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唐玄宗的結局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貢獻 | 陽光歷史

 

A-A+

安史之亂唐玄宗的結局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貢獻

2018年01月18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332 次

  安史之亂是由著唐玄宗專寵楊貴妃而不理朝政而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滿。這才使得安祿山和史思明會膽大的去發動這一次的叛亂。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是可恨的也是可悲的。

  

唐玄宗和楊貴妃


  這次的叛亂說是唐玄宗自找的其實一點都不過分。如果唐玄宗有了楊貴妃這一個大美人後並不是一味沉溺在溫柔鄉中,而是分出一點精力給朝政,這樣就不會被因為疏於朝政而被人詬病。甚至是引起了那次使得唐朝衰弱的「安史之亂」的最主要原因。從這一點上看唐玄宗是可恨的。身為一個皇帝卻成了自己的王朝由強盛變得落魄的罪魁禍首。

  不過如果從感情這一個方面看,唐玄宗是可憐的。即使自己是一個王國的統治者卻連自己自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還要這個女人成為這一場戰爭的犧牲品。最後因為傷心,唐玄宗在安史之亂結束之後選擇了退位。不知道這是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的懺悔還是因為失去了楊貴妃而無法接受這個悲傷的現實,無力去承擔這一切,只能默默的退縮。不管是你哪一個原因,唐玄宗都是可憐的。

  唐玄宗還有一個可憐之處是,安史之亂的結束時間就是他的退位時間。可以說是「安史之亂」這一件事將唐玄宗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寶座上拉了下來。可以說「安史之亂」奪走了唐玄宗擁有的一切,不過也可以說,這是唐玄宗自作自受。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貢獻是什麼

  安史之亂郭子儀是唐朝著名將領,在平定安史之亂中,郭子儀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立馬讓郭子儀率兵鎮壓安祿山叛亂。不久後,郭子儀率兵前往山西右玉縣,斬殺了安祿山部下周萬頃,成功收復了右玉縣。隨後,郭子儀在河曲擊潰了叛軍周秀巖,並成功收復山西大同等地。

  

郭子儀畫像


  唐玄宗得知這一消息後,加封郭子儀為御史大夫,以示獎勵。公元756年,叛軍再次集結起來,並佔領了河北一帶。在唐朝將領李光弼的奮戰下,收復了常山,而後郭子儀率兵前往井陘關,和李光弼一同抗擊叛軍。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合作下,擊破了叛軍史思明的隊伍,隨後收復了稿城。等到郭子儀返回常山時,叛軍史思明再次集結兵力尾隨郭子儀。郭子儀派遣騎兵輪番對抗史思明叛軍,等到史思明叛軍疲憊時,郭子儀一舉擊敗了叛軍隊伍。

  此時叛軍首領安祿山聽聞郭子儀已經收復了河北大部分地區,於是派遣精銳部隊前往河北增援。郭子儀在叛軍援兵到來之前,先擊破了史思明部隊,而後又在嘉山擊潰了叛軍援兵隊伍,史思明自知無望,便逃回河北定州。正當郭子儀準備率兵北征范陽時,聽聞唐玄宗已經進入蜀地,而李亨即將即位稱帝。得知消息的郭子儀急忙和李光弼奔赴蜀地。郭子儀前往後,被唐肅宗李亨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讓他繼續率兵南征。後來,安史之亂郭子儀平定了河曲。

  杜甫有關安史之亂的詩

  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盛衰的分界點,安史之亂之前,唐朝一派祥和繁盛,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政權逐漸沒落。經歷過安史之亂的詩人,大多都寫過反映現實主義的詩句。其中杜甫安史之亂的詩尤為著名。《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所寫的五言律詩,杜甫在這首詩歌作品中,反映了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家凋敝,百姓流離失所的景象。

  

春望


  《春望》作為杜甫安史之亂的詩,它具有極高的寫實意義和歷史價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是詩歌的全部內容,通過詩句的描寫,便可看出經歷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極具衰敗之景。這首詩歌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將國家的凋敝一覽無遺的展現在了世人面前。詩句開篇,作者以「望」字點題,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心情。

  這首詩歌是杜甫登高望遠的作品,詩人先用遠望的視角,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國破」、「草木深」的場景。經歷戰爭後的唐朝國土,如同垂危的老者一般,已經失去了生機與活力,作者以「草木深」三個字,刻畫了人煙稀少,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詩人看見凋敝的情景,內心非常難受,不禁流下了縱橫之淚。杜甫不禁感慨,唐朝什麼時候才能振作起來。通過這首詩歌也可看出詩人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安史之亂的圖片有哪些

  有關描述安史之亂圖片有很多,為了場景再現,很多書畫家根據史料記載,描繪出了安史之亂圖片。縱觀安史之亂圖片後不難發現,基本上與安史之亂相關的圖片,顏色都呈暗色系,給人一種壓抑的狀態。除此之外,安史之亂的圖片大多以描繪戰爭場面為主。戰場上的士兵、流血場景、戰馬等都是安史之亂圖片上的表現因素。

  

安史之亂圖片


  就拿這張圖片來說,裡面以展現唐朝官員為主,其中有唐玄宗、官員、太監等。身穿黃色衣服的便是唐玄宗,此時的唐玄宗面露倦色,從他的神情中不難看出,唐玄宗非常憂愁,花白的鬍子和鬢角,便可看出唐玄宗年事已高。值得注意的是,唐玄宗右手拿著枴杖,並且還有兩名官員扶著唐玄宗。雖然看不清唐玄宗的面貌,但是通過唐玄宗的神態,便可得知唐玄宗滿腹心事。

  從場地來看,唐玄宗和大臣們正在戶外,身穿紅色官服的官吏,大概是唐玄宗的心腹大臣,他站在唐玄宗的左邊,彷彿正在迎接唐玄宗的到來。唐玄宗的身後,站在一群官吏和士兵,從他們佝僂的身子來看,貌似經歷了長途跋涉。圖片最外邊還有數名穿著補丁的人,這大抵是當地的百姓,或者唐玄宗的隨從。從圖片所描繪的場景推測,這大概是唐玄宗入蜀地的場景。而身後那群衣衫襤褸的人,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了安史之亂讓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

  安史之亂的發動者是誰

  安史之亂,這次戰爭的命名並不是用年號或者是地點,而是用叛亂者的姓氏。安史之亂髮起的叛亂者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用了安祿山的「安」和史思明的「史」來組成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路線示意圖


  從「安史之亂」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次的戰爭的發起者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不過「安史之亂」還是有一個使用年號作為名稱的戰爭稱呼,那就是「天寶之亂」,因為這次的戰爭發生在唐玄宗統治的天寶年間。不過比起「天寶之亂」還是「安史之亂」這一個稱呼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這次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和史思明,在後來,安祿山將他佔據的地盤變成了一個獨立於大唐的國家。這就是「大燕」。安祿山自稱「大燕」的皇帝,不會再聽從李隆基的命令了。不過「大燕」在大唐的眼裡也不過就是一個在玩過家家的小孩吧。

  雖然這個小孩給了大唐不少的打擊,不過最後還是大唐勝利地平定的這次的叛亂。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這次叛亂的發起者,大唐是不會留下他們的。所以他們為這次的叛亂付出了應該付出的代價。

  安祿山和史思明會發起叛亂,就是看到大唐當時的皇帝——李隆基的昏庸。專寵楊貴妃,使得李隆基不理朝政,國家混亂。最後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沒有的到這個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楊貴妃。

  安史之亂全過程介紹

  安史之亂往簡單了說就是一場戰爭罷了。

  

安史之亂形勢圖


  在755年時,安祿山就開始蠢蠢欲動。在同一年的11月15日,唐玄宗知道了安祿山叛亂的這一個消息。在幾經猶豫之後,他決定任命安西的節度使封常清再同時去管理范陽、平盧的節度使,以此作為對這次叛亂防守的前期準備,還任命了皇六子榮王李琬作為元帥,當時的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作為副元帥東征。

  在唐玄宗做了這些準備之後,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不過因為楊國忠沒什麼本事,使得安祿山就在同一年的12月12日就攻下了洛邑。當時東京的留守李憕還有御史中丞盧奕不原因投降,就被安祿山殺了。河南的尹達奚珣沒什麼骨氣就投降了安祿山。不知是不是唐玄宗因為有人投降了,有些喪失判斷。聽信了監軍宦官的誣告,用「失律喪師」這樣的罪名處斬了封常清、高仙芝這兩位堅守這的大將。

  在天寶十五年的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並改國號為元聖武。此時大燕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打入了長安。

  唐玄宗看到是這樣的局勢,就馬上選擇了逃離長安,逃到了馬嵬坡這一個地方。在逃亡途中,士兵又餓又累,不願意再戰鬥了,於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就請求唐玄宗殺了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這幾個禍亂朝政的人。楊國忠其實已經被士兵們亂刀砍死了,唐玄宗看這樣的情況就打算為楊貴妃求情,不過士兵們不買賬,最後玄宗還是賜死了楊貴妃。這是士兵們鬥志高昂,馬上就進行了反擊。很快就結束了這次叛亂。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