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探秘四川寶興「怪石迷宮」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探秘四川寶興「怪石迷宮」

2014年10月03日 神奇地球-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04 次


 


雅安寶興發現石林奇景


 



 


雅安寶興發現石林奇景


 


    「寶興發現大面積石林!」近日,雅安寶興縣野生動物攝影師兼業餘探險者高華康從大山裡帶回消息。位於寶興靈關鎮的「近空石」,其綿延數十平方公里的神秘「怪石迷宮」,也由此走進大眾視野。

    空山中聆聽「嬰兒奏鳴曲」

    「在寶興縣靈關鎮大溝村,當地農民中盛傳有『怪石迷宮』聳立在高山林間,但從來沒有外人親見過。」一聽到這個「傳說」,高華康來了勁,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熱心「怪石保護」的當地人王廷強。王廷強是最早發現「怪石迷宮」的村民之一,一次上山採藥時,他發現了怪石群,從那時起,每年他都會到這裡來一兩次,義務巡邏,防止砍伐林木和破壞石林的行為出現。因此,說起到「怪石迷宮」探險這件事,兩人一拍即合。

    6月初,高華康與王廷強等來自大溝村的8名當地嚮導一道,踏上了探險之旅。他們從大溝村出發,沿著一條廢棄的公路行走了5個多小時,來到了一個被村民稱為「近空石」的地方。這裡地處寶興和天全兩縣交界處,海拔高度800到3000米。天陰雨濕,密林水響,走了不多久,一片色彩繽紛的廣袤「海洋」展現在眼前:漫山杜鵑花如彩霞彙集,祥雲飄飛。作為一種適應性極強的山地植物,隨著海拔高度從低到高變化,龐大的杜鵑群落展現出色彩和花期的次第差異。

    人在花下走,驚起了眾多珍禽異獸。密林幽谷裡,野生箭竹叢中,隨處可見珍稀野生動物留下的腳印、咬痕、糞便等活動痕跡。「經過分辨,這些痕跡可能是由大熊貓、小熊貓、扭角羚、青羊、毛冠鹿、野豬、野雞等多種珍稀動物留下的。」從事了30年野保工作的高華康,不但喜歡用影像記錄和傳播自然之美,也對野生動植物有著自己的研究心得。

    在「花海」裡穿行了又5個小時,一行人終於進入「近空石」的中心區域。黑夜將至,探險者們用塑膠薄膜撐起一個天棚,生起篝火,在山風裡依偎著取暖。

    就在此時,一陣嬰兒般的啼哭劃破寂靜夜空,聲音在黃昏的空谷中迴盪,讓人有些不寒而慄……原來,這是一種被當地人喚作「娃娃雞」的珍稀鳥類在啼叫,學名紅腹角雉,名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這種鳥在天黑前上樹歇息,天明後又下樹活動。進出巢穴前,它都會放開歌喉,來一首「嬰兒奏鳴曲」,故有了「娃娃雞」的俗名。

    怪石群讓人迷路「打轉轉」

    在高華康和嚮導們進入叢林的第3天後,「怪石迷宮」終於出現在眼前:造型詭異的怪石呈帶狀分佈於原始森林之中,在「近空石」山脊上綿延了數十平方公里。

    這些石頭造型千奇百怪,既有高達數十米的刀型石壁,也有可供數人坐臥的石頭「沙發」,還有形狀像烏龜、飛機、炮彈等的石頭。怪石群彼此聯通,四通八達,形成了由曲折小徑連接的石林群落。置身其間,若只是沿著巨石之間的小路埋頭亂撞,很容易在這石林裡「打轉轉」。故而,當地鄉親便將此地喚作「怪石迷宮」。

    高華康與嚮導們沿其中一條僅能通過一人的石縫穿行,大約走了半小時左右,最後從另一處石縫裡鑽了出來,不過,他驚奇地發現,四周的景物竟然和他們剛進石縫時的景物非常相似。「我們都搞不清楚,究竟是在原地打轉轉,還是到了另外的地方。」

    還有令人奇怪的,是當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時,往往是一段路邊有水流潺潺,而走到了另一段路時,路邊的水流便突然消失了。在縱橫交錯的石壑之間,也是有些地方有流水,有些地方沒流水;一些地方雖然表面看不見流水,但能夠聽到石頭下面的水聲。此外,在一些大石中間,像漏斗一樣,深不見底,被稱作旋口。高華康試著撿起一塊石頭扔進去,沒想到,洞裡響聲一直不停歇,「不知它到底有多深」。

    「怪石迷宮」形成需要數十萬年

    規模如此巨大的「怪石迷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疑問籠罩在高華康心頭無法解答。問詢當地鄉親們,大家也是紛紛搖頭。

    於是,高華康就找專家求解。雅安地理研究專家、四川農業大學退休教授曹宏仔細辨認了現場照片:「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這裡有石灰岩地區的地表常見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溝、漏斗等各種地貌形態。和大名鼎鼎的雲南石林成因相同。」

    對於這處奇觀的形成原因,從事了大半生史地研究工作的曹宏認為:「在裸露的山脊上,晝夜間日照和溫差的變化使石灰岩出現熱脹冷縮,隨後迸裂形成裂縫。降水便從這些裂縫流過,石灰岩可溶於水,隨著水流不斷沖刷,裂縫逐漸擴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怪石迷宮』,也因此造成有些地方有水,有些地方又斷流的情況。」

    據曹宏初步推斷,要形成如此龐大的怪石群,至少需要數十萬年。

    此外,由於喀斯特地貌環境複雜多樣,森林生態空間廣闊,所以蘊含著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像石林上面生長的杜鵑花就分為多個品種,在海拔較低的地方,生長著高大的喬木類杜鵑,而隨著海拔的升高,低矮而交錯生長的高山杜鵑又成了「主角」。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