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今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武松
為什麼古今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武松
要說《水滸傳》中的人物誰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武松莫屬。在過去,有專門說寫武松的話本、小說,在現代,有專門演武松的京劇、快書,現如今,專寫武松的電視劇也早於全本的《水滸傳》以及其他人物。然而,武松這個人既不崇高也不完美,他身上有著很多這樣那樣的毛病。他一出場就是在柴進莊上避難,因為喝醉了酒就要鬧事,所以弄得柴進莊上上上下下很不待見。在景陽岡下酒店裡喝酒,人家好心好意勸他酒後不要過崗,他卻認為人家要訛詐他的錢財,擺出來就是一副與人為壑的心態。嫂嫂對他有點兒不莊重的表示,他上來就要拿拳頭說事,全不是對待女人該有的做法。在大樹十字坡和孫二娘接觸,在醉打蔣門神之前,都有調戲婦女的嫌疑。還有,他殺張都監時,一口氣殺了十幾個人,其中不乏無辜。但是,儘管武松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都不妨礙古今有那麼多人喜歡他。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喜歡武松呢?
景陽岡打虎,奠定了武松的英雄地位
武松回家看望哥哥來到景陽岡下,酒家告訴武松景陽岡上有大蟲,武松並不相信,反而認為這是酒家訛詐。等到上得崗子,看見陽谷縣的榜文,這才相信這崗子上真的有老虎。可是,這時候“欲待轉身再回酒店”,又怕“吃他恥笑,不是好漢”,所以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決然地上了崗子。從這一點來看,武松具備了一個英雄應有的起碼條件,那就是,既然決定了就不後悔,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如果是前思後想,瞻前顧後,或者是進進退退,即便是想得再周到,也不是武士英雄所為。武松的這種行為,正是普通人所崇拜和可能採取的行動。等到真的老虎出現了,武松也是害怕的,他不僅叫出了聲,還躲閃在青石邊,充分表現了他作為普通人畏懼老虎的一面。但是,當這一切躲不過去的時候,武松沒有聽天由命等死,而是和老虎拚命一搏,當哨棒打斷了的時候,武松赤手空拳也要和老虎相搏,這才是真正的以命相搏。人們願意看到這樣的英雄出現,也願意接受這樣的英雄。假如說,武松是做好了一切準備再去打老虎,那是成名英雄所為,也不可能為平民所傚法。當武松把老虎打死以後,渾身已經沒有了力氣,“手腳都蘇軟了”,他害怕再跳出一隻老虎來,只得“掙扎下崗子去”。走了一會兒,“只見枯草從中,鑽出兩隻大蟲來”,武松大喊了一聲:“啊呀,我今番罷了!”原來卻是兩個獵戶裝扮成的老虎。這時候的武松,才是最真實的,人們有理由喜歡這樣真實的人。
另外,武松這次的打老虎,恐怕是有史以來最為凶險的一次。這隻老虎“極大”,已經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成為官府必須獵殺的對象。官府把任務交給了獵戶,除不去這隻老虎就要挨板子,儘管如此,這隻老虎還是繼續在景陽岡上為害。專門打獵的人都靠不近這隻老虎,反而被它吃了七八個,所以,他們只能用虎皮蒙住自身,以防止再被吃掉。當他們見到武松時,第一反應是這如果是個人,一定是吃了“忽律心、豹子肝、獅子腿”,要麼就是一個鬼。還有就是,武松唯一的一件武器——哨棒,根本就沒有起作用,他是用拳頭打死的老虎,這更能夠體現出英雄本色。正是在這諸多條件之下,更顯得武松這次打虎是非同尋常的壯舉。可以說,武松打虎,奠定了他的英雄地位。
有仇必報,決不讓壞人逍遙法外
武松出差走的時候,哥哥好好的一個人,也沒有聽說平時有什麼大病,可等他回來,一個大活人就這樣沒有了,不由得心生懷疑,因此上必須要問個明白。當他從何九叔那兒知道了哥哥是被毒死的時候,他是想通過縣衙裡的知縣來替哥哥伸冤的,只可惜,這個知縣平日裡得到西門慶的好處太多,臨時又貪圖賄賂,就把這官司給駁了回來。這種司法腐敗是社會的極大不公,一個縣裡的都頭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情何以堪!當然普通百姓只能是默默忍受,其結果就是仇恨的怒火在胸中積壓。但是,這個都頭不是一般人,他叫武松,他的胸中裝不下那麼多的怒火,他要替哥哥報仇。於是,武松找來了一干鄰居,讓潘金蓮供出殺害了哥哥武大郎。武松殺了潘金蓮,又殺了西門慶,再把王婆解到縣衙裡,可以說是把殺害哥哥的所有壞人一網打盡。古人講究“有仇不報非君子”,武松不但替哥哥報了仇,他更為普通人出了一口氣,為某些人樹立了一個榜樣!當官府依靠不上的時候,原來還有武松這樣一種報仇除惡的方式!假如有人遇到或者看到太多的不公,又怎能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現實的武松?假如一個人有一個崇拜對象,他難道會不喜歡這個人嗎?
見惡必除,除惡務盡
武松幫助施恩打了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也因此得罪了張都監和張團練。他們設計陷害武松,卻因為一些有良心的官員的呵護沒有被弄死。但是,這些人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利用押解的機會想把武松弄死在路上,這和林沖的情況幾乎是一模一樣。不過,武松不是林沖那般懦弱,他看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情,因此不等這些黑心的“公人”下手,先把這些人給處理了。在這個問題上,林沖表現的是逆來順受,頗讓人同情,而武松選擇的是懲惡,給人感覺是痛快。對於大眾來說,對待壞人就是要先下手,決不能坐以待斃,讓壞人恣意妄為。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小嘍囉,是執行者,僅僅是殺了他們,總有點兒讓人不解恨,不甘心。武松的行為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個心理需求,他是這樣想的:“雖然殺了四個賊男女,不殺得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如何出得這口恨氣!”武松是這樣想的,喜歡武松的人也是這樣想的,因此,武松殺了這三個為首作惡的人,自己出了這口“恨氣”,喜歡武松的人也出了這口恨氣!能讓人解氣的武松,人們沒有理由不喜歡他。
武松敢作敢為,讓人覺得豪爽
武松有兩次殺人事件。一次是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他是一個都頭,知道這件事情必須吃官司,但是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前去自首,這讓很多人免收牽連。比如說那個鄆哥,他知道自己一旦扯到官司當中,家中的老爹就沒有人養活,武松二話沒說,先給了他五兩銀子。五兩銀子可以讓鄆哥的爹能夠生活三五個月,鄆哥這才把開始的事情給武松詳細說了。這說明,假如武松真的跑了,按照過去的法律,這些鄰居和知情人是要被拘押的,時間可能要三五個月或者半年。武松自首,案子很快就會了結。第二次殺人是張都監以及家人,武鬆一口氣殺了十五人。武松在牆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並且在自己的名字前寫明“打虎”兩字,讓後來辦案的人非常清楚這個指向,不讓同名同姓的人受牽連。假如不這樣,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都是有武藝的人,誰會相信這是一人所殺?抓不著武松,辦案子的人就此牽連無辜是那個時代經常發生的事情。儘管這次殺人有點兒牽涉無辜的嫌疑,但這種一人做事一人當的豪爽,怎不令人敬佩!
武松的行為,總是能得到賞識或者認可
武松這人所做之事,不能說每一件都是那麼響噹噹,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卻總是能夠得到賞識。比如說打虎,成功後武松馬上做了都頭,這讓他從一個流浪者馬上變成了一個官員,從此的武二也就成了武都頭。相反的例子是,李逵打虎後給他帶來不是榮耀,而是縲紲之災。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種事不管老百姓多麼贊成,作為當事官員來說,卻不能不把武松當做殺人犯來對待,畢竟這人不是該由他來殺。但是,武松卻得到了縣、州兩級官員的庇護,所以僅僅判了一個流放罪。這是一種變相的認可,否則,要是官員們覺得他的行為凶殘可惡,武松是會被判得很重的。同樣的情況,到了孟州牢房,武松不但沒有被打一百殺威棒,他還得到了很好的照顧。雖然這事情是施恩有求於他,那也是因為施恩知道武松打虎的名聲,欣賞他的武藝豪情,否則,牢城內那麼多“配軍”,施恩怎麼不找別人?即便是武松打了蔣門神,張都監要報復,也是採取了先把武松“供”起來的方式,而不是像高俅對待林沖那樣,直接設一條計,然後抓起來就要砍頭。不用說,武松殺了張都監等那麼多人,張青孫二娘等人不但讚賞他,還把他介紹到二龍山,讓他進入了一個安全地帶。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誰沒有做過一件兩件出彩的事情?關鍵在於,這些自認為出彩的事情能不能得到他人的賞識!就像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孩子,他的一個小小的進步,你對他進行表揚和置之不理,他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何況是一個崇慕英雄的人呢!人的行為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才能希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在這方面,人們也希望自己成為武松。
身有缺點,更接地氣。
武松這個人身上有很多缺點、像喝酒使性,惹著我咱們就用拳頭說話、在女性面前總感覺有點兒不夠莊重、容易惹是生非等等。不過,他的這些缺點,都是常人身上所具有的。可能傑出的人物不會有這樣的缺點,但那樣的人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來學得來的,因此,聖人偉人只能為人們所敬仰,不會讓普通人產生親近感。武松不是這樣,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缺點,武松才更讓人感覺真實可信。除了那身武藝,這樣的人讓人感覺可以學、能學得來,用現在的話說,這樣的英雄更接地氣。否則,假如換做關勝、楊志、呼延灼,有幾個人能夠像人家一樣?不用說別的,就是那個名將祖上,也沒有人能夠淘換得來!更何況武松這個人受人敬,你真心對我好,我可以拿命報答你。宋江待武松好,武松始終記著。在上二龍山之前,宋江一直嘮嘮叨叨地讓武松勸魯智深楊志接受招安,武松自己還不知道能不能被容納,宋江現在說這個事情,武松肯定很煩,但他始終忍著,寧可不回答也不頂撞宋江,就因為武松念著宋江的好。正所謂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完全符合老百姓的道德標準。
總之,武松是一個平民當中產生的英雄,他的所作所為,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人們樂意接受這樣的英雄,因而會喜歡這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