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墓為何會有女人的哭聲?朱元璋墓在哪 | 陽光歷史

 

A-A+

朱元璋陵墓為何會有女人的哭聲?朱元璋墓在哪

2015年01月07日 古墓探秘, 明朝皇帝,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316 次

  朱元璋的墓在哪?明孝陵,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 2003年7月3號決定,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千古之謎:朱元璋陵墓夜伴哭聲

  在南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傳說當年朱元璋出殯之後,每到夜裡,孝陵裡面就會傳出一個女人的哭聲,特別是在深夜,那哭聲淒涼悲苦。有大膽的百姓,夜裡就組織著去孝陵的地宮口處打聽究竟,在女人時斷時續的哭聲中,他們這才知道了原委。

  洪武31年,朱元璋死後,在遺體向地宮裡運送的過程中搞起了「迷魂陣」--在當時南京的13個城門同時出殯,而且規格形式完全相同。這當然是朱元璋的一個伎倆,為的就是不讓人知道自己究竟葬在哪裡。


  也許你會說,不就是在他修建的孝陵裡面嗎?事實真的如此嗎?

  1.狡兔十三窟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的茅山西側,是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為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他老爹給他取的原名叫朱重八,帶有一點小農意識。後來他娶了郭子儀的養女之後,感覺這個名字太小家子氣,為了與自己的身份相配,就又取了了一個名字叫朱元璋。沒想到改了這個名字後,他的仕途是一片光明,慢慢竟然成了吳王,最後一鼓作氣,成了明太祖。

  自古天子就帶著點神奇,朱元璋當然也沒有例外。傳說他的母親剛懷了他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白鬍子老頭給了她一粒仙丹,這仙丹放在手中是閃閃發光,好像珍珠瑪瑙似的。開始朱元璋的母親捨不得吃啊,想這麼貴重的東西,一定能夠賣個大價錢,於是準備藏起來。白鬍子老頭不肯,他看朱元璋的母親不吃那仙丹,就準備拿回去。虧他母親機靈,一口吞了下去。醒來原來是做了一個夢,不過這個夢還有點現實的味道,朱元璋的母親一嘴香啊。自從朱元璋的母親吃了那顆仙丹,朱元璋在他娘肚子裡就開始大長,等到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屋,當時正好是夜裡,紅光從屋中瀉出來,映紅了院子。正因為這個不同尋常的徵兆,知道的人都說朱元璋這小子將來必定是封侯為將之人。可人家對封侯為將沒什麼興趣,直接就朝那個光芒四射的皇帝寶座去了。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想起自己親生父母當年死無葬身之地的艱難。為了讓自己能在百年之後有個安身的地方,就提前動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出生平民的朱元璋對於自己陵墓的選址會不會像他的性格那樣,毫不重視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朱元璋很關心他死後的「安樂窩」,為了這個「安樂窩」,他把身邊的幾個大臣集中起來,開了幾次辯論會,可是討論來討論去,大家的意見始終不能統一,急得朱元璋的嘴上起了幾個水泡。李善長一看,揣摩出原因了,於是就和劉伯溫、徐達、常遇春與湯和幾位大臣商量,要解皇上的後顧之憂。

  經過李善長這麼一分憂,朱元璋的陵址很快就確定了,就是獨龍阜玩珠峰。當時朱元璋一看,幾個人的意見竟然這麼一致,不覺心裡又生疑了,想他們幾個不是一起來糊弄我的吧?於是三天兩夜沒有睡,在風水先生的幫助下,把個獨龍阜玩珠峰研究了很久,這才確信這個地方確是埋葬自己的好地方,不僅可以蔭及子孫,還可以保大明江山世世代代。於是,大筆一揮,就把獨龍阜玩珠峰作為自己的陵址了,命人馬上開始修建。

  朱元璋的陵墓為什麼叫孝陵呢?傳說當時大臣們為他的這個陵名,起了很多名字,最後朱元璋一個都沒有看上。有一天,在午睡的時候,他迷迷糊糊看到他的爹娘來到了他的面前,於是心裡非常高興,說:「爹啊,娘啊,』你們知道孩兒今天我是什麼了嗎?我是皇上啊!你們兩個就是皇太后和太上皇了,我給你們修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祖陵,一定不會讓你們再在人家的那一畝三分地裡看別人的臉色了(朱元璋的父母死後,因為無處可埋,村裡一戶姓劉的讓他們埋到了自己的地裡,這樣他的父母才有了安身的地方)。

  朱元璋的父母很高興,他老爹慢慢地說:「孩子,只要你有那份孝心,我們在地下也可以閉眼了。」說完兩個人飄然而去。這個時候朱元璋就醒了,他看了看周圍,這才知道自己是做了一個夢,正好此時,有負責修建陵寢的官員來問碑上刻什麼名,朱元璋說:「就叫孝陵吧,我朱元璋以後一定是『以孝治天下,,把『孝心』發揚光大。」於是,孝陵的名字就這麼出來了。


  明孝陵修建工程從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動工,至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建成,整個工程先後調用軍工10萬,至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才算完全建成,歷時30餘年。朱元璋生性多疑,他做了皇帝以後,怕原來那些大臣將來奪自己的皇位,就很是殺了一些忠臣,事後把自己的兒子、孫子統統派到各個地方擔任一方的父母官,掌管著軍權、財政,讓整個大明江山成了他朱家的了。

  在政治上,朱元璋如此多疑,那麼在他陵寢的建設上,他會不會也搞一些迷惑人的東西呢?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後,在遺體向地宮墮運送的過程中,就搞起了「迷魂陣」——在當時南京的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規格形式完全相同。這在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中就有記載,說是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當然是朱元璋的一個伎倆,為的就是不讓人知道自己究竟是葬在哪裡。有人會說,不就是在他修建的那個孝陵裡面嗎?這難道還會有假?朱元璋出殯不久,南京坊間就流傳出他並沒有葬在孝陵裡面,這裡只是他的一個衣冠塚,他實際是葬在朝天宮三清殿下。後人對這種說法一直持肯定態度,在清代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的《從朝天宮謁孝陵》中,他也明確指出朱元璋就是葬在朝天宮的。

  在南京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傳說當年朱元璋出殯之後,每到夜裡,孝陵裡面就會傳出一個女人的哭聲,尤其是在深夜,那哭聲淒涼悲苦。有大膽的百姓,夜裡就組織著去孝陵的地宮口處聽個究竟,在女人時斷時續的哭聲中,他們這才知道了原委。原來孝陵地宮裡只是放了幾件朱元璋的衣冠,他的身體根本就沒有安葬進來。馬皇后孤孤單單一個人呆在地宮裡,因為思念自己的老公,所以才如此悲切。

  可馬皇后的難題百姓解決不了啊,沒有辦法,他們只好找了幾個得道高人,給她做了一場法事,這樣馬皇后從此才沒有繼續悲啼。從這個傳說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當時很可能沒有葬在孝陵。但是,出殯那天是十三個城門一起出的,所以朱元璋究竟葬在哪裡,在沒有實際確鑿的證據面前,始終是一個謎。

  2.引領500年帝陵格局

  不管朱元璋到底葬在哪裡,他的孝陵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現在的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木質結構的地面建築物已經不存在了,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來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也完好如初。這麼多年沒有受到盜墓者的破壞,應該與當年十三城門同時出殯有極大的關係吧,朱元璋終於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贏了盜墓者一局。

  當時為了保衛孝陵,光護陵駐軍就有5千多人。陵內植松十萬棵,養鹿千買,每頭鹿的脖子上都掛著「盜墓者死」的銀牌。當日如此恢宏的建築,現在還依然存在嗎?經過六百年風雨的洗禮,今日的孝陵又是什麼樣子?

  孝陵的墓區建築大體分為兩組:第一組是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孝陵的入口處是下馬坊,「下馬坊」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這是讓前來祭祀的諸官下馬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額枋上刻著「諸司官員下馬」六個楷書大字。這塊額枋曾被毀壞,後經修復才為現在的這個樣子:坊高約9米、中間寬約6米,額枋長約6米、高1.28米、厚約0.32米。


  過孝陵正門大金門,就是四方城了,是存放神功聖德碑的地方,因其為四方形,所以也稱四方城。四方城四周牆形如壁壘,在城內有一大石獸,背上馱「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這就是是明成祖朱棣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功德碑。碑通高8.84米,碑身高4.78米、寬2.24米,在南京地區現存的這塊石碑是最大的一塊。

  神道在四方城的西北,從四方城過霹靂洞上的御河橋就是。神道的最大特點在於建築與地彤地勢的完美結合。同其他帝陵一樣,在神道的兩側依次排列著十二對石像生,它們分別是:獅、獬豸、駝、象、麒麟:馬,每種四隻,左右對成,共十二對,逶迤綿延達一里多地。在中國古代帝陵中,神道兩旁的石刻都是呈直線對稱分佈,而明孝陵的神道石刻卻不呈直線,而是環繞建有--B1時代孫權陵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類似北斗七星。孝陵的神道兩旁的石刻為什麼會是這樣安排呢?沿著神道折向北,有華表(望柱)一對在前,緊接著就是四對巨大的石像,兩武兩文,威武雄壯,神態肅穆。這些石刻的線條粗率,簡約生動,是明初石刻的重要作品。

  神道向北18米的盡頭為欞星門,經過多少年的人為或者自然的破壞,欞星門已不存在,僅有6個石柱礎站在那裡,昭示著當年的雄偉。過欞星門折向東北275米,過御河橋向北,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了,孝陵的地宮就在這裡。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到了1999年,政府又重新進行了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改為5個門洞。

  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個門洞,後被毀。到了清朝時期,改建了碑殿,為三開間的紅牆小瓦建築,亭內立有5塊碑刻。其中中間的一塊上刻「治隆唐宋」四個鎏金大字,這是1699康熙第三次下江南謁陵時的御題。康熙為什麼會屢次來拜謁這位明朝的開國皇帝呢?原來,在康熙即位之後,由於漢人不服滿人統治,所以時常會有怨言。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康熙決定和漢人保持友好的關係,因為光靠馬上功夫,他認為是征服不了漢人的。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所以才有了康熙6次南巡,5次拜謁明孝陵的感人之舉。那塊刻有「治隆唐宋」的碑還跟曹雪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呢。原來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當時的「江寧織造」郎中曹寅刻立。享殿是孝陵的主要建築。原殿已毀,現在尚存3層須彌座台基,通高3.03米。在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神位。現殿內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享殿後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是當年露天祭祀的場所,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空地的盡頭有一座石橋,過了石橋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築的最後部分方城、明樓、寶頂。孝陵的方城是以大條石砌成的,在正中開拱門式斜隧道,修有台階共54級。整個方城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後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在隧道口的東削兩面各有石級可登城頂。這也是孝陵與其他帝陵不同的地方。方城頂部原建有宮殿式建築明樓,無奈風雨無情,明樓頂部及木質結構都已經毀壞,現僅存四面磚牆。在方城頂上極目遠眺,視野開闊,中山陵、梅花山、中山植物園、「寶頂」,四面環繞,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木之中,給人一種如臨仙境之感。寶頂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這個大土丘的下面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地宮,不過馬皇后應該不是很寂寞的,在她不遠處的梅花山上,就有三國時東吳君主孫權及其夫人葬陵墓,兩者僅僅相隔300米。明孝陵打破了以往帝陵的祖制,改變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宮制度和十字軸線的陵墓佈局,第一次按皇宮佈局建立「前朝後寢」三進院落制,開創了一個新的陵寢格局:「前方後圓」,並由此影響著此後明清兩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設規制。這是自大明建立以來,第一座擁有自己個性的皇帝陵寢。

  3.那些慘死的妃嬪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後,朱元璋就命人以兩名王妃殉葬,以陪伴自己躺在地下的孤獨的兒子。等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本人死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大位,史稱建文帝。朱允炊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皆令殉葬。但是當時場面混亂,加上負責此事的官員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已經生育過的妃嬪,也有不少在陪葬之列。對於陪葬宮女的具體數字,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雖然從朱元璋開始,對殉葬的妃嬪宮女,朝廷從精神物質上給予褒獎,但從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隨意剝奪人性命的劣性。明孝陵的殉葬妃嬪,都得到了在孝陵殿內設置的一個「龕」,供後人祭祀。今天這些「龕」都設在哪裡呢?

  明孝陵的妃嬪、宮女是怎樣殉葬的?現在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吊死的,另一種說是往陪葬者的體內打水銀,究竟是採用了哪種方法呢?

  第一種說法是吊死的。據有關專家分析,在殉葬那天,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單的宮女和妃嬪都被集中到一個地方。在殉葬之前,他們給這些殉葬的人準備了最後的晚餐,這也相當於死刑犯那最後一頓豐盛的大餐。在侍臣太監們的監督下,她們勉強算是吃完了最後的一頓飯,雖有速度比較慢,或者因為心情難以下嚥的,但是時間一到,那些負責此事的侍臣太監就把宮女妃嬪帶到一個早已安置妥當的屋子。這個屋子裡安放了一把把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宮女妃嬪們在侍臣和太監的逼迫下,無奈地站到太師椅上,然後將自己的頭伸進了那早已繫好的套扣由……當然,有的宮女會被這樣的場面嚇呆了,顫抖地坐在了地上,這個時候那些太監都開始發揮他們的作用,他們幾個人扶持著,強行把宮女扶上太師椅,然後把那個套扣套在了宮女的頭上,隨後搬走了椅子。

  第二種說法就是他們在宮女妃嬪的體內注入了水銀。為了保證陪葬的宮女妃嬪容顏不變,有人想出了一個惡毒的方法,就是在她們的體內注入水銀。這個建議被那些執行命令的侍臣和太監採納,於是他們在給那些陪葬的宮女妃嬪的茶杯中下了安眠藥之後,這些人很快就睡著了,等到她們一睡著,那些太監就開始往她們的體內注入水銀,這樣這些陪葬的人就一直睡了下去。既然在朱元璋的孝陵中真有陪葬的宮女和妃嬪,那麼她們死後都安葬在哪裡呢?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研究所的賀教授介紹:結合前人作過的明孝陵、明東陵考古發掘資料,明孝陵妃子、宮女墓大體葬於3處:一是南京植物園內;二是明孝陵陵宮牆外西南角;三是總體妃子墓區,位於明孝陵右側,與東陵遙遙相望,形成左輔右弼的建築格局。

   事實上朱元璋的妃子們真的葬在這三個地方嗎?

  1937年3月,有人在明孝陵東側的紫霞湖發現一座明代古墓,墓室高約3米,分內外二室,不過墓內空無一物。1976年,在距離明孝陵西側約300米的山麓處,又發現一座磚砌墓葬,在這座墓葬裡,出土了大批雕金首飾,其中金鐲的內部印有「匠作局」三字。因為這個地方在明代屬於禁區,所以非皇親國戚是不能入葬該地的,因此專家判斷這兩座墓很可能就是明太祖妃嬪之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在南京中山植物園裡發現了一個石雕的無頭贔質,專家推測這個贔質原來馱的碑可能是朱元璋嬪妃墓的神道碑。這尊贔屭高2米、寬1.2米,有2噸多重。從它獸背很高,三隻爪子拚命撐著,專家發現這是典型的明初風格的石刻,而且其風化程度和所用石料的材料,均與孝陵中的其他石刻有相同之處,因此可以斷定是明代遺留的石刻。不過從發現的資料來看,專家判斷這座妃子墓並不是陪葬墓,而是單獨的一座墓,可能是死在朱元璋之前的一個妃子的。所有已經發現的資料都無法證明那些陪葬的宮女和妃嬪究竟葬在哪裡,於是專家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那些陪葬的宮女和妃嬪都葬在了孝陵中的地宮內,而那些老死、病死的就葬在了地宮上面寶城的東西兩側。難道事情真是這樣的嗎?

  4.已知的答案未知的謎

  直到今天,雖然考古專家已經通過先進的考古儀器找到了朱元璋的地宮所在,但是在沒有徹底挖掘之前,孝陵依然存在著無數的謎。據史書記載,在孝陵的東側約80米的叢林中,有朱元璋的兒子朱標的陵墓,稱作東陵。朱標是死在自己的老子朱元璋之前的,所以他的陵址應該是朱元璋所選。朱元璋為什麼讓自己兒子的陵墓在自己的東面呢,為什麼又起名為「東陵」呢?有人說朱標死前為東宮太子,或正是以此為其陵墓起了「東陵」,也有人說朱標的陵墓在孝陵的東面,所以叫「東陵」。究竟哪一個正確,現在已經沒有資料可以證明了。朱標因為自己的兒子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所滅,所以陵墓自然沒有受到重視,孤零零的一直到今天。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