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南京長江大橋的年代 火車是怎麼過長江?
沒有大橋前火車怎麼過江,這珍貴鏡頭,"老南京"看了都感到親切
最近,筆者看了一部1958年的老電影《蘭蘭和鼕鼕》。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兩個小娃娃蘭蘭和鼕鼕坐火車從上海到北京,與父母團聚,其中在南京發生了一段波折。
電影是1958年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裡面最有名的演員,應該是程之(主持人、演員程前的生父),程之後來因為86版《西遊記》中的金池長老而家喻戶曉。在《蘭蘭和鼕鼕》中,他只是扮演一名普通的乘客。
《蘭蘭和鼕鼕》海報
電影演員程之。
其實,筆者最感興趣的並不是電影的情節,而是其中真實記錄了南京火車輪渡的運作全過程,錄下了珍貴的歷史畫面。
如今成為「小清新」膜拜聖地的浦口火車站,在這部電影中也有露面。
研究電影史的朋友告訴筆者,這應該是唯一一部記錄南京火車輪渡的影片。
兩個小主人公。
電影中的列車員,制服很有時代感。
先把相關的電影情節介紹一下:蘭蘭和鼕鼕乘坐的火車到了南京,兩個孩子下錯了站,滯留在南京車站,也就是下關火車站。
火車則離開下關車站,開到火車輪渡。列車員鄭大光發現孩子丟了,連忙下車,狂奔到下關車站找孩子。
與此同時,火車駛上火車輪渡的鐵軌,拆分成火車頭和一節節車廂,運上渡輪。渡輪將火車頭和車廂送到對岸浦口的火車輪渡,再組裝起來,駛入浦口火車站,等待發車。
再說鄭大光。他在下關車站找到了蘭蘭和東東,得到下關車站的幫助,聯繫了港務局的汽艇,坐著汽艇,鄭大光帶著孩子們橫渡長江趕到浦口,終於在火車出發前最後一刻趕上了火車。
在這段情節裡,1958年的南京火車站(下關車站)、浦口火車站、南京江面、幕府山、獅子山等都有露面。可以看到,寬闊的江面上,並沒有南京長江大橋的身影。
電影中的南京站(下關車站)。
電影中的浦口火車站。
電影中的長江江面,可以看到遠處的獅子山和幕府山,那時候沒有長江大橋,江上有點點白帆。
再來幾張下關車站、浦口火車站現在的樣子,大家比較下。
現在的下關車站內景。
浦口火車站月台現在的模樣。
接下來,就該說說本文的重點了——南京火車輪渡。
眾所周知,滬寧鐵路、津浦鐵路是中國鐵路史早期的兩條重要幹道,南京就位於這兩條鐵道的一端。
照理說,南京應該能夠連接起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但長江將南京分為江南江北,因此滬寧鐵路的一端是在南京江南,津浦鐵路的一段在南京浦口,隔江相望,火車當然是開不過去的。
下關南京車站老照片。
要知道,民國時,六千多公里的長江上是一座大橋都沒有的。你從南京出發,坐火車到北方去,去北平或者天津,怎麼辦?就得從下關坐輪渡過江,到浦口車站乘車,沿津浦線北上。
1929年奉安大典,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從北京運到浦口,就是從浦口下船,由軍艦運到江南。
1925年,朱自清從南京出發,到北京上大學,父親坐船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朱自清根據這段經歷寫下了感人至深的散文《背影》。
孫中山靈柩運抵南京後,下了火車,用軍艦運送過江。
朱自清《背影》。
這個局面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發生變化,那年10月,國民政府鐵道部將輪渡建設提上議事日程,成立了首都鐵路輪渡設計委員會,選定鐵道部設計科長鄭華設計的互動引橋式輪渡方案。
12月1日,輪渡工程開工。引橋由英國多門浪公司承建,輪渡由馬爾康洋行承造。所用鋼軌、枕木、鋼樑等材料全部從英國進口。
1933年10月,鐵路輪渡竣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自到場祝賀,剛剛獲得第五屆全國運動會遊泳冠軍的楊秀瓊女士應邀剪綵。
為南京火車輪渡剪綵的楊秀瓊女士。
慶典之後,「長江」號渡輪載著一列火車橫渡長江,標誌著火車輪渡正式通車,京滬線和津浦線從此連接起來。
火車輪渡的工作原理簡單:渡輪上鋪了鐵軌,通過「升降引橋」、棧橋和岸上的鐵路線連接。「活動引橋」一端如同交鏈般地與棧橋上的軌道連接,另一段隨著水位高低升降與渡輪上的軌道相接,機車再頂著列車直接駛上渡輪。渡輪上並排有3股道,可以容納火車21節車廂,或客車12節車廂。
整個操作極為耗時,從列車編組、上船、過江,再到列車上岸、再編組,一次作業需要兩個多小時。
有了鐵路輪渡,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才算連接起來,中國南方和北方融為一體。從南京城區出發的觀眾,以及從上海蘇州方向過來的列車旅客,再也不用從下關坐船到浦口火車站了,坐著火車直接就能過江。
南京火車輪渡老照片。
對於南京人來說,《蘭蘭和鼕鼕》的珍貴之處,是保留了當年火車是怎麼過江的寶貴鏡頭。
電影中火車輪渡的珍貴鏡頭。
1968年10月1日,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通車,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真正連接在一起,客車及直通貨物列車改經長江大橋通過。火車輪渡只渡非直通的貨物(軍事戰備物資)列車。
1973年5月5日,南京輪渡封閉停航,告別歷史舞台。
f一
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想必很多「老南京」對鐵路還念念不忘,其實,鐵路輪渡至今還保存完好,已建成可供參觀的鐵路遺跡,來欣賞它們現在的模樣吧。
鐵路輪渡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