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些地名連老北京都會念錯 你念對了嗎?
北京很多地名的發音都帶有鮮明的本地特色,時報君整理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名,標出發音,再順帶和您聊聊這些地方的民俗典故。
大柵欄(大十爛兒)
說起北京地名讀音特別的、最出名的,就是前門「大柵欄」念「大十爛兒」了。要是讀錯,可就鬧笑話了。
不過據說還真有外地朋友跟這事兒較勁的,說憑什麼讓人這麼念?時報君反問您一句,台州的「台」為什麼發一聲呢?對啊,入鄉隨俗,就得這麼念。
阜成門 (fǔ成門)
如果您較真,搬本字典,一定會說,第一個字4聲,第二個字2聲。話說漢語裡有個「語流音變」現象,類似於英語的連讀。人在說話時,不是孤立地發出一個個音節,而是把音節組成一連串自然的「語流」。因發音器官的制約和發音方便的需要,音位與音位接續時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比如說「選舉」,應該都是3聲,但讀起來,「選」就會讀成「懸」。而阜成門的阜字,因為後邊跟的成字是2聲,所以也就變聲了。
演樂胡同(演耀yao胡同)
路牌說是le,但按字面意思,應該讀作yue四聲,因為這裡挨著教坊(跟現在的文工團差不多,都是官辦養活的音樂人才,你懂得)。
「樂」讀yao是古音,比如《論語》裡有一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裡邊的「樂」就讀yao(四聲)。估計這個教坊裡很多的音樂人才在當時都是「北漂」,而在清代形成的昆腔之類的都會用到一些南方腔,比如京劇的念白就是徽白。那時,這些方言會用到許多古音,或許當時教坊裡的人把「樂」字念yao(四聲),大家追星,就跟著念了。
錢糧胡同(錢lou胡同)
先說說這個地方的來歷,有意思!早先是八旗子弟領低保的地方。當然,人家那低保,可比咱們現今兒多多了,特別體現封建社會優越性。那「低保」,不是銀子,就是谷子。所以,當時才管領餉什麼的,都叫領「錢糧」。
至於讀音,北京人說話有一種吃字的情況,就是某個字都快了之後就發四聲。比如派出所,讀快了就是「派處所」。那麼「錢糧」就成了「錢亮」,再讀快一點、再讀快一點……大概就成了「漏」的音了。
東四十條(東四、十條)
之所以選擇這個是因為一件趣事。前幾天時報君的同事遇到一個問路的人,張嘴就問:「東、四十條怎麼走哇?」同事馬上驚了,四十條!東邊兒就有四十條,那西邊兒再來個四十條,好大的條哇!
笑談歸笑談,東四十條可是一條很有歷史背景的路。沿途有「南新倉」等文物保護單位。旁邊的張自忠路上更是坐落著「段祺瑞執政府舊址」、「歐陽予倩故居「,並且著名的」三一八慘案「也發生在這裡,至今」段祺瑞執政府舊址「門旁還矗立著」三一八慘案發生地」的紀念碑。
給孤寺(機古四兒)
說起給孤寺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給孤寺位於今珠市口西大街,紀曉嵐故居東200米;惠中飯店的對面路北。
《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西珠市口大街迤西為西柳樹井。北有萬善給孤寺。傳雲創自唐貞觀年間,疑即坊巷胡同集之萬善寺也。東偏為關帝祠,詳寺觀。北小胡同曰給孤寺夾道。」過去是停屍骨之地,被認為陰氣重,所以此處一直駐兵。清朝駐兵、日占時期駐兵,現有武警某部駐紮在此。
積水潭(積水「灘」)
北京二環內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為「積水潭」,老北京在說的時候都會發一聲「tān」,不過後來隨著捷運,公交報站都讀二聲,知道這個發音講究的就少了。
「積水潭」再往前翻叫做「雞獅潭」。相傳曾有一塊「天外飛石」(時報君揣測沒準是塊隕石)掉落湖中,石頭上面雕刻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大公雞和威風凜凜的雄獅,因此得名「雞獅潭」。
西苑(西苑yuan)
北京本地人管西苑、北苑、南苑的」苑「字都發二聲。這可不是發音錯誤,要不然天通苑為什麼沒人讀錯呢。
這是為了與「院」區分,地名的西苑、南苑、北苑,如果按標準讀音,很容易被混淆為西院、南院。在北京,沒有南園、北園一說,所以發二聲也不會產生混淆。
鑼鼓巷(羅鍋兒巷)
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至今已有750年的歷史。
」鑼鼓巷「被叫做」羅鍋兒巷「可不是方言叫法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條胡同兩頭低窪,中間隆起,像是駝背人的脊樑。又因巷內東西兩側各有8條胡同平行相對,形似「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花枝胡同(花子胡同)
在東城區王府井大街北側有一條胡同叫做」花枝胡同「。
聽聽!這名字多美,多浪漫,讓人馬上聯想到五顏六色、美麗至極的各色鮮花和美女。但其實,老北京管這條胡同叫做」花子胡同「。花子就是乞丐,過去,這條花子胡同也叫花子營,所以,這地方以前就行使著乞丐收容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