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變的背景:宦官勢大 掌握禁軍控制皇帝? | 陽光歷史

 

A-A+

甘露之變的背景:宦官勢大 掌握禁軍控制皇帝?

2017年04月03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83 次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宦官專權的時代,沒有一個是政治清明的,而宦官為禍最烈的,卻是唐朝。唐朝初期,統治者接受歷史教訓,對宦官有明確的限制。他們只用來侍侯皇帝、嬪妃和管理皇宮事務,不得干涉政務。到開元末年,唐玄宗荒於政務,寵倚宦官高力士。當時高力士權勢顯赫,貴盛無比,外間進奏的表文要先送到他那裡,小事由他直接處理,大事才奏請唐玄宗。太子李亨稱他為二兄,諸王公主稱他為阿翁,駙馬稱他為爺,唐玄宗本人稱之為將軍。

  其權勢之大,可見一斑。不過高力士倒沒有什麼野心,他至死都像奴才一樣效忠唐玄宗。安史之亂以後,宦官勢力在紛亂中惡性膨脹,一發而不可收拾。特別是自設立樞密使和左右護軍中尉的官職以後,宦官專權進一步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證。這兩個官職都是由宦官專任。前者的職責是把下面的奏章轉呈皇帝,把皇帝的詔命下達朝臣,宦官因此能夠參予國家機密,上下其手;後者統領神策禁軍,神策禁軍是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負有衛戍皇宮的責任,皇帝實際上處在了宦官的監護之下。

  安史之亂後,唐朝宦官勢力開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軍並且成為定制,從此宦官勢力變得不可抑制。寶歷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殺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為帝。文宗向來不滿宦官專權,大臣李訓、鄭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與文宗密謀誅滅宦官。李、鄭二人是因為王守澄的引薦而得以進入朝廷任高職,文宗認為與二人謀事不易引起宦官們的警覺。

QQ截圖20160418134005.jpg

  當時,外人僅知道李、鄭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卻不知道二人原來與文宗另有密謀。大和九年,文宗以李訓之謀,杖殺曾參與殺害唐憲宗的宦官陳弘志,不久又以李、鄭之謀賜王守澄死。雖然李、鄭二人的共同目標是消除宦官專權,但二人開始爭功,發展成勢不兩立的局面。九月李訓升為宰相,同時把鄭注派到外地任鳳翔節度使,表面上是作為助援,內裡卻另有打算,如果清除宦官的計畫成功,下一目標便是鄭注。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宦官專權的時代,沒有一個是政治清明的,而宦官為禍最烈的,卻是唐朝。唐朝初期,統治者接受歷史教訓,對宦官有明確的限制。他們只用來侍侯皇帝、嬪妃和管理皇宮事務,不得干涉政務。到開元末年,唐玄宗荒於政務,寵倚宦官高力士。當時高力士權勢顯赫,貴盛無比,外間進奏的表文要先送到他那裡,小事由他直接處理,大事才奏請唐玄宗。太子李亨稱他為二兄,諸王公主稱他為阿翁,駙馬稱他為爺,唐玄宗本人稱之為將軍。

  其權勢之大,可見一斑。不過高力士倒沒有什麼野心,他至死都像奴才一樣效忠唐玄宗。安史之亂以後,宦官勢力在紛亂中惡性膨脹,一發而不可收拾。特別是自設立樞密使和左右護軍中尉的官職以後,宦官專權進一步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證。這兩個官職都是由宦官專任。前者的職責是把下面的奏章轉呈皇帝,把皇帝的詔命下達朝臣,宦官因此能夠參予國家機密,上下其手;後者統領神策禁軍,神策禁軍是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負有衛戍皇宮的責任,皇帝實際上處在了宦官的監護之下。

  安史之亂後,唐朝宦官勢力開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軍並且成為定制,從此宦官勢力變得不可抑制。寶歷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殺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為帝。文宗向來不滿宦官專權,大臣李訓、鄭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與文宗密謀誅滅宦官。李、鄭二人是因為王守澄的引薦而得以進入朝廷任高職,文宗認為與二人謀事不易引起宦官們的警覺。

QQ截圖20160418134005.jpg

  當時,外人僅知道李、鄭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卻不知道二人原來與文宗另有密謀。大和九年,文宗以李訓之謀,杖殺曾參與殺害唐憲宗的宦官陳弘志,不久又以李、鄭之謀賜王守澄死。雖然李、鄭二人的共同目標是消除宦官專權,但二人開始爭功,發展成勢不兩立的局面。九月李訓升為宰相,同時把鄭注派到外地任鳳翔節度使,表面上是作為助援,內裡卻另有打算,如果清除宦官的計畫成功,下一目標便是鄭注。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