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羅布泊「大耳朵」的成因之謎提出新的見解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羅布泊「大耳朵」的成因之謎提出新的見解

2015年11月15日 神奇地球-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29 次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古代羅布泊,西湖是疊加在古東湖上的,而東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中科院遙感所邵芸研究員告訴記者。

  邵芸帶領團隊承擔的國家863計畫「新型成像雷達地下目標探測與隱伏特徵提取技術研究」課題日前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3年多來,課題組共開展了5次野外調查,採集了大量野外樣品,進行了實驗室分析,探地雷達的探測驗證,充分利用雷達遙感技術對干沙層、乾燥鹽殼層的穿透能力,探測了被埋藏的羅布泊古湖岸線,對羅布泊「大耳朵」的成因之謎提出了新的見解。

  羅布泊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內。歷史上,它曾是一個煙波浩渺的湖泊,物產豐富,景色秀美,養育了眾多文明,包括樓蘭、米蘭、小河等文明,是絲綢之路的要衝,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多民族交融的重要區域。今天的羅布泊已經徹底乾涸,只剩下廣袤無邊的乾涸湖盆,劇烈起伏的鹽殼層、風成沉積物和沙漠,沒有任何生命跡象,被稱為「死亡之海」,地球「旱極」,是中國和亞洲大陸的乾旱中心,塔里木盆地的積水積鹽中心,其環境演變對於全球變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義。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在遙感圖像上發現乾涸的羅布泊呈現神奇的耳朵形狀,從此,羅布泊「大耳朵」就因其特殊的形態及成因不明而引起了地學界的廣泛關注。

  邵芸團隊通過多源雷達遙感圖像解譯以及極化雷達特徵分析,取得三項重大科學發現:

  首先,在遙感圖像上呈現「大耳朵」形狀的羅布泊是由於羅布泊古東湖的西半部分為西湖所覆蓋,使得原來圈閉的湖岸線被部分切割和掩蓋,因此在遙感圖像上能看到古東湖的東半部分,故呈現「耳朵」形狀。利用雷達遙感技術能夠透視風成沉積層和極端乾燥鹽殼層的能力,發現了埋藏於西湖湖相沉積物之下的古東湖湖岸線,證實了古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的存在,說明西湖(鹹淡水混合)是疊加在古東湖(鹹水)之上的。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岸線原來是呈圈閉狀態的,而不僅僅是「耳朵」狀的。

  其次,在野外科學考察中,找到了羅布泊古東湖的北部和西部湖岸線,確認了羅布泊的邊界,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佈範圍可能遠遠大於原來測量的5350平方公里,初步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里。

  第三,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上表現為明暗相間的6個條帶。明條帶為高含鹽量湖相沉積層,代表了羅布泊較強烈的萎縮,湖面快速縮小,鹽分快速結晶析出。暗條帶為低含鹽量湖相沉積層,代表了羅布泊的相對較弱的萎縮,湖面縮小,但是過程緩慢,依然有西側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進行一定的補給,故含鹽量較低,摻雜著較多的泥沙質沉積物。上述過程重複出現與持續推進,是羅布泊古湖區越來越小的真實記錄,說明在羅布泊逐漸萎縮、乾涸的過程中出現了6個期次的湖相沉積環境變遷,代表了至少6個期次的干—濕氣候變化,對於乾旱地區環境演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