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人物生平簡介 | 陽光歷史

 

A-A+

玄奘人物生平簡介

2018年05月14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36 次

  玄奘是東漢名臣陳寔的後代,曾祖父陳欽,曾任後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任國子博士,

  食邑周南(河南洛陽);父親陳惠,身高體壯、美眉朗目,平時潛心學問,博覽經書,為時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縣官,後來隋朝衰亡,便隱居鄉間、托病不出,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稱讚他的志節。陳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個兒子,玄奘於隋朝仁壽二年(602年)出生。

搜狗截圖16年10月17日1527_60.jpg

  玄奘幼年跟父親學《孝經》等儒家典籍,「備通經典」,「愛古尚賢」,養成了良好的品德。父親去世後,二兄陳素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即長捷法師。玄奘十一歲那年,便隨長捷入寺受學《法華經》、《維摩經》等。」

  隋大業八年(612年),玄奘時年13歲,受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破格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
。玄奘出家後,首先在洛陽淨土寺跟景法師學《涅槃經》,從嚴法師學《攝大乘論》(下簡稱《攝論》),達六年之久。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由於戰亂,玄奘與兄長捷離開洛陽赴四川,在空、景(慧景,攝論學者)兩法師處學習。次年,玄奘到成都聽寶暹講《攝論》,又跟道基學「說一切有部」的《阿毗曇論》,接著在道振處學習《發智論》。
玄奘居蜀四五年間,師從多師,研習大小乘經論及南北地論學派、攝論學派各家的學說,學業大進,漸為人欽慕。

  隋大業十二年(618年),玄奘隨其兄入漢川,北至益州,適逢空、景二法師,從之受學。繼而至高僧大德雲集的成都學習。武德五年(622年),玄奘於成都受具足戒。後玄奘遊歷各地,參訪名師,講經說法。

  在四五年裡,通過眾多名師的指授,玄奘對「大小乘經論」,「南北地論」、「攝論學說」等均有了甚深的見地,聞名蜀中。但他並沒有滿足,武德七年(624年)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中西部),相州是當時攝論學的中心,玄奘從慧休學《雜心論》,又到趙州(今河北省趙縣境內),隨道深學《成實論》,再回長安從道岳聽受《俱捨論》,並向武德年間來華的中印度波羅頗迦羅密多羅(簡稱「波頗」)咨詢佛法。

搜狗截圖16年10月17日1528_61.jpg

  早在南北朝時,佛教學術界就開始了「一闡提眾生有無佛性」的論爭。到玄奘時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經》、《成實經》、《毗曇》學與真諦在南方譯傳的《攝論》、《俱捨論》,構成當時南北佛學的主流。但玄奘師通過學習,深感真諦等古德譯著不善,致使義理含混,理解不一,註疏也不同,對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分歧很大,難以融合。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意。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