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李世民和項羽兩個同為貴族可結果卻大不同!
唐太宗李世民和西楚霸王項羽,一個千古一帝,一個西楚霸王;一個帝王之范,一個英雄蓋世,他們二人具有很強的可比性。
首先,他們二人在歷史上的地位都很高,並且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次,他們二人都是少年得志,李世民十幾歲從軍打仗,四方征戰,平定海內,二十九歲登基為帝,白居易的《七德舞》說,「二十有四功業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項羽二十三歲斬殺會稽郡守殷通,跟著叔叔項梁起兵,二十五歲巨鹿之戰一戰成名。最為關鍵的是他們二人都是貴族出身,不過結局卻大為不同:一個創造了大唐盛世、光耀千秋;一個卻是烏江自刎、英雄謝幕,這又是為什麼?這正是需要我們去探索的,不過在此之前我們要先瞭解一下李世民和項羽真的都是貴族嗎?
先看李世民。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隴西貴族,典型的士族門閥。且看李世民的家譜:父親李淵,唐朝開國皇帝;爺爺李昺,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唐朝時追尊元皇帝;三世祖,李虎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四世祖,李天錫,又叫李天賜,北魏旗主,西魏時追贈司空,唐朝時追尊光皇帝;五世祖,李熙,北魏金門鎮將,唐朝時追尊宣皇帝;六世祖,李重耳,北魏弘農太守;七世祖,李歆,西涼後主,十六國時期西涼第二任君主;八世祖,李暠,西涼武昭王,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
追溯起來,李世民家族,七八代都是在最高層,是高官,甚至為王。所以,李世民是典型的貴族出身,根正苗紅,毫無疑問。
再看項羽。當年周天子分封諸侯,有一個封國叫項國,大抵在今天的河南省內。後來春秋戰國,天下爭霸爭雄,項國被滅,但項氏一族還在,並且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軍。當年始皇帝陛下嬴政兼併天下的時候,最後一場大戰就是與楚國的決戰,雙方各投入60萬大軍,所以加起來一百多萬人,當然古人的數字可能有水分,但不管怎麼說,60萬打個對折,也很多。而帶領楚軍迎戰的就是項羽的祖父項燕,後來兵敗,項燕戰死,他的叔叔項梁帶著他到了江蘇避亂,雖然有些落魄,但那種貴族氣質和精神流傳了下來。所以,項羽也是貴族出身,並且項羽有名有字,在那個時代平民是沒有名字的,比如劉邦,「邦」是後來他當皇帝後取的名字。顯然,項羽是貴族。
他們二人都是貴族,典型的貴族身份,但結局一個創造了大唐盛世、光耀千秋,一個卻是烏江自刎、英雄謝幕,這又是為什麼?
那是因為貴族氣質熏陶出的兩種不同胸懷:一種是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另一種是小溪小江的狹隘胸懷。思想支配行為,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選擇。
胸懷大氣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出生高貴,至尊至貴,不需要去排斥什麼,所以,他們無所不包,李世民就是這種人。由於這樣的思維邏輯,所以他能做到知人善用、虛心納諫、從容不迫、尊重人、信任人。且看凌霄閣的功臣,李世民手底下的人才,秦叔寶、程咬金、徐茂公(李勣)、尉遲恭、李靖、魏征、蕭瑀、屈突通、張公瑾、虞世南等等,都是從對手手裡挖過來的,這得多大的胸懷、胸襟,並且對他們信任有加,禮賢下士。且看魏征,魏征歷史上著名的諫臣,當眾辱罵李世民。民間傳說,有一次李世民玩鳥,聽說魏征來了,急忙把鳥藏在衣袖,生怕被魏征看到了,最後可憐的小鳥被活活的悶死了。
更能體現李世民貴族氣質是「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貞觀六年,李世民親自理獄,最後確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該處死刑,但是他起了惻隱之心,放他們回鄉歸家,要他們明年秋天再來執行死刑。到了第二年秋天,沒想到四百囚犯全部回來,於是李世民下令特赦他們。這是典型的高貴氣質、貴族精神,海納百川的胸懷,難怪能有大唐那樣的盛世,世界性文明,這是必然。
當然貴族氣質可以陶冶出李世民這樣的寬廣胸懷,也可以陶冶出項羽那樣的小家子氣。因為貴族之所以是貴族,就在於高貴,高貴就易高傲,同時高貴者畢竟是少數,少數人形成的圈子叫小圈子,所以從小生活在這種小圈子、小社會中的人,心胸自然不能開闊,即便是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中,由於那種天生的高貴和高傲,高貴無法掩蓋內心的高貴感,高貴感便會產生一種「居高臨下」的作風。尊重他人、彬彬有禮,也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和貴族氣質,貴族要講究「費爾潑賴」,講究禮儀。同時養尊處優,自然不知民間疾苦,即便是關懷「窮人」,那也是一種作秀、裝模作樣。因此,這樣自然不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結果自然是圈子越來越小,人才也越來越少,即便是用人也是疑神疑鬼。比如陳平、韓信、英布當年都跟過項羽,最終都離他而去,還有范增,對項羽忠心耿耿,最後也是被氣走的。
所以,心胸狹隘容不得別人,對他人缺乏信任感,即便是發跡發達了,他只會認為是自己的高貴的氣質和天生的不凡,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幫忙」,進而不願意與人分享,不與人分享又怎麼得「人心」,不得「人心」,豈能得天下?
因此,項羽的失敗是必然。
李世民和項羽,兩個貴族的不同結局也是事出有因,因為性格決定命運,思想決定選擇,什麼樣的選擇注定什麼樣的結局,選擇不用結果就不同,人生也就不同,這都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