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國寶級文物–發現一件七音孔陶塤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國寶級文物–發現一件七音孔陶塤

2015年05月19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94 次


 


    省文物局獲悉,新鄭近期在建檔中發現一件七音孔陶塤,這件陶塤保存完好,製作精細,外形美觀,呈淡青灰色,胎質堅密,擊之有聲,為國寶級文物。

    塤是我國遠古時代用陶土製成的一種吹奏樂器,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樂器之一。最早的塤出現在新石器時代,至今考古發現的實物,大多是商代的,有二音、三音、五音孔陶塤。從漢畫像磚中可以看到,塤在漢代樂舞中仍十分盛行,以後就漸漸地淘汰了,但塤在各朝代的禮樂中,作為禮樂器仍然使用。在古代文獻中,常把塤和篪兩種樂器並提,塤所發出的自然而和諧的樂音,被古人視為代表著典雅高貴的情緒和雍容的氣度。

    新鄭出土的這件七音孔陶塤,通高10厘米、腹徑3.3厘米、底徑2.6厘米,正面參列5孔,呈「V」字形,背面橫列二孔,孔徑0.4~0.5厘米,銳上一圓形吹孔,直徑1.5厘米,外形如雞卵,完全不同於原始社會到殷代的幾種陶塤,而且音孔排列有序。關於這七音孔陶塤的時代,有的專家認為是新石器晚期,或說是商代。根據呂驥的考證,七音孔陶塤的製作年代上限不會超過漢代,或是漢代以後的遺物。七音孔陶塤相對於六音孔陶塤,不僅音色更為渾厚、淒婉,而且增加了不只1個音,為研究探索我國音樂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