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暗殺時代:最後十年用炸彈刺殺滿清勳貴
為什麼用炸彈
晚清最後一個十年,堪稱「暗殺時代」。革命黨人是行刺暗殺的主角。1905年9月,準備刺殺「五大臣」前夕,27歲的吳樾寫過一篇文章《暗殺時代》:「今日之時代,非革命之時代,實暗殺之時代也」。
炸彈是革命黨人用於暗殺的利器。之所以選擇炸彈,原因是用炸彈經濟,且容易獲得。在晚清,雖然清軍陸續裝備了洋槍洋炮,但並沒有手投的爆炸武器。當時革命黨購買、運輸槍械軍火,要漂洋過海,光是關卡的檢查就難以通過,而且價格不菲。相比之下,炸彈可以DIY,一般人稍微經過一些培訓,有基本的中學物理、化學知識,都能學會。
另外,炸彈適合革命黨人單打獨鬥,且效果立竿見影。清朝大員出門,常常八抬大轎,鳴鑼開道,一行人聲勢浩大地過來,只有官員坐的轎子目標最大,就好像是跟人說,來吧,我在這兒呢。 如此, 一顆炸彈過去,非死即傷。
DIY炸彈
清末,大批留學生東渡,高峰時據說有幾萬人滯留日本。這些年輕人從日本帶回來的,除了科學、經濟、文化知識外,還有革命思想以及製作炸彈的技術甚至炸彈(同盟會總部可是設在日本的哦)。 比如,閻錫山學成歸國過海關時就懷揣了大學文憑和炸彈。
據說最初炸彈的試驗地點在日本的橫濱,還請了一個俄國虛無黨(無政府主義)的人來當教師傳授製作各類炸彈的方法和使用方法。連蔡元培這樣的翰林,都在日本研製炸彈。
後來由於清廷向日本提出抗議,日本管得嚴了,革命黨人不得不轉移到香港、廣州等地製造。孫中山在香港學醫
期間,即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諸人(人稱「反清四大寇」),在醫院裡暗自學習製造炸彈的方法。為試驗功效,曾經用婦人的裹腳布捲上炸藥,自醫院樓上擲到街上,隆然一聲,驚動四鄰。警察聞聲趕至,密查多日,最終也不知拋擲者為誰。
柳亞子回憶,1906年他入四川通學所,「習實用化學,思制爆裂彈,以實行暗殺,學未成而終綴」。當年在長沙明德中學操場邊有間小屋,一到夜深,黃興黃老師就在那裡試制炸彈,這對周圍的居民來說,幾乎不是秘密。
炸到自己,傷及無辜
製作炸彈是高危險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炸到自己。
同盟會會員劉思復1905年在日本學得製作炸彈技術,1907年,在香港「偶因試驗失慎,為水銀炸藥擊傷臉部」,傷癒後又在香港青山試驗炸彈投擲方法。同年,劉回廣州活動,準備刺殺水師提督李准,行動所用的炸彈從香港偷運回廣州。裝配時發生爆炸,劉思復本人被炸致殘。爆炸引起警察注意,劉思復被捕入監。
武漢地區革命黨人製造炸彈時發生事故,直接導致武昌起義提前爆發。1911年10月初,湖北革命黨人已決定當月11日起義,但在9日,共進會首領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裡機關裝配炸彈時,由於抽煙引起炸藥爆炸,孫武受傷,而俄租界巡撫聞訊趕來查抄了機關的物品,並轉交給清朝官府,官府下令搜捕革命黨人,結果,革命黨人不得不臨時決定提前起義。
那些年,革命黨人前後組織暗殺團達16個之多。那些炸彈爆響炸死清朝大員的同時,自然也會傷及無辜。馬超俊在天字碼頭炸死了廣州將軍鳳山,據馬後來回憶「鳳山當場炸斃,連護衛旗兵與觀眾死傷七十餘人」。
效果有時不理想
多數革命黨人裝配的炸彈是用今天仍可見到的「摔炮」原理製造,利用投擲時的猛烈撞擊引爆。這樣的炸彈既不能保證投擲時一定爆炸,同時對使用者十分危險,受到稍大衝擊或震動就會自爆。1905年9月24日,吳樾謀炸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案發當時,大臣紹英在場。據紹英兒子馬士良講述:案發當天,吳樾偽裝成官府的隨從,尾隨大隊,上了火車。後被發現,吳樾見狀不妙,緊急果斷投彈,可是,炸彈還沒來得及拋出去,就爆炸了。吳樾當場身亡。
興中會會員史堅如等人購買了200磅炸藥,挖地道通到廣東巡撫(其時署理兩廣總督)德壽官署,放入炸藥引爆,因為所放雷管太少,炸藥只爆炸部分,炸塌了撫署圍牆和附近幾家民房,德壽被震得從床上翻下來而未受傷。史堅如事後被捕犧牲,被捕時身上搜出德文炸藥配製法一張。
最失敗的一次,是汪精衛謀炸攝政王。據同盟會老會員吳玉章回憶,汪精衛的計畫,是準備一根長長的引線,點燃引線之後,他才有足夠的時間,在爆炸之前逃離現場。而在汪精衛埋線當晚,正是因為引線不夠長,所以汪精衛才將炸彈收起,準備重來。在原地折騰良久之後,汪精衛等人不幸被路人發現,因路人報案而被捕。
恐怖的炸彈
總的來說,革命黨的炸彈是越做越好。為了增大殺傷力,他們還在炸藥中放入了硫磺、硫酸,甚至毒藥。比如用來對付廣州將軍鳳山的炸藥,就改用了七磅毒藥炸彈。鳳山剛剛上任,一上岸就被炸得血肉橫飛。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多次鎮壓起義,連續兩次遭到暗殺,最後一次被炸成重傷,差點送命。於是,上自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無不人人自危。倘有幼兒夜啼,只要說革命黨來扔炸彈了,哭聲莫不立止。民間有傳說,說革命黨可以把炸彈吞到肚子裡,一按電鈕,人彈齊炸,威力無比。
革命黨的炸彈對清朝官吏造成巨大的心理威脅,廣東官場自黃花崗起義後形成了炸彈恐懼症。有些民軍甚至用假炸彈來嚇唬官吏。 1911年11月10日,年僅16歲的同盟會會員甘霖組織了一支500多人的民軍,甘霖日後回憶:「五百多人的槍械,說來也很滑稽。固然槍支是非常複雜,新舊合併不下三十餘種。最可笑的,炸彈十之八是假的,而用牛奶罐、香煙罐藏些沙泥,外用白手巾包著,誰都不敢鄙視。真的假的,只有提著的人自己明白」。
陽江的革命黨人這樣嚇唬清朝督學的官員:「你們不可貪戀高官,甘做清廷走狗,如果敢干涉學生的革命工作,就奉送炸彈一顆給你們一嘗!」
對清廷來說,彭家珍炸良弼的那枚可能是最恐怖的炸彈了。作為宗社黨核心人物,良弼被炸死後,剩下的就作鳥獸散了。6天後清廷宣佈遜位。
炸彈余煙
共和建立後,革命黨人在反軍閥的鬥爭中仍不時使用自製的炸彈。1915年8月,中華革命黨人鍾明光在廣州用炸彈行刺龍濟光,同年11月,中華革命黨人王曉峰、王明山在上海用炸彈刺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都是記載於史書的重要事件。
1925年3月,段祺瑞在孫中山葬禮上缺席,受到許多人唾罵,其實,段祺瑞沒有參加孫中山葬禮,就是因為害怕國民黨的炸彈。據時任執政府秘書鄧漢祥回憶:「孫中山逝世之後,我屢次建議段祺瑞去弔唁一下,段祺瑞實際上是準備去的,但是,姚震極力阻止,他說:國民黨會用手槍、炸彈對付你(段祺瑞)。段祺瑞於是遂不敢去。……」
後來炸彈的使用越來越少,因為這種手工製作的炸彈實在太危險了。況且國民黨這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武裝,但用炸彈威脅對手 ,仍然是最順手的辦法。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會同汪精衛、李宗仁等建立與南京政權對抗的北京政府,並推舉閻錫山為主席兼海陸空軍總司令。1930年9月9日9點9分,閻錫山在中南海居仁堂宣誓就職。大會隆重舉行,秩序井然。剛散會不久,蔣介石就派飛機向中南海投下幾顆炸彈。閻錫山慶幸地說:「要早來轟炸,可就糟了,今日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叫我們佔全了。」