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舞」非鳥叔首創 五六十年代中國流行 | 陽光歷史

 

A-A+

「騎馬舞」非鳥叔首創 五六十年代中國流行

2015年11月03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127 次

  「勁爆的音樂節奏+獨創的馬式舞步」,讓一首《江南Style》紅遍全球幾個月依然熱度不減,不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跟著跳,前些天的跨年之夜,鳥叔還在紐約時代廣場帶著所有人跳了一把。可謂是紅遍全球無敵手。但是,近日南京的熱心讀者王正銓給《發現》週刊寫了一封信,表示《江南Style》裡的騎馬舞根本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中國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就已經時興過了,是當時的文藝青年們的最愛。這是真的嗎?那時候的騎馬舞是怎麼跳的?那時候的中國又出了哪些跳騎馬舞的明星呢?

  表演類型:群舞

  走紅時間:上世紀50、60年代

  經典動作:英武陽剛的戰士一邊騎馬一邊揮舞馬刀

  蘇聯紅軍歌舞團《馬刀舞》

  VS 鳥叔《江南Style》

  王正銓生於1941年,如今已經70多歲的他,對於韓國騎馬舞的走紅很是詫異,因為在他的記憶裡,在上世紀50、60年代,「騎馬舞」就已經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而且跳得比鳥叔的《江南Style》好看得多。

  「那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兩種娛樂方式:第一種是看譯製片。第二種是看文藝匯演。有時候,蘇聯和東歐等國的文藝團體也會來中國演出。」其中,讓王正銓印象最深刻的,是蘇聯紅軍歌舞團的《馬刀舞》,演出地點就在南京的人民大會堂。

  這個蘇聯紅軍歌舞團是什麼來歷?

  記者在1951年第2期的《人民音樂》雜誌上,找到了一篇文章,文中寫到:「1949年來參加我人民政府成立典禮的蘇聯代表團裡,有一群軍人氣概、生龍活虎的小伙子們,在中國各地表演生命力洋溢的紅軍舞,到處引起我國人民的熱烈歡呼,這就是蘇聯紅軍歌舞團的一部分舞蹈演員……」

  這樣一個歌舞團體,在當時的中國有多紅,可想而知,至少絕對不亞於如今的鳥叔。

  至於走紅的原因,除了有政治因素的影響外,更多的是因為節目本身非常精彩。「具體年份我記不清了,但我記得我看過不止一場。他們來之前,報紙和廣播上都會有消息,人民大會堂外面也會貼海報。我很喜歡,每次都想盡辦法買到票。《馬刀舞》是所有節目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舞蹈演員們穿著皮靴、揮舞著馬刀、模仿著騎馬的動作,馬刀很漂亮,演員也很帥氣。」 王正銓告訴記者。

  龍梅、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

  VS 鳥叔《江南Style》

  表演類型:舞劇、京劇

  走紅時間:上世紀60年代至今

  代表動作:風雪之夜群馬奔騰,眾人到處尋找龍梅和玉榮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還記得《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1964年,蒙古族少女龍梅和玉榮,在為生產隊放羊時遭遇暴風雪,為不使生產隊遭受損失,兩人始終追趕羊群直至暈倒在雪地裡。因為嚴重凍傷,兩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她們的英勇事跡被改編成了電影、動畫片和舞蹈。

  「197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中國舞劇團的經典舞劇《草原兒女》錄製成了電影,裡面有很多經典的騎馬動作,非常好看。特別是姐妹倆走失後,有一段群舞,那是人們在暴風雪的夜裡到處尋找龍梅和玉榮。」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院長、江蘇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劉同春告訴記者。

  對《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騎馬舞有著深刻印象的還有去年剛退休、在南京電台主持了20多年《梨園內外》欄目的資深戲曲主持人徐兆佩。

  徐兆佩,1958年考取南京市戲曲學院,後成為南京市京劇團團員。南京市京劇團決定將龍梅和玉榮的故事改編成京劇,徐兆佩出演她們的爸爸--烏日圖。姐妹倆失蹤後,烏日圖心急如焚,和生產隊的同志們在黑夜中冒著風雪,騎著馬到處尋找。所以,徐兆佩在劇中就有了非常重要的騎馬動作。京劇中的騎馬動作,普通人難以模仿,但這並不妨礙觀眾對它的喜愛。京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演出時間不長,但在當時的南京收穫了很多好評。

  表演類型:獨舞

  走紅時間:1947年至今

  代表動作:騎馬、牧馬、遛馬、放馬、驚馬、揚鞭策馬等

  賈作光《牧馬舞》

  VS 鳥叔《江南Style》

  值得一提的是,在幾十年前的中國,如此帥氣的騎馬舞,並不是純粹的舶來品,中國也有自己獨創的騎馬舞,同樣很受歡迎。蘇聯的騎馬舞,靈感來源於彪悍的哥薩克族騎兵;而中國的騎馬舞,靈感則來源於「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在蒙古族民間舞蹈中,幾乎男女老少都有騎馬的動作,不但有騎馬,還有牧馬、遛馬、放馬、策馬、驚馬等,每一個動作都有著特定的情感表達。這與眼下流行的《江南Style》是不同的,《江南Style》主要還是唱歌,只不過配上了一些流行舞的動作,跟舞蹈意義上的『騎馬』還是有所不同的。」 劉同春告訴記者。

  劉同春還表示,說起蒙古族的騎馬舞,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東方舞神」賈作光。如今我們能看到的蒙族舞蹈的一整套基本動作,基本都是由賈作光在創作中積累的。

  賈作光,生於1923年,中國現代民族民間舞的奠基創始人。去年1月,央視新聞直播間專門採訪過他:「1947年,24的賈作光衝破國民黨的封鎖線,懷揣服務工農兵的藝術理想來到了大草原,跟著牧民們勞動生活,把生活中的動作加以提煉,變成舞蹈的符號……由他即興創作的《牧馬舞》,一經演出,立刻就得到了牧民們的喜愛。」

  之後,賈作光還根據蒙古族的生活文化,創作了很多有名氣的舞蹈節目,流傳於海內外,影響深遠。其中,《牧馬舞》、《鄂爾多斯》、《海浪》榮獲了「20世紀華人經典舞蹈金像獎」的殊榮。

  那麼,這個廣受好評的《牧馬舞》究竟是怎麼跳的呢?很可惜,由於年代久遠,記者未能找到當時的視訊,但通過當年的海報可以看出,《牧馬舞》和《江南Style》一樣都有著揚鞭和雙手交疊策馬等動作,二者的確有形似之處。

  楊子榮《智取威虎山》

  VS鳥叔《江南Style》

  表演類型:現代京劇

  走紅時間:1958年至今

  代表動作:策馬而上,披荊斬棘,直上威虎山

  徐兆佩表示,既然提到了騎馬舞,那麼京劇中還有一段「馬舞」不得不提。

  那就是上海京劇院創作的《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打虎上山時的「馬舞」,那是一段非常出彩且廣為人知的馬上動作組合。

  1958年,上海京劇院根據小說《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創作出了經典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徐兆佩提到的「馬舞」出現在第五場《打虎上山》,當時楊子榮接受任務,扮做許大馬棒的副官胡彪,一路披荊斬棘,直上威虎山。

  人物上場前,大型管絃樂隊演奏的前奏曲,已經營造出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氛圍。楊子榮「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 的一句「悶簾導板」,更是先聲奪人,給觀眾帶來蕩氣迴腸之感。

  緊接著,人物在音樂與打擊樂的伴奏下,英姿颯爽地策馬而上,揚鞭、圓場、左右跨步、跳叉、勒馬、揮鞭,這一連串的動作,讓人拍案叫絕!

  「京劇在表現騎馬動作的時候一般是沒有音樂的,只有打擊樂,即一些鑼鼓的組合來表現節奏,但楊子榮的這套動作卻很特殊,可以說是用載歌載舞的形式來完成的,它將楊子榮的英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Style》雖然同樣是載歌載舞,卻在動作難度和情感表達上遠遠落後於楊子榮的這段『馬舞』。」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