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銀河系周圍可能存在數百個「流浪黑洞」
科學家認為銀河系周圍存在數百個黑洞,速度達到每秒數千公里
這幅照片是證明銀河系中央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第一個證據。這個黑洞的質量相當於370萬個太陽
如果美國科學家最近進行的黑洞合併電腦模擬所呈現的景像在現實中出現,銀河系周圍可能存在數百個「流浪黑洞」,每個的質量是太陽的數千倍。電腦模擬研究領導人、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天文學家凱利-霍利-伯克曼表示:「流浪黑洞很難觀測。除非這種黑洞正在吞噬大量氣體,否則的話,唯一的探測方式就是觀測其超強引力場彎曲在附近穿過的光線。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引力透鏡』,背景恆星似乎發生移動並且亮度增強。」
此項研究通過電腦建模研究中等質量黑洞。直到現在,仍有一些科學家對它們的存在提出質疑。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中等質量黑洞只有一個。這個黑洞是3年前由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X射線太空望遠鏡在星系ESO 243-49邊緣發現的,距地球2.9億光年。
科學家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中等質量黑洞與其他黑洞合併時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研究。根據他們的預測,兩個以不同速度旋轉或者質量不同的黑洞合併後形成的黑洞因動量守恆定律受到「猛踢」,最高以每秒4000公里的速度飛向任意一個方向。霍利-伯克曼表示:「這一速度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人的預計。即使平均速度達到每秒200公里,與通常情況下的天體逃逸速度相比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速度。我們意識到任何黑洞合併後形成的新黑洞都會被逐出球狀星團,因為這種驅逐需要的逃逸速度不到每秒100公里。」
借助於范德比爾特大學高級計算、研究與教育中心的設施,霍利-伯克曼的研究小組進行了大量模擬,模擬中等質量黑洞通過與大量恆星級黑洞合併進行的擴張,同時將目光聚焦每次合併後形成的黑洞所發生的逃逸。球狀星團內存在大量恆星級黑洞。她說:「我們對最初的黑洞質量提出不同假設,假設球狀星團內恆星級黑洞的質量範圍,同時假設旋轉速度和旋轉方向具有隨機性。在最為保守的假設情況下,我們發現即使每個球狀星團最初時都存在中等質量黑洞,發生黑洞合併後仍擁有中等質量黑洞的球狀星團只有大約30%。在最不保守的假設情況下,不到2%的球狀星團存在中等質量黑洞。」
如果銀河系內的大約200個球狀星團曾擁有中等質量黑洞,現在的銀河系周圍可能遊蕩著數百個這種黑洞,正等待著吞噬不幸與它們相遇的星雲、恆星和行星。慶幸的是,附近存在一些流浪黑洞並不對銀河系構成威脅。霍利-伯克曼說:「在宇宙有生之年,這些流浪黑洞不可能對我們構成任何威脅。它們的危險區域——施瓦茨席爾德半徑——很小,只有幾百公里,危險程度無法與附近其他天體相提並論。」
科學家發現的兩個最大黑洞,每一個的質量都相當於100億個太陽。它們存在於橢圓形星系NGC 3842和NGC 4889中,距地球2.7億光年,足以吞噬整個太陽系。它們的質量大約是此前的紀錄保持者的1.5倍,後者的質量相當於68億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