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的運動過程:義和團與帝國聯軍之間的恩怨
由於德國在山東的侵略行徑,使得山東人民對外國侵略者極為反感。早在1897年就發生了巨野教案,山東巡撫李秉衡因此被貶職。在此之後,山東的民教矛盾有增無減。1897年,山東冠縣飛地梨園屯(今邢台市威縣)村民與教堂因歷史上的土地糾紛引起衝突。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村民閻書勤等的邀請,前往援助。後趙三多將梅花拳改名為義和拳。1898年6月,山東巡撫張汝梅上奏朝廷,認為義和拳本屬鄉團,建議「改拳勇為民團」。並明確說義和拳就是「義和團」,在清朝官員中首次提出了「義和團」的概念。同年10月趙三多等人在冠縣飛地蔣家莊(今邢台市威縣)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起義」,遭清軍鎮壓而失敗。
次年(1899年),山東平原縣知縣蔣楷鎮壓義和團,當地義和拳首領李長水請求荏平、高唐等地的義和拳首領朱紅燈支援,朱紅燈在槓子李莊整齊隊伍正式豎起了「天下義和拳興清滅洋」旗幟。10月11日,蔣楷率領勇役數十人前來鎮壓,被義和拳打敗。這次事件後來被稱為「平原起義」。
後來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來鎮壓,在森羅殿戰鬥中擊敗義和拳。其後清軍遊擊馬金敘活捉義和拳首領朱紅燈、心誠和尚等人。當時的山東巡撫是毓賢,他仇視外國侵略者,對民眾反基督教情緒比較同情。他罷免了蔣楷、袁世敦等,對義和拳採取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措施,有說法指出正是毓賢改拳為團,還向朝廷上奏將民教矛盾的責任歸結於教會一方。其態度遭到外國敵視,在列強交涉下毓賢被革去職務。但毓賢對義和拳也進行了鎮壓,在其離職前下令將朱紅燈、心誠和尚、於清水等義和團首領殺害。1899年12月,袁世凱代替毓賢署理山東巡撫。
1899年,袁世凱在濟南就任山東巡撫後,對義和團始終持敵對態度,在其任山東巡撫後嚴格限制義和團的活動,並從1900年6月開始血腥鎮壓復起的義和團。在山東遭遇不利情況後,義和團開始向直隸等地轉移。清政府嚴禁義和團,先後派出多批軍隊參與鎮壓。1900年5月12日,淶水縣高洛村發生教案,練軍分統楊福同前往彈壓。5月22日,數千義和團在石亭設伏擊斃楊福同,被稱為「淶水大捷」。這次戕官事件使清廷大為震驚。隨後的1900年5月27日,直隸中部蘆保鐵路沿線約3萬義和團佔據了涿州城,知州龔蔭培無計可施,便絕食坐以待斃,這是義和團佔據和控制的第一個州城。在此之後,清政府又派出聶士成等參與鎮壓,與義和團多次交戰。但此時直隸地區的義和團運動已呈現出「誅不勝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