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帝與他的四大無價之寶:乾隆的奇珍異寶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乾隆帝與他的四大無價之寶:乾隆的奇珍異寶

2014年12月17日 乾隆, 歷史解密, 清朝皇帝 暫無評論 閱讀 310 次

  乾隆帝一生收藏了多少奇珍異寶?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愛好收藏的大多是商人或古玩愛好者,然而在古代的藏家裡卻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收藏大腕,絕對讓你意想不到,他就是滿清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弘歷,即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從其祖父那裡繼承下來的字畫珍玩在內,畢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數量之巨,舉世無雙。有些收藏,來自臣僕的貢獻。乾隆二度南巡時,禮部尚書沈德潛前往接駕,一次就進獻書畫七件:董其昌行書兩冊、文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鑒山水一軸、惲壽平花卉一軸、王翬山水一軸。和珅進的金佛更是碩大無朋,「長可數尺許,舁入闕中」。以貢品之精備受乾隆青睞的總督李侍堯曾被治罪抄家,結果抄出「黃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樹四尺者三株」,都是準備呈獻的貢品。

  當然,乾隆的收藏品,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內府製造的。乾隆皇帝尤其愛玉成癖,他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致力於玉器的生產和收藏,因此乾隆朝收藏的玉器甚豐。僅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將玉料從新疆經水路運到北京,後又轉運到揚州,製成後又運回紫禁城,就先後用去10年時間。這座超大型玉雕,高九尺五寸,重一萬零七百多斤,堪稱玉器之王。現在這座玉山就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接受遊人們的檢閱。同時接受檢閱的還有上萬件大小玉器,這多半是乾隆時期收藏的。

  數十年從全國搜剔到的藝術精品,乾隆鑒賞後往往加蓋「乾隆御賞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後讓各精其道的儒雅詞臣,分門別類,編為目錄,經皇帝審定,再編印成書,如《西清古鑒》、《寧壽鑒古》系古銅器目錄集,《西清硯譜》系古硯目錄集。


  早在乾隆八年,他就決定,要將內府收藏的書畫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理。首先將有關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編撰成目錄《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書畫藏品的《石渠寶笈》開始編撰。這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將為存在了兩千年的中國宮廷書法繪畫收藏畫上一個句號。完成後的《石渠寶笈》,包括續編、三編共成書225冊。這是明清兩代,600年宮廷收藏的總結。也是歷代帝王收藏的最後規模。全盛時期的清代宮廷收藏,大約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晉唐宋元書畫2000件,明代書畫2000件,這就是中國古典書畫作品當時的最大規模。而乾隆皇帝最引為自豪的,當是數十載如一日地對歷代書法名帖的搜集了。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旬《伯遠帖》最為乾隆所鍾愛,乾隆十一年他將這三件東西藏在大內養心殿西暖閣內,並以「三希堂」名之。

  乾隆四十四年,皇帝命將內府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和馮承素所摹的《蘭亭序》四個真本,《戲鴻堂帖》中「柳公權書蘭亭序」原刻本、於敏中奉旨為這個原刻本填補闕筆的全本、董其昌的《蘭亭序》臨本,以及乾隆手臨董其昌《蘭亭序》本—— 一共八種《蘭亭序》本墨跡刻石,名「蘭亭八柱」。

  除了書畫之外,乾隆皇帝還熱衷倡導青銅器的收藏和鑒賞。除了宮廷收藏,官僚士大夫中普遍形成了嗜古收藏的風尚,出現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和古文字學家。他們不僅親自鑒定考證,而且還著錄摹拓,著書立說,相互辯駁,於是隨之而來的考據之學又大行其道。此風一起,影響了差不多將近200年的收藏界和知識界。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歷史上堪稱空前,單純從收藏的數量來看,乾隆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皇帝。一份1816年的清單顯示,當時有15000幅字畫裝飾著從北京紫禁城到察哈爾的皇宮,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後的作品。真的應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句古話了,這不僅記錄了那一時代國力的空前強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偉氣象、艷麗繁複的審美情趣的烙印。

  揭秘:乾隆帝與他的四大無價之寶

  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於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又當了四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以及各種玉璽。死後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於裕陵的地下宮殿中。然而,1928年7月2日,東陵大盜、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包圍了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一夜之間連掘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並將其洗劫一空,包括這些奇珍異寶、金銀珠寶在內的陪葬品裝了滿滿二十大車返回駐地。最終這些奇珍異寶被盜出後,顛沛流離,流落世界各地。樂奀下面根據收集的資料給大家介紹四件無價之寶及其著落。

  一、玉璽「八徵耄念之寶」

  「璽」這個字變得尊貴是在秦朝。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這個大名。秦統一六國後,規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璽」,臣民的只能叫「印」。乾隆帝一生擁有璽印1800多方,獨冠帝王之首,是他爺爺康熙的15倍,是他父親雍正的11倍。乾隆的一方方璽印是他為自己漫長人生路上樹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他打了勝仗要制璽紀念;抄錄詩作要用璽點綴;70歲刻「古稀天子」及與之配套使用的「猶日孜孜」,80歲刻「八徵耄念之寶」及與之相配的「自強不息」,都體現出不服老的勁頭;嘉慶二年(1797年),已經當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璽措辭極其直白,上面赫然寫著「歸政仍訓政」,明擺著講,雖然兒子當皇帝,但大事還得老子說了算。

  乾隆在位時,刻的第一方皇帝璽印,內容就是「乾隆御覽之寶」。乾隆元年(1736年)的正月初四,雍正皇帝已經去世4個多月,居喪的哀傷氣氛被改年號的喜慶所取代。25歲的年輕皇帝讓身邊的太監拿著一方銅製的璽印材料去內務府傳旨,命令在上面刻「乾隆御覽之寶」6個字。負責此項工作的人戰戰兢兢接了旨,6天後,請太監將兩份篆文草稿呈送乾隆,一份是陰文(字呈白色),一份是陽文(字呈紅色)。皇帝仔細看過後給出回復:用陰文。再過40天,精心製作的銅璽完工交差。作為富有四海的君王,乾隆一生擁有「乾隆御覽之寶」共有8方,其璽印材料極為豐富,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此外,田黃、瑪瑙、水晶、象牙、蜜蠟和澄泥都可作為印材。不同印材製出的璽印,蓋出來印痕深淺濃淡有所區別,值得細細玩賞。多年戰亂中,乾隆玉璽有相當一部分流失海外。下圖是曾經在台北拍賣的一件「乾隆御覽之寶」,它是台灣富豪蔡辰男1984年從紐約買回來的,當時出價3.3萬美元。


八徵耄念之寶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