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突厥是怎樣被唐朝消滅的?當時的唐朝有多強大
貞觀三年,天怒人怨的東突厥汗國已是內外交困,一直處於守勢的唐帝國開始轉守為攻。唐朝冊立薛延陀部的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相約共擊突厥。時年十一月唐軍精銳盡出,大將李靖,李績,李道宗,柴紹,衛孝節,薛萬徹等分道出師北征突厥,兵鋒所至,攻無不克。次年,主帥李靖親率精騎突襲突厥牙帳成功,斬首數萬,俘獲無數,更俘獲東突厥頡利可汗。從隋起就一直威脅中原的東突厥汗國滅亡,由此開創了天可汗的時代。
東突厥是怎樣被唐朝消滅的?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天可汗時代結束。三日後太子李治繼位,高宗治世可以算是貞觀時代的延續,對外繼續擴張,在征服高句麗與西突厥後,唐的疆域達到了頂峰。可惜這只是曇花一現,很快的唐碰到了他宿命之敵吐蕃。鹹亨元年,唐軍與吐蕃戰於大非川,唐軍大敗,死傷殆盡,主將薛仁貴,郭侍封,阿史那道真僅以身免,被械送京師,免死除名。此役之敗,唐軍失去了不可戰勝的神威,阿史那道真的除名更引起了東突厥諸部的不滿。儀鳳三年,唐相李敬玄率大軍十八萬與吐蕃大軍戰於青海,覆敗,主政瀚海多年的大將劉審禮戰死,唐賴以威懾四方的軍力不復存在,而此時臣服多年的東突厥正醞釀著一場叛亂,沉寂多時的阿史那家族要重新奪回霸主之位。
調露元年,單于大都護府治下二十四州東突厥降部先後爆發兩次叛亂,這兩次叛亂先後被平定,可惜叛亂的餘燼並未熄滅,星星之火終於燎原。此時唐的內部鬥爭也趨於白熱化,討滅單于大都護府兩次叛亂的主帥裴行儉,大將王方翼乃武後政敵,而武後一派的宰相裴炎與大將程務挺與裴行儉爭攻。裴行儉本已許降酋阿史那伏念等不死,並報知武後。事後,武後為壓抑裴行儉,公然毀約,將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四人斬與長安,這是唐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已降服的突厥諸部開始重新醞釀反叛,而先後平定東西突厥之亂的名將裴行儉終於積勞成疾,死在對西突厥討伐的任上。
永淳元年,阿史那骨昢錄稱頡跌利施可汗,建牙黑沙,重建東突厥汗國。是歲,阿史那骨昢錄擊潰了回紇與唐的聯合征討,鞏固了對漠南的統治,更擴邊至漠北。接著阿史那骨昢錄還牙於都斤山,定黑山為南牙,突厥各部紛紛響應。唐對漠南的羈縻統治被徹底摧毀,單于大都護府名存實亡。次年,阿史那骨昢錄向唐發起了強大的攻勢,陷媙州,在攻擊定州時,中州刺史霍王元軌的空城計(高祖後的第二次)而走,後陷單于府城,毀之(徹底沒了)。後克蔚州,斬唐大將崔知辯,其所率豐州西突厥騎兵(史大奈的部曲)附阿史那骨昢錄,東突厥實力大增。阿史那骨昢錄在鞏固了其在漠南的統治後,意欲一統東,西突厥,對唐以騷擾劫掠為主;對九姓鐵勒則重在分化(僕固,同羅部叛唐),離間;重在向西擴張,吞併西突厥諸部。
自調露元年唐平定西突厥,重定十姓以來,創建了金山都護府,碎葉鎮守使,瀚海軍,保大軍等一系列邊防軍鎮,西域局勢本處於唐的控制之下,但自武後掌權之後,做出了一系列錯誤的決定,導致西域局勢逆轉。垂拱元年,金山都護田揚名因「妄破回紇」被免職問罪(田揚名率金山道十姓諸兵討伐安北都護府轄下叛亂的僕固,同羅部,其所率西突厥軍順道洗劫了唐在漠被最重要也是最忠誠的盟友回紇部,回紇元氣大傷,替東突厥除去了對手),並坐及十姓諸豪,引起了西突厥諸部的不滿,不久爆發了西突厥十姓叛亂。
永昌元年五月,唐安息道行軍大總管韋待價,安西大都護閻溫古西征吐蕃,兵敗寅識迦河,西域形勢急遽惡化,安西四鎮除碎葉外皆被吐蕃所佔。頡跌利施可汗趁機發起了對西域的攻勢。西突厥十姓諸部無法抵禦頡跌利施的征討,濛池都護,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斛瑟羅遂率餘部內附唐朝。碎葉城遂為東突厥所陷。是年武後先後兩次以僧懷義為將北征突厥,兩次皆未尋獲東突厥主力。
頡跌利施可汗對西突厥的遠征雖擊敗了西突厥的阿史那一族,卻未能制服西域的異姓突厥部落,這些部落依然忠於唐朝。其中突騎施部更從頡跌利施手中奪回碎業城,有力的阻止了東突厥的西進。天授二年,頡跌利施可汗率大軍討伐突騎施,大敗而歸,其謀主阿史德元珍戰死,阿史那骨昢錄也在次年死去(不是傷亡就是氣死),享國十年。
天授三年,頡跌利施可汗之弟阿史那瞏繼東突厥汗位,建號天上得果報天男(突厥聖天骨昢錄可汗,又稱默啜可汗)。其在位時期逢高宗,武後,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可以說是唐在貞觀之後的低潮期,後突厥汗國在其治下走向了顛峰期。長壽元年,默啜大敗回紇,回紇酋長比粟戰死,其部分裂為二,一部臣服默啜,一部由比粟之子獨解之(轉戰千里,傷重而死)。率領南下附唐,安北都護府陷落,漠北之地為東突厥所有。後默啜又向東征服了契丹,奚,攻佔松漠都護府。後東突厥的崛起、壯大與武則天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她掌權起,在對外政策上連續失當,對吐蕃敗多勝少,對突厥屢戰屢敗,對大食更是拱手相讓,連契丹都打不過;對內任用酷吏,崇佛而大興土木,實在有失明君之風。聖歷元年,默啜向武周提出和親,藉以麻痺武周,是年八月,以武周所選之婿非李家皇族為由對唐發動了突襲,南侵之突厥軍不滿萬人,卻所向披靡,攻無不克,連陷河北諸州縣二十三城,掠男女十萬人而回,可見唐之邊備鬆弛,妄想借和親穩定邊防,而武則天派出的數十萬大軍卻連突厥的影子都沒見到。此役後,東突厥聲威大振,默啜擁控弦之士四十萬,西北諸夷皆附之。
聖歷一役,武周王朝受到重創,對東突厥採取了戰略守勢,這樣默啜從容對西用兵。而此時的西域也是動盪不安,十姓諸部中的突騎施部與胡祿烏部發生了對立,這兩部乃是唐在西域最重要的盟友,他們的對立客觀上有利於東突厥向西的發展。
神龍元年正月,中宗復辟,其在位六年,對內無甚建樹,對外卻一改武周以來的被動,積極進取。中宗將戰略重心放在東突厥上,在西域則以穩定為主,一方面與吐蕃保存友好,另一方面承認突騎施在西域的地位,以其代替日益衰敗的阿史那一族。神龍二年,以契丹猛將沙吒忠義為靈武軍大總管,總籌北邊戰事,又通好漠北九姓,決議對東突厥展開反攻。一代酋豪默啜自不會坐以待斃,同年十二月,默啜以默矩為將率軍攻擊靈武。沙吒忠義率唐軍與其戰於鳴沙,兩軍大戰數百合,沙吒忠義力屈而敗,東突厥乘勝攻下鳴沙,大掠後屠之,後掠隴右牧馬萬餘匹而去。
744年-745年,唐玄宗派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出兵進攻突厥,後東突厥的白眉可汗被回紇懷仁可汗所殺,獻於唐朝長安,至此阿史那家族完全喪失了對草原的統治,後東突厥隨之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