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什麼一直沒有海軍?
在中國,陸軍關乎身死,陸軍強盛,中國生;陸軍衰弱,中國亡。
而海軍則關乎強衰,海軍強盛,中國強盛,海軍衰弱,則中國衰弱。有了強大海軍,才能保證海洋貿易的穩定,繁榮。
歷史上,海外貿易一直對中國的穩定繁榮,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宋朝一直是財政負擔最重,苛政最多的朝代,又要擔負大量的軍費,還要支撐巨額的賠款,一直艱難支撐,可是卻沒有亡於農民起義,就是因為有著龐大的海外市場,不斷的輸送著血液促進了穩定。
而後來的清朝,都說一直是閉關鎖國,不與外國交往。其實這是錯誤的。閉關鎖國,不是不與外國交往,而是除了廣州十三行與西方進行貿易之外,其他海岸不允許而已。那時,依舊有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促進了中國穩定。
歐洲人開闢新航路,又是屠殺印第安人,又是販賣黑奴,缺德事情幹了很多,為的就是獲取金銀,白銀獲得了很多,可惜最後都通過貿易順差流入了中國。可以這樣說,歐洲人辛辛苦苦殺人,砍人,當人販子,掙下的錢都是流入了中國口袋中。
至始至終,都是中國的打工仔。
海洋貿易,是暴利行業。暴利行業,往往很是暴力。國家機器會通過暴力手段,阻止底層百姓加入,阻止底層百姓享受利潤,鹽鐵專營是如初,閉關鎖國,封海政策也是如此。
現代輿論,總是說閉關鎖國,封海政策,是統治階層,是精英階層愚昧無知,智商下降,這全是扯淡,這恰恰反應了那個時代精英階層的聰明,想要吃獨食,想要獨佔好處。
所謂的閉關鎖國、封海政策,從來沒有真正的鎖住國門、封住海。在唐宋時代,沒有閉關鎖國,沒有封海政策,百姓可以充分享受海洋貿易帶來的利潤;而在閉關鎖國,封海政策後,本質上高層官紳和富商,壟斷了海洋貿易,讓普通的百姓享受不到了海洋貿易的利潤。
當然,吃獨食的後果,就是士紳官僚,富商階層,富得流油,而國家財政困難,百姓也窮困至極。
在華夏歷史上,從來沒有海軍,甚至連起碼的概念也沒有。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家,將大量的財力、精力,用在防禦北方的草原民族入侵,側重於塞防,以保護國家安全。
而海軍一直處在不需要的狀態,實際上也是如此。
在中國古代,東方是茫茫的大海,在東南是一些弱小的土著,而在正東方的朝鮮,日本則是撮爾小邦。這些海上的鄰國一直是戰戰兢兢,維持著朝貢。這些海上小國,根本無力威脅強大的中國。
即便是明朝時代,倭寇橫行,但是也很快被擊敗了(而歷史的真相是,這些倭寇中,真倭只是佔據很少一部分;多數是中國豪商、海盜,組成的假倭)。
直到後來,鴉片戰爭,不足萬人的英國遠征軍,打敗了二十多萬清軍,那時才開始意識到海防,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後來更是組建了強大的北洋水師。可惜的是北洋水師一直是水師,沒有變成海軍。
北洋水師一直扮演著看門的角色,一直沒有「走出去」,更不用說「打出去」了。
所以中國一直沒有海軍。
實際上,中國也不需要海軍。因為在中國強盛的時代,自然沒有國家敢於冒犯;而在弱小時,也就是百年屈辱時,距離歐美又太遠。不論是英法,還是美國,都不可能派遣太多的遠征軍,前來中國,更多是政治上壓迫,經濟侵略為主,而軍事進攻只是輔助。(歡迎不同意見者評論,謝絕人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