二里共開二十四道城門的晉陽城此時已成為後人夢中再也難以觸摸的海市蜃樓。

  城池建成後,心有餘悸的統治者不願再看到「太原」、「晉陽」這樣的名稱,而代之以「緊州軍事」,直到七十七年之後,才恢復了太原府的建制。在太原恢復舊稱之前,并州州治和陽曲縣治先後遷入了這座新城,民間因此有「宋前太原、晉陽一座城,宋後太原、陽曲一座城」的說法。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太原城,則是一千年河西,一千年河東。

  潘美在建設新城的時候,為了破壞太原風水,消除太原王氣,取諧音以「釘」死太原龍脈,只修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街。對此,有人也做過善意的解釋,說丁字街對阻遏契丹騎兵的馳騁極為有效,然而,在冷兵器時代,城池是抵禦敵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城防有失,守軍的鬥志與士氣也隨之崩潰,激烈的巷戰只能是殉道者為壯烈結局而盡的最後努力,相對於戰局已經毫無意義,所以,丁字街,只能是趙宋王朝愚昧與狹隘的表現。到1948年太原戰役前夕,閻錫山軍隊在城中修築巷戰工事時,統計市區內仍有大小丁字街三百六十四條。直到今天,太原舊城仍然可以看到這些在城建規劃中難以修復的錯誤,而近年來為了消除丁字街實施的交通改造工程,也因此都被冠以「打通」工程。趙光義處心積慮地防備著太原,但他不曾想到,太原卻在此後的戰爭中堅強地護衛著宋室江山,更令趙光義的後代們痛悔的是,如果沒有毀掉晉陽,靖康之恥完全可能避免,北宋的歷史也將隨之改寫。

2.jpg

  太原重建一百四十多年後,以一支兩千五百人的騎兵起義,女真人僅用十年時間就滅亡了建國二百餘年的遼國。就在宋廷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為全部索還包括燕雲十六州在內的五代以後陷沒各州而奔波交涉的時候,金太宗以北宋接納遼軍降將張覺為借口,揮師伐宋。金軍的計畫是兵分兩路,西路軍以宗翰也就是《說岳》中的粘罕為主帥,率軍六萬,從西京大同出發,攻佔太原,東路軍以另一員竭力主張攻宋的大將宗望為主帥,率軍六萬,自平州入燕山,直取真定,然後兩路大軍會師於開封城下,一舉滅亡在聯合攻遼的戰爭中被金軍鄙薄蔑視的弱宋。

  強盛的金朝滅亡實力強於宋朝的遼國之後,主懦臣庸的趙宋王朝面對急劇變化的外交形勢卻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積極的應變措施,不懂得及時緩和與西夏的關係以抽調戰鬥力較強的西北邊防軍加強北境防務,也沒有在太原等二線戰略要地佈署機動部隊。胡馬南掠,完全出乎宗翰必有幾場惡戰的預計,還在幻想著以屈讓和犧牲來換回燕雲各州的宋廷猝不及防,或潰或降,節節敗退,金朝西路軍接連攻取了朔、武、代、忻四州。

  說起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凡是看過《水滸傳》的人們對他都不陌生,當時宋王朝在太原的最高官員就是被人們諷為媼相的童貫,這個深得宋徽宗寵信的宦官擔任的職務是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負責全權統率這三個地區的軍事力量,他的官邸就設在太原。除了征方臘取得勝利以外,童貫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不懂治軍卻極擅隱瞞敗績、慌報軍功,正是他兩次伐遼的失利,使得北宋的腐敗與孱弱在金軍面前暴露無遺,從而萌發了南侵的野心。

  其實多次出使金朝的宋將馬擴早就對金兵的南侵有所察覺,並提醒童貫早做防備,仍然沉醉於以一百萬燕京代租費收回幽州空城而沾沾自喜的童貫卻對此充耳不聞。金軍南侵前夕,曾參加燕京談判的馬擴再次前往宗翰軍中商議收回蔚、應二州,狂妄的宗翰笑道:「你還在指望得到這兩個州嗎?山前山後都是大金朝的土地,還有什麼好說的?你們把所有州縣奉上贖罪,我們才可以原諒你們收納張覺。你現在就可以回去了,我不久就會派人去宣撫司。」

  馬擴回太原覆命後,大驚失色的童貫不是按照馬擴的勸說佈署應敵的防務,而是做好了南逃的準備。不久,金國使者來到太原,通報了金軍已經南侵的情況,並要求宋廷割讓黃河以北的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貫準備逃歸京城,太原知府張孝純勸阻道:「金人撕毀盟約,大人應當率領各路將士奮力抗敵,如果大人南歸,軍心必然動搖,這無異於把河東拱手送給金人呀,河東一旦失守,河北豈能保全?!請大人留下來與我們共同報效國家,更何況太原地勢險要,人民勁悍,金兵未必能夠攻取。」厚顏無恥的童貫居然說:「我的職責是宣撫,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還要你們做什麼?!」十二月八日,童貫逃離太原前線,張孝純聞迅後擊掌長歎:「平時童大人何等威風,怎麼一旦風雲突變就心驚膽戰抱頭鼠竄,他還有什麼面目去見天子?!」正是這個童貫,回到京城後拒不接受宋欽宗東京留守的任命而與徽宗南逃,當衛士們在一片痛哭聲中阻擋浮橋請求徽宗留下時,這個逃跑將軍竟然命令他的親軍勝捷軍放箭,當即射倒數百人,童貫因此在輿論的一片譴責聲中遭貶,流放途中被宋欽宗下詔處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