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袞是誰?常袞是忠臣還是奸臣嗎?常袞簡介 | 陽光歷史

 

A-A+

常袞是誰?常袞是忠臣還是奸臣嗎?常袞簡介

2018年06月29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46 次

  常袞,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字夷甫,生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卒於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常袞性剛急,為政苛細,不合眾心,可以說又是諫言派的又一傑出代表。那時候,元載、王縉當宰相,皇帝每天都都給他們賞賜御膳,數量之多,十個人都吃不完,以此來表示皇帝對他們的器重。

  但是,在常袞當了門下侍郎之後,後又擔任同平章事,開始接觸朝廷之事,就發現了這個現象,頗為不滿,就直接上奏說:「早餐錢已經夠多了,快停止給他們賜御膳了,官員本身的俸祿是足夠的,何必再勞心賜飯,且數量多,浪費糧食呢?」皇帝聽了這段話,也應允了。

  做了這件事之後,常袞又想辭掉自己的「堂封」,大概就是津貼或者是工資什麼的,當時的人都譏笑他,說「朝廷的俸祿本來就是拿來養賢人的,這是對他們的獎勵,你為何要傻兮兮的不要錢?」朝廷的一個官員聽聞此事之後,為常袞辯解:「君子恥食浮遊於人,張袞辭去他的俸祿,表明了他的廉恥心,與那些固位貪得無厭的人相比,要好得太多,況且,《詩經》上也說:『那些君子啊,不是吃閒飯的啊!』君子君子,就是要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屬於自己的,多給自己的,堅決不要。」

1.jpg

  公元763年,也就是廣德元年,常袞以右補闕充翰林學士,不久任考功員外郎。這期間出了一個著名的宦官——魚朝恩,他恃寵專權,權勢非常大,朝中的許多大臣都爭著向他獻珠寶邀寵。常袞見此事,直接上書說:「這些大臣們貢獻的寶物都是來自農民,是斂怨以媚上也,請皆還之。」

   他並沒有直接攻擊魚朝恩,而是從這些大臣所獻寶物入手,阻斷了魚朝恩的財源,也是大臣不敢輕易用寶物去拉攏魚朝恩。代宗對此行為很是站讚賞,升了他的官兒。大歷九年(774年)升禮部侍郎。連續三年主持科考。處事謹慎、墨守成規。

  但也正是由於常袞的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引得許多人不滿,甚至連賢良之臣都有些意見,大歷十二年(777年)拜相,楊綰病故後,獨攬朝政。堅決執行自己的原則,以文辭出眾而又登科第為用人標準,這樣一個辦法,非常嚴格,一來有效地阻斷了買官之路,但是能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人少之又少,更何況有些人盜換考生試卷,或者是故意剔除某些有競爭的才能之人,使得其名落孫山,所以說這種方法有用,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買官作弊之事自古以來都不會少,既然斷了買官的路,就只得從考生的試卷入手,某些沒有背景的考生就經常遭殃。

  這件事也還好,總體來說利大於弊,但是他自己本身不想要俸祿也就罷了,他還管了別人的俸祿,對朝中眾官俸祿亦視其好惡而酌定。性清高孤傲,不妄交遊,為政苛細崇尚節儉,反對腐敗。

2.jpg

   他喜愛節儉,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節儉,尤其是對他不滿的人,自己的俸祿只因他看不順眼,就沒多少,對他簡直恨之入骨。

  所以德宗即位後,朝廷中的某些官員聯合宦官,誣陷他,成功將其貶為河南少尹,又貶為潮州刺史,不久為福建觀察史,一路往南。但是這個剛直不知變通的人,沒想過求取皇帝同情,回到朝廷之中,而是在看到當地落後的條件之後,直接留下,注重當地教育,增設鄉校,親自講授,閩地文風為之一振。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