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幹堪比唐太宗 世人卻罵他昏庸無道 | 陽光歷史

 

A-A+

他的才幹堪比唐太宗 世人卻罵他昏庸無道

2016年12月22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90 次

  在大眾眼裡,隋煬帝楊廣是一個被貼上亡國暴君的標籤、遺臭萬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是一位頂著千古明君的盛名、為歷代歌功頌德的皇帝。兩人看似遙不可及,但實際上,隋煬帝曾經離成為唐太宗那樣的盛世賢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煬帝的能力也並不遜於唐太宗。

  歷史上楊廣是個有作為的皇帝,本篇文章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隋煬帝。

  文治武功青史在

  楊廣生於569年,隋文帝楊堅與獨孤氏次子。《隋書·世祖本紀》記載楊廣:「上美姿儀,少敏慧」,
楊廣是一個聰明英俊的男子。開皇元年即581年,封晉王;其父在世時先後任并州總管、揚州總管、統兵伐陳的行軍元帥,後立為太子。604年其父文帝病逝,楊廣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業。

  楊廣的一生,為國家的統一和疆土的開拓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589年,20歲的楊廣被任命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擔任統一戰爭的前線總指揮,統領51萬大軍南下平定陳朝,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和分裂。

  楊廣即位後,鞏固中原,開拓疆土,平定四境,打通了絲綢之路。

  605年,楊廣即位伊始,派大將韋雲起率軍大敗契丹,此次東征扼制了契丹的膨脹。

  608年,楊廣派大軍攻滅了不服王化的吐谷渾,開拓疆域數千里,將青海至崑崙山脈的疆土納入中華治理,設郡管理。

  609年,楊廣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出發,經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頂風踏雪,歷時半年之久,抵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以天朝威儀向西域「秀肌肉」。此行意義重大,上下五千年,中華皇帝抵達西北這麼遠的地方,楊廣是第一人。

  隋帝西巡,西域震撼,西域部族匆匆來朝,楊廣果斷決策,在西域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帝楊廣到達張掖後,西域27部族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雲集張掖進行貿易。楊廣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

  隋帝楊廣還向東南開疆拓土,戰爭的勝利使大隋帝國的東南疆域擴大到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區)及台灣等地。這為盛唐雄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業三年,北方草原的啟民可汗來朝入貢,尊隋帝楊廣為「聖人可汗 」;大業四年,倭國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貢
;以中原王朝為尊的天朝朝貢體系就此開始,直至甲午戰爭後方解體。

  隋帝楊廣一手抓靖邊,一手抓文教。即位第一年,就下詔示:「教學為先,移風易俗。」恢復了被他父親楊堅晚年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讓寒門學子擁有了讀書機會。

  楊廣重視國家藏書,國家藏書總數達37萬餘卷,是中國歷代最多的。

  606年,隋帝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開展科舉考試,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考試取士,打破了貴族的世襲,為中小地主、平民知識分子設計了參與國家治理的進階之途。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千年運河任流淌

  楊廣和他父親一樣,大手筆地開展大規模國家建設,展示出大隋氣象。

  首先是營建東都洛陽。

  公元605年,楊廣即位第一年,即命大臣楊素、宇文愷等人負責修建洛陽城。征伕役200萬人,經過一年的努力,快速完成。新的洛陽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城相套,宮城居中,縱道橫街,橫平豎直,盡顯皇家氣象。東都洛陽的恢弘格局,上承其父營造的大興城,後啟北京城,形成了民城居外,皇城居內、宮城居中的京城典範。

  洛陽地形險要,「控以三河,固以四塞」,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控制北方,治理江南,鞏固國家。

  另一個大工程是開鑿大運河,這是一個心有全局的系統水運工程。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605年,隋帝國征發百萬民工,修造通濟渠。同年又改造邗溝,稱山陽瀆。608年,又征發黃河以北民工百萬開鑿永濟渠。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揚州是運河名邑,隋帝楊廣很喜歡這座溫婉的江南名城,改揚州為江都,數次乘艨艟大船,從東都洛陽巡遊江都,隨從官船連綿百里,盛極一時。

  大運河的開通產生了積極而久遠的影響,從此成為歷代南北交通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統一,澤被至今。

  千秋功罪任評說

  隋文帝開一代帝國雄風,在位24年;傳至楊廣,在位僅14年大隋帝國便分崩離析,楊廣本人也被亂臣賊子一根白綾了結了生命。雄心勃勃的一代帝王為什麼這麼快地斷送了王朝,斷送了自已?

  首先是國家發展戰略目標與實施策略失衡,急政、暴政失人心。楊廣坐天下的後兩年,天下已大亂。他的有效治理只有12年。這12年裡,他北狩西巡,東征南伐;營造洛陽城,開鑿大運河,干了很多大事,忙得一塌糊塗,老百姓是累得稀里嘩啦。

  造城耗時一年,開運河持續6年,動輒徵調民夫數以百萬計,這兩大工程,特別是運河工程利國利民,但階段時間內百姓徭役沉重,苦不堪言,由怨生恨,必生事端。而楊廣行事急、管理粗暴,不愛惜民力,使矛盾火上加油。他的急政、暴政激化了矛盾。普通百姓管不了「利在千秋」,
卻十分在乎眼前的冷暖。

  二是軍事、外交戰略與戰術失調,盲目與輕敵傷了國家元氣。

  隋帝楊廣平定四方邊境,北方、南方、西域、東海,所向披靡,大體順利,唯遼東方向遭遇挑戰。朝鮮半島上有高麗、百濟、新羅3政權,百濟與新羅派使者來朝,國勢較強的高麗主高元拒不來朝,還時常襲擾松花江流域。

  楊廣受不了高元的輕慢,盲目發起三次征討。一征高麗,百萬大軍僅回來數千兵將;二征高麗,近百萬將士損失十之七八,國家大傷元氣,後方出現多路反叛;三征高麗,勉強興師,高麗王高元怕了,不敢再戰,派使者奉表請降。大隋帝國贏得了最後勝利,但自身已千孔百瘡,造反派烽煙四起。

  三是退避與麻木,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大隋帝國。

  烽火連天,反王遍地,扯旗造反的有民眾、有地方豪強,還有大隋的官員、將領,大大小小百十起,主要在黃河流域。楊廣若整頓力量,剿撫並用,局勢未必不能收拾。但他卻莫名其妙地選擇了逃避。

  楊廣啟動他的豪華船隊第三次南下江都,將京城西安、東都洛陽甩給孫子楊侑,命他監國,自己躲進江都,消費最後的溫柔與奢華。

  北方,自己的老部下、親戚、太原唐公李淵率領如狼似虎的4個兒子,殺進京城;江都,女婿的弟弟、中央警衛部隊總頭目宇文化及聚兵犯上,勒殺了大隋的第二代帝王。

  老楊堅忌憚「隨」 的「辶」, 存續38年,留下巨大的遺產和歎息,「隋」 還是匆匆地走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